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鷸》:短短6分鐘,卻蘊藏著每人都需要打造的人生成長系統

《鷸》:短短6分鐘,卻蘊藏著每人都需要打造的人生成長系統

2016年6月17日,《鷸》(Piper)作為《海底總動員2》(Finding Dory)的映前貼片正式上映,結果卻是各方面碾壓《海底總動員2》,取得了巨大成功。

作為美國最具影響力的報紙《華盛頓郵報》也專門發文報道:《去看‘多莉’的皮克斯粉絲卻愛上了‘鷸’》

同時獲獎無數:

2017年 第89屆奧斯卡金像獎 最佳動畫短片

2017年 第44屆動畫安妮獎 最佳動畫短片

2016年 第3屆豆瓣電影年度榜單評分最高的短片

短片講述了一個小鷸在媽媽的放手下,歷經幾次失敗,終於成功覓食的故事。

故事情節很簡單,時間也只有短短的6分鐘,確讓人不忍心浪費每一秒,一看再看,緣何如此?

從短片本身的專業造詣和背後揭示出的人生成長系統中可見端倪。

01 打造經典與創新結合的動畫短片巔峰

第一 充分繼承了經典的悉德·菲爾德的三幕劇結構理論。

(1)第一幕,或稱開端。

這一幕,主要是交待故事的背景、環境、人物等等。

短片開端描述了一個這樣的場景,伴隨著陣陣的浪花,一群鷸在海灘上捕食,這時鏡頭切換到了主角小鷸身上,他正在和媽媽進行互動。

《鷸》:短短6分鐘,卻蘊藏著每人都需要打造的人生成長系統

(2)第二幕,或稱對抗。

它之所以稱為劇本的對抗部分,是因為一切劇本的基礎都是衝突。

一旦設計出人物的需求,或者人物在劇本中更要達到的目的和目標,你就可以為這一需求設置障礙,這就產生了衝突。人物在突破障礙,克服困難的過程中,推進了故事的發展,揭示了主題。

短片中小鷸的目標和需求就是要吃到食物,障礙一是媽媽不在直接給他餵食了,障礙二是讓小鷸感到害怕的海浪,障礙三是小鷸還沒有獨立捕食的能力。

《鷸》:短短6分鐘,卻蘊藏著每人都需要打造的人生成長系統

(3)第三幕,或稱結尾。

故事如何結束的?主角最後怎樣了?他是否解決了第二幕存在的衝突和障礙?

故事需要有一個有力的結尾,以便世人理解並將故事完整。那種含糊不清、模稜兩可的結尾,已經過時了。

短片有個完美的結尾。

小鷸突破了障礙一,從媽媽的依靠中變得獨立起來,自己去覓食。

小鷸突破了障礙二,他不僅不害怕海浪,還喜歡了海浪。

小鷸突破了障礙三,他通過克服海浪的恐懼,發現了海里的大寶藏—各種蚌,掌握了捕食的獨家秘笈。

《鷸》:短短6分鐘,卻蘊藏著每人都需要打造的人生成長系統

第二 開創性的採用超級寫實主義風格

超級寫實主義,是繪畫和雕塑的一個流派,其風格類似高分辨率的照片。

超級寫實主義可以看作是照相寫實主義(Photorealism)的發展。

自2000年代早期以來,該術語在美國和歐洲作為一個獨立的藝術運動和藝術風格發展起來。

(1)動畫角色的超級寫實主義運用

鳥之趣,在於羽之趣。

《鷸》:短短6分鐘,卻蘊藏著每人都需要打造的人生成長系統

如何打造羽毛的超級寫實主義,是個很難的問題。

對於當時技術來說,模擬羽毛比較簡單,但是難的是要展現出羽毛在溼水時、害怕時、飢餓時、反光與自然光折射時的自然變化。

因為即使像小鷸如此小的身體,也需要4-700萬根纖維。但他們做到了,效果驚豔。

(2)場景的超級寫實主義應用

《鷸》:短短6分鐘,卻蘊藏著每人都需要打造的人生成長系統

場景就是常說的場面背景,是影片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直接影響到全篇的定調、營造的意境、渲染的氣氛、揭示人物性格、象徵意義等。

我們可以明顯感覺到短片的各類場景的超仿真效果。

例如幾十億顆沙粒打造出來的海灘、猶如夢境般的海底、紋理清晰可見的石塊、自然而然的泡沫等等,這些都打造出了可媲美紀錄片的效果,為整部短片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第三 主創團隊的死磕般精神

