廣東非珠三角地區到底有多窮?

廣東非珠三角地區到底有多窮?

也許你曾經在某短視頻app上看過一個土味短片,裡面一位穿著樸素到簡陋的老哥,在烈日炎炎的時候揹著一口沉甸甸的化肥袋子,在路邊小賣部買水喝。

店老闆看他可憐,想不收他錢。

聊了兩句之後才知道,這老哥袋子裡全是錢,他是附近這一片房子的業主,親自來收租的。

這是不是很符合你心目中對廣東人的印象?穿著背心拖鞋在路邊小館子吃燒鵝,就是一位樸實的村民:只不過人家是廣州珠江新城的獵德村、楊箕村,身家動輒上千萬。

廣東非珠三角地區到底有多窮?

2019年1月17日,廣州,冼村

低調富豪,是全國人民對廣東人的刻板印象。但實際上,這最多隻能用來形容珠三角的一小撮人。如果出生在別的城市,那就只能被“開除粵籍”了嗎——

別急,讓我們先搞清楚廣東內部的貧富差距到底有多大。

廣東有的富,有的窮

1988年12月,在一場全國的貧困地區經驗交流會上,廣東省的代表參會時就遭到其他省份的靈魂發問:

“廣東的同志也來了,你們廣東這麼富,還來參加窮人的會議?[1] "

實際上,這個問題一直問了許多年:自從廣東成了改革開放的排頭兵,人們對廣東的印象就和有錢離不開了,然而有錢的只有珠三角。

2010年,《南方日報》做了一系列報道,標題為《“窮廣東”調查》。他們 派出7位記者分赴7個貧困村駐村採訪,涵蓋了粵東、西、北,甚至有一個村子就在珠三角[2]。

在廣東梅州市的大埔縣溪口村,山多地少,人均只有四分地,六成人外出務工,但是因為受教育程度低,收入非常有限甚至有工傷風險——而一個勞動力的傷殘,就會拖垮一個家[3]。

廣東梅州平遠,你可能還會看到這樣破舊的房子 / 希帕圖片社

粵北的清遠市陽山縣孟山村,一年村集體收入只有4800元,想要挖塘打井來改善飲水與灌溉問題都困難,田地也更難有穩定的產出,全村三分之一戶是貧困戶[4]。

還有粵西的雷州市東塘村、粵東的揭陽市彰寧村、珠三角的恩寧市金坑村,記者在這些貧困村裡看到的是惡劣的耕種環境、低收入又難以外遷的窮人和因為教育資源短缺而面臨著上一輩人困境的兒童[5][6][7]。

如果你願意到廣東各地去走一走,那麼見到的景象絕不是想象中那個富到流油的大省。

尤其是農村,最典型的廣東農村一景,就是許許多多的土黃色泥磚房子,外牆抹的石灰已經脫落斑駁,一兩座新蓋的樓房夾雜其中,顯得鶴立雞群

廣東非珠三角地區到底有多窮?

2013年11月21日,廣東韶關,人們以為富裕的廣東,仍然有一些貧困的村寨

這些泥磚房或者是祖上流傳下來的祖屋,或者是蓋不起樓的村民自建。泥磚房在幾十上百年前,也曾是有一定財力的體現,到現在卻成了貧困的象徵

廣東省扶貧部門制定的相對貧困村認定標準中,就有一條“居住破舊泥磚房(茅草房)的農戶佔該村戶籍總數10%以上的優先”[8]。

清理泥磚房,也成了廣東扶貧工作的重要項目。直到今天,破舊泥磚房清理的扶貧工作還在進行[9][10]。

一年多以前,我曾經到過粵北的英德市農村,這個在TVB劇裡被稱為“窮鄉僻壤”的地方,農村的空心化明顯——走在村裡半天都見不到一個年輕人。

留下來的老人所住的,也都是那些被列為改造對象的泥磚房。

廣東非珠三角地區到底有多窮?

廣東非珠三角地區到底有多窮?

圖源:TVB劇《我的如意狼君》

除了廣深佛莞,這也是真實的廣東。

一個廣東,有三個樣子

從經濟差距上看,廣東實際上有三個:發達的珠三角、中等的粵東粵西兩翼平原以及最窮的山區。

廣東省統計局在整理數據時,也將廣東分為四個區域整理,分別是

珠三角、東翼、西翼、山區。

從GDP數據看,2005年到2018年,珠三角和另外三個區域之間的距離越來越大:2005年,珠三角是東翼的12倍,是西翼的10.7倍,山區的13.3倍;2018年,珠三角是東翼的12倍,西翼的10.9倍,是山區的13.8倍——從倍數上看似乎一直差不多,但別忘了珠三角的GDP在這些年間已經從1.8萬億飆升到8.1萬億[11]。

把珠三角GDP換算成美元后跟世界各國比,差不多能佔到全球排名第16,介於墨西哥和印尼之間,堪稱“富可敵國”。

廣東非珠三角地區到底有多窮?

2019年6月,廣東惠州航拍。這裡是珠三角的中心城市,市區中不少高樓聳立

而與此同時,廣東的三分之二其他地市在2018年的人均GDP,低於全國平均水平。即使是以南北差距著稱的江蘇省,在這麼懸殊的省內差距面前都要甘拜下風[12]。

很多人以為,廣東的問題就出在“三個廣東”裡的山區——當然,山區是比較窮,但如此誇張的省內差距,並不只是山區的鍋。

廣東的東、西兩翼,都不太好過。

比如被戲稱為“最落後的沿海城市”的汕尾市,明明位處沿海的黃金地段,離深圳只有一個多小時車程,卻多年以來同雲浮市爭奪全省GDP的墊底位置,從2005到2018年每年倒數第二[13][11]。

學界甚至將此稱為“汕尾現象”,列出了種種可能的原因:交通落後、政策傾斜不足、投資環境差等。

廣東非珠三角地區到底有多窮?

