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乡贤时代,“大衣哥”的乡村孤独

新乡贤时代,“大衣哥”的乡村孤独

文/刘东华

从大衣哥出道成名,这些年一直爆红,属于不用炒作,自带流量的那种明星。一个农民歌手,红遍中国,不能不说是娱乐圈的一种奇迹,这是一个稍有懈怠,就可能会被新人拍在沙滩上的时代,很多大家耳熟能详的明星,也没跳出各领风骚三五年,无可奈何花落去的怪圈。

大衣哥肯定一直不用担心这个问题。

因为大衣哥的生活从来就没有消停过。对大衣哥来说,出门赶个集、下地掰个玉米、送趟粪,都有一群人跟拍,一大群的粉丝要求合影,对明星而言,大概是不胜其烦。

这两天,大衣哥家的大门又被人踹了。我从抖音上看到的视频,据说是两个粉丝,喝了点酒,嚷着要见大明星,合影,因为大衣哥家的大门紧闭,于是就在一群人的怂恿之下,抬脚飞踹。然后大衣哥一脸苦笑着出来应对,陪人合影。

新乡贤时代,“大衣哥”的乡村孤独

大衣哥是个农民,但是他现在的身份不一样了,成了明星,自然就成了有钱人,有了和农民不匹配的身价。

从传统文化的角度说,大衣哥是乡村社会的新乡贤。富裕了,考虑到要反哺乡村,造福一方。这些年,大衣哥自掏腰包,给村里修路,资助困难家庭,还在村里修建了小广场,大舞台,义务为村民和外地来的粉丝演唱。通过大衣哥的这些行为,带动他老家单县朱楼村的发展。

村民们每天举着手机拍大衣哥的视频,传到网上,就可以挣流量,村民在村里摆个摊,自发成立一个小集市,建民宿、饭店,总之整个村庄在做活做大“大衣哥”经济,村民们也的确从中得到了实惠,朱楼村成了社会聚焦的热点村。

但现实中,大衣哥并未得到村民们的尊重和维护。

就刚发生的这个“踹门”事件,除了后来被警方处理的肇事着,现场还有一群大衣哥的乡邻,左邻右舍,眼看着别人侵犯大衣哥的私有领地,不仅没有人制止,反而为之喝彩,鼓劲,嘻嘻哈哈,极尽戏谑。

就这种行为,放下大衣哥的明星身份来说,作为普通的邻里关系,这种公然上门侵犯的做法,邻里们也应该上前呵斥。这才是农村社会的道德良序和民风自觉。

作为大衣哥本人,可能并没有认真思考过这个问题,因为朱楼村是他世代居住的家,他没考虑搬离这里,这是一个农民的传统思维,他乡好,城市好,也没有自己的老家好。但是实际的问题,是他现在成了明星,身家不同了。在这个一切利益至上,金钱至上的时代,大家更多考虑的是怎么从明星身上捞金,获取更快更多的利益。

中国在重塑新乡贤时代,但成就乡贤的土壤已经改变了,文化的认同感变了,道德的规则也变了。

传统意义上的乡贤人物,是可以引领一方百姓道德体系构建的人,可以凭借着自己的修为、财富保护和造福一方的人,乡贤可以成为一方乡村社会的精神力量,或者说,是一方百姓可以依靠的英雄。

新乡贤时代,从经济价值上考量,对百姓的社会价值观影响越来越小,凡有敢于担当乡贤人物的人,自然被乡里当成每个人利益的输出者,假如从大衣哥式的人物身上得不到足够的利益和实惠,大家给你的肯定不是尊重,而是嘲讽和刁难。尤其是英雄落难,就会成为大家所期待的结果,一众人群情激动,落井下石。

金钱社会,引发的是人群最大的私心。

新乡贤时代,“大衣哥”的乡村孤独

我认识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先生,一生治学、经商、做官,人近暮年,想到回报乡里。宁愿放弃城市里舒适的生活,回到老家的小镇上,希望能给老家做点贡献,也开阔一下乡邻们的视野。

先是在镇上开了一家养老机构,免费供镇上的老年人来这里养老,筛选出够条件的困难老人住进来,但他的养老机构很快被围困,一是其他的养老机构不同意,指责他这是非法竞争,断人后路,挤垮其他的养老机构。再就是那些想进来,因为条件不够的老人,为什么别人能来养老,我们不能?

一个美好的事业,只能歇业大吉。

后来,他就考虑投资现代农业,在小镇上发展高附加值的经济作物。农业需要土地,首先要租用土地,他的租费高于其他的土地流转价格。再就是雇佣员工,工资也高于其他的专业合作社。那么问题来了,你这么哄抬价格,让其他的专业合作社怎么生存?给雇工的开资高,等于抬高了当地的劳动力价格,让所有的用工机构都不胜其烦。

还有,他种植出来的果实,可以免费送给老人或者孩子们品尝,免费采摘,又间接拉低了当地的市场售价,本来想带动当地农民致富,现在成了带动农民赔钱。

新时代乡贤的烦恼,是无法真正融入乡村社会。

新乡贤时代,“大衣哥”的乡村孤独

这是时代的价值观和传统文化的碰撞。

像大衣哥,假如他不打算从朱楼村搬出去,那么他必然要面对乡村邻里对他的资源盘剥和情感上长期的孤立。

来源:我的县城笔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