繼承經典也好,開拓創新也罷,最關鍵的是離不開主創團隊的死磕般精神。

短短的6分鐘時間,導演阿蘭·巴里拉洛帶領40人團隊,花了3年時間才打造完成,時間才是這部經典短片的最大保障。

《鷸》:短短6分鐘,卻蘊藏著每人都需要打造的人生成長系統

(1)死磕科學嚴謹

導演阿蘭·巴里拉洛帶領40人團隊每週末五點沙灘集合,觀察三趾濱鷸的習性,但是鳥們太狡猾相機又很重,經常拍虛。

而且,有遷徙習性的三趾濱鷸只會在秋季出現,在那之前,他和團隊用了很長時間觀察相近的鳥類,待秋天時,再抓緊捕捉三趾濱鷸的獨特姿態和動作。

除此之外,導演阿蘭·巴里拉洛還拜訪了加州的濱鳥專家,學習鳥的習慣、情緒和行為等。

功夫不負有心人,最終確保了短片中所有鷸的每個動作細節都是科學嚴謹的,比如這種三趾濱鷸有別於鳥類的獨特動作:慵懶的單腿跳、抖松羽毛來熱身等。

為了讓小鷸的叫聲更加真實,並且符合生物學特徵,除了請教濱鳥專家外,巴里拉洛帶領團隊花了無數的時間傾聽三趾濱鷸的聲譜,挑選出最具有靈性、溫暖的叫聲,放在工作室,作為參考與自我激勵。

最終短片中小鷸自然天成的聲音也為影片增色不少。

(2)死磕藝術創新

《鷸》:短短6分鐘,卻蘊藏著每人都需要打造的人生成長系統

對於鏡頭選擇。

巴里拉洛說:“採用這種景深和長鏡頭設計畫面的創意,是因為我發現這很詩意,也更個人化。

我喜歡讓電腦做到像一個真人電影導演那樣,通過某個特定的鏡頭來表現自己的風格,獨一無二的風格。“

對於視覺靈感。

巴里拉洛說:“繪畫和電影的規則一樣,當你想形象地講述一個故事,沒什麼比幽默的角色能讓觀眾更容易地接受了。

並且電影要更真實,你可以說諾曼·洛克威爾(美國著名插畫家)的畫太誇張了,而我們做的是每秒24幀的動畫,能夠提供給觀眾更多觀感。”

對於短片配樂。

巴里拉洛請來了大神Adrian Belew,他在北美搖滾圈是一個神一般的存在,被稱為萬能吉他手,美國搖滾圈裡的一張百搭牌。

細膩溫暖的動畫配上青澀、頑皮又有愛的BGM,讓聲音直擊人心。

(3)死磕技術創新

《鷸》:短短6分鐘,卻蘊藏著每人都需要打造的人生成長系統

打造靜態動畫簡單,但要打造出動態的、自然的、變化的感覺,讓一個鷸百萬計的羽毛纖維像手繪般的細膩,唯一的解決方案就是研發新技術。

巴里拉洛想控制每個細節,而不是單純靠電腦生成羽毛、水、甚至是水下產生的氣泡。最終,他實現了,連海浪衝刷海岸都可以一幀一幀的控制。

為此,皮克斯專門開發出一款新的應用,名叫Katana 的DDC,作為Render Man 的插件使用,能創造出更多的響應式渲染。這可以大大節省本片渲染的等待時間。

小鷸從嗷嗷待哺,到獨立覓食,從經歷海浪的洗禮,到戰勝海浪的恐懼,並最終成功覓食的經歷,這是偶然的嗎?

我想說的是,這不是偶然,這是必然,因為小鷸擁有了自己的成長系統,那到底什麼是人生成長系統呢?

主要有以下三點。

02 人生成長系統

第一,找到自己成長的高價值區。

《鷸》:短短6分鐘,卻蘊藏著每人都需要打造的人生成長系統

泰德在棒球界的位置,一點兒不比巴菲特在金融圈的低。

他被稱為“史上最佳擊球手”,美國職業棒球聯盟中最後一個年度擊打率在0.4以上的球員,位列美《體育新聞》(The Sporting News)雜誌評選的史上百位最佳運動員第八位。

泰德在其影響深遠的教科書《擊打的科學》(The Science of Hitting)中,提出一個觀點:

高擊打率的秘訣是不要每個球都打,只打“甜蜜區”的球。

正確地擊打甜蜜區的球,忽略其他區域的,就能保持最好成績。

所謂甜蜜區的球,就是大概率會打中的球,即是位於高價值區的。

對於個人職業或事業發展來說,我們也要找到我們的高價值區,而不是在低價值區裡做無效的努力。

怎麼找到高價值區呢?