2017年10月13日,廣東省汕尾市日落餘暉。絕大多數廣東省外人,都只知有汕頭,不知有汕尾

而現實就如同從汕尾海豐走出來的民謠樂隊“五條人”所唱的那樣:

“上條下條,給我逛了個遍,原來大家還是那麼窮。”

汕尾往東北,就是粵東潮汕大地了——一個據說很有錢,但潮汕人聽了都會苦笑的地方。

汕頭市,和深圳、珠海一起被列入經濟特區,但後兩座城市在2018年的人均GDP排行榜上都超過廣州,位列省內前二名。而汕頭只有44672元,低於全國人均[12]。

而作為土生土長的潮州人,我也親眼目睹了潮州這些年來基建的停滯不前,混亂的城市規劃導致擁堵的交通,在進入市區的最繁忙的交叉路口,多年沒有紅綠燈,前幾年才終於修了一座立交橋。

廣東非珠三角地區到底有多窮?

2019年2月9日,廣東潮州,木偶戲臺下玩耍的小孩。潮州有著豐富的傳統文化,但也保留了傳統經濟落後的一面

在這裡,天天堵車的盛況可以與廣州相媲美。

學者分析了廣東的經濟數據後發現:

從1994年到2016年,在整個廣東省內差距不斷擴大大的情況下,粵東地區的內部差距先是擴大,又在近年來縮小——也就是說,粵東整體經濟水平在全省競爭中越來越落後,可能已經形成所謂“貧窮俱樂部”[14]。

富廣東越來越富,窮廣東越來越窮。

廣東的貧富差距,一直這麼大嗎

但廣東的歷史並非一直如此。實際上,今天的局面是一場持續上千年的趕超比賽的結果。

歷史上廣東的開發次序是由北向南,最早發達的地方反而是現在落後的粵北山區。

粵北地區鄰近湖南,實際上在某些歷史時期就被劃入湖南,同時也是進入嶺南的交通要道。南北朝時,許多中原地區的人口為躲避戰亂而進入粵北,使得這裡迅速發達。

廣東韶關,滿堂圍的金秋田野

唐玄宗天寶年間,粵北的韶州(今韶關市)、連州(今清遠連州市)兩個州的人口在廣東僅次於廣州,人口總量、增速和密集度都居嶺南首位。

這是因為粵北山區地勢較高、氣候乾爽,而嶺南在那時還被視為“瘴癘之地”,潮溼炎熱,珠三角除了廣州以外還是一片澤國,自北方來的移民自然傾向於住在粵北。

宋朝以後,圍墾、基塘等新興農業技術出現,原本低溼難以耕作的三角洲沖積土地,一變而成為高產量沃土,潮汕和珠三角才開始崛起[15][16]

同時,受益於歐洲地理大發現所帶來的全球貿易,以及元朝時泉州成為世界第一大港,鄰近的潮汕人也因此而變成全廣東最有錢的人。

明代中葉以後,珠三角地區憑藉基塘農業和發達的手工業,開始成為潮汕有力的競爭對手。佛山的鋼鐵冶煉、順德的絲織冠絕全國。

廣東非珠三角地區到底有多窮?

2019年11月19日,廣東佛山,順德工人們在不停曬布染布。很多人熟悉順德還是因為這裡的美食,卻不知道這裡同樣是輕工業重鎮

而清朝將廣州設為唯一的對外通商口岸,更加刺激了珠三角的經濟增長。粵東潮汕和珠三角的競爭,可以從其進士數量上看出來:整個清代,廣州府佔進士比例59.06%,潮州府排名第二,佔15.03%[17]。

珠三角憑藉壟斷的對外貿易地位和大量開墾沿海沙田,在明清之後牢牢佔據了廣東經濟的龍頭。而潮汕相對而言人多地少,只能朝向精耕細作發展。

一直到解放後,潮汕都是全國耕種技術最高的地區之一。上世紀50、60年代,全國各地紛紛聘請經驗豐富的“潮汕老農”傳授水稻耕作技術,這其中也包括了珠三角的番禺、東莞等地[18][19]。

廣東非珠三角地區到底有多窮?

2019年8月28日,廣東東莞,國貿大廈在建中,工人在樓頂施工。在發展農業的同時,無數外來工人也為東莞城市的發展做出貢獻

潮汕雖然比不過珠三角,但始終仍在趕超比賽中佔據重要席位,不像粵北山區在明清之後逐漸衰落[15]。

而比賽的領先者雖然是後來居上,卻在改革開放之後和其他選手的差距越拉越大。

有學者選取了1980-1990年的數據,分析發現:改開初期,珠三角雖然已經和省內其他地區有一定差距,但珠三角內部的城鄉差距也很大。而幾年以後,珠三角內部的差距縮小,但整體和省內其他地區的距離越來越懸殊[20]。

廣東非珠三角地區到底有多窮?

1993年12月16日,一條街上正在販賣的電視機,這時候的廣州已經走在不斷髮展的道路上了

這場持續上千年的battle可以說基本宣告結束。廣東也就此成了貧富差距懸殊的“三個廣東”,既有錢的富可敵國,沒錢的拉低全國人均。

下回見到廣東人,先別忙著代入“土豪”的刻板印象了。他們真的不是人人都有錢,就像他們也不是人人都吃福建人。

作者:扶泛,侵刪

廣東非珠三角地區到底有多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