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高村的“羊肚菌”:醜也就算了,還這麼會撩

東高村的“羊肚菌”:醜也就算了,還這麼會撩

文/劉東華

如果說羊肚菌是咱們魚臺的一大特產,可能有人不服氣。問你,什麼是羊肚菌?

其實我也不服氣,因為我這一大把年齡了,也是第一次見到羊肚菌。同樣是特產,羊肚菌的數量和動輒塞滿半邊馬路的毛木耳比起來,實在太稀有了。

不過我在縣城的電視新聞裡見過,前幾年隨著沿湖地區生態環境的改善,絕跡了好多年的羊肚菌重出江湖,引得附近的村民到沿湖的溼地尋覓採摘。因為稀有,加上營養價值高,成為菌類裡的貴族,市場售價幾百塊一斤。

現在,這種羊肚菌被王廟鎮東高村引進大棚內培植了。

前幾天,組織了一群人去東高村參觀。村裡的書記一個人在村頭養殖基地等著,見呼啦下來一車人,好像有點緊張,把冬暖式大棚撩起來一角,剛剛能鑽進去一個人,得一個一個的進,還不斷提醒大家,小心小心,別踩著。不要再向裡走了,就在邊上看。

我剛走了兩步,趕忙收腳,弄得人有點尷尬。

大棚裡空氣溼潤,羊肚菌就在腳邊,用黑色的薄膜覆蓋著,據說這是第一茬,剛剛出苗。翻開薄膜,頓時引起同行人一片驚呼,“這就是傳說中的羊肚菌啊?”

看來,沒見過世面的,不光我一個。


東高村的“羊肚菌”:醜也就算了,還這麼會撩

(這倆一對,秀個恩愛)


東高村的“羊肚菌”:醜也就算了,還這麼會撩

(一臉褶子,還賣萌)


東高村的“羊肚菌”:醜也就算了,還這麼會撩

對羊肚菌的尊容,真不好評價,所有的菌類裡,是不是還有比它長的更醜的呢?

之所以叫這麼個奇怪的名字,羊肚菌的外表,類似我們平時食用過的羊肚,表面佈滿黑色的不規則的皺褶。本來是剛發出來的嫩芽,看上去也像上了年紀似的的,自來舊。

人不可貌相。其它的東西也一樣,單純外表,看不到內在的品質。

村書記比較有研究,介紹羊肚菌的生長習性,營養價值。當時沒怎麼記住,但記住了他說的一句話,羊肚菌現在的市場價格是150一斤。粗略算了一下,一個大棚這一年的收益大概八九萬。

同行的幾位女士,當即表示,要留下來種大棚。

利益面前,就這麼容易被收買了。平時一個個都挺清高的,看書寫詩,追求精神高貴,看淡俗世流年,現在一進大棚就動搖了信念。

看來羊肚菌的魅力是夠大的。一個特色產業,致富了一個村,帶動了一方的百姓,讓老百姓得到了實惠,看到了希望,外表並不重要。


東高村的“羊肚菌”:醜也就算了,還這麼會撩

回來我查找了一下資料,羊肚菌屬低溫高溼性真菌,喜陰,生長所需的土壤環境和植被類型多樣,一般在春夏之交出菇,其產量與降雨量有直接的關係。

它是世界公認的著名珍稀食藥兼用菌,其香味獨特,營養豐富,功能齊全,食效顯著.富含多種人體需要的氨基酸和有機鍺,具補腎、壯陽、補腦,提神等功效。尤其抗癌作用明顯,對肌瘤細胞有強烈抑制作用,具有較高的食用價值和醫用價值。

外表醜陋的羊肚菌,其實早就是菌類裡的王者。

魚臺地處中國的南北交界,沿湖、多水,恰適宜羊肚菌的生長和繁殖。

同行的文友王旭,算是南陽湖邊長大的人,對羊肚菌最為熟悉。他說,小時候,每年的春夏之交,沿湖溼地的蘆葦蕩裡,蘆葦剛剛泛出新芽,老的蘆葦開始腐爛,正是羊肚菌生命力旺盛的時候。小孩子帶著水桶、竹籃,進入蘆葦蕩裡,尋尋覓覓,不經意之間就能發現一大片羊肚菌,然後撿滿一籃。

從野生菌到人工培植,據說是東高村的陳書記帶領村民成了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因為羊肚菌的生長條件從溫度到溼度都非常苛刻,稍有偏差,就會大幅度減產。這個過程是糾結的,艱難的,失敗過,也賠過錢,但他們沒有放棄,沒有退縮,終於讓羊肚菌在東高村找到家的感覺,找到了村民致富的阿拉丁神燈。

東高村的“羊肚菌”:醜也就算了,還這麼會撩

所以,羊肚菌的撩,靠的是自身的醫用價值、營養價值、口感與口碑,撩的是村民的致富經,這樣的撩,最讓人無法淡定。

來源:我的縣城筆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