一般來說,要找到需求趨勢越來越大的行業上,然後在這個行業裡找稀缺的分工層級。

對於小鷸來說,他的目標是要覓食,而食物最多的地方就是海灘,海灘就是小鷸的高價值區,因為那有豐富的蚌等甲殼類食物來源。

第二 需要找到自己的成長支持系統。

作為社會人,你並不是孤獨的,你有各種各樣的社會關係,而其中有幾個關係是至關重要的,為你的成長持續提供支持。

(1)找到自己的導師。

《鷸》:短短6分鐘,卻蘊藏著每人都需要打造的人生成長系統

《如何在組織內有效開展導師制》寫道:

導師制有別於其他類型的人才培養這一論斷,是基於一個簡單的事實:導師制關係是非常高效的。它們以結果為導向,充分發揮才能,優化職業發展。

導師制是指導師通過分享自身經驗及專業知識,對於自己建立輔導關係的學員給予指導與支持,提供個人與職業發展方面的幫助。

世界500強企業廣泛將其作為有效的人才開發工具,並提升到了戰略必要性的高度。

小鷸的導師就是小鷸的媽媽。

從短片開始,讓小鷸獨立開始捕食,是因為小鷸媽媽知道,獨立的時候到了,要學會放手。

告訴小鷸,去海灘上有泡沫的地方找蚌,是教給小鷸捕食的本領。

最後,讓小鷸獨立承受海浪的洗禮,一是知道不會有生命危險,二是因為這是小鷸必須要獨立面對的。

(2)找到自己的同行圈。

《鷸》:短短6分鐘,卻蘊藏著每人都需要打造的人生成長系統

《禮記• 學記》: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

同行圈指的是比自己水平高的專業圈子。

在這裡你可以交換信息,取長補短,共同交流,學習不同人的思維方式和做事方式,而且一群人也比一個人更容易感知到行業的最新發展趨勢。

小鷸的同行圈就是海灘上其他的鷸。

小鷸捕食的時候,可以看看其他的鷸是怎麼去找食物的,當海浪來臨的時候,小鷸會看到其他鷸是怎麼做的等等。

第一次被海浪衝擊後,小鷸就學會了其他鷸的方法,趕緊逃跑,第二次海浪來的時候,小鷸就學會了逃跑。

(3)找到自己的情感支持系統。

《鷸》:短短6分鐘,卻蘊藏著每人都需要打造的人生成長系統

《幸福的科學:積極心理學在教育中的應用》說道:

友誼成為自我探索與情感支持的重要關係,處於青少年時期的個體的一個突出的特點就是好朋友之間自我暴露和相互提供情感支持的程度加深。

一般來說,情感支持系統就是你的親情、友情、愛情等。

親情不必多說,永遠是人最好的心靈港灣。

短片中,無論小鷸是撒嬌賣萌、捕食失敗還是被海浪衝擊變得狼狽不堪,他永遠都會回到家裡,因為他知道媽媽會給他溫暖的懷抱。

對於小鷸戰勝對海浪的恐懼,他的好夥伴小寄居蟹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不但給他做了很好的榜樣,給他展示瞭如何去躲避海浪,而且小鷸也從寄居蟹身上學到了如何躲避海浪,還獲得了意外的大寶藏收穫—豐富的蚌。

(4)最大的支持系統是你自己的不斷實踐。

《鷸》:短短6分鐘,卻蘊藏著每人都需要打造的人生成長系統

《荀子·勸學》: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有了導師、同行和情感支持系統,雖然對成長很關鍵,但是更重要的還是自己不斷的去嘗試、實踐,沒有了自我踐行,一切都只是紙上談兵。

小鷸從第一次離開媽媽,第一次獨立去覓食,到第一次被蚌夾住嘴,第一次被海浪衝走,第一次感受到恐懼,第一次戰勝恐懼,第一次從小夥伴寄居蟹那邊跨界學到了捕食的本領……

離開了自己的不斷實踐,永遠不會有成長。

第三 破局思維,人生成長系統的躍遷之道

《鷸》:短短6分鐘,卻蘊藏著每人都需要打造的人生成長系統

《躍遷》:為什麼很多問題無解?

因為答案根本不在系統內。

“單維思考者”永遠看不懂整體的“系統思維”,看懂系統,才能破局。

在工作中,很多人都很忙,卻又經常拖延工作。

你問他時,他的態度還很好,而且會有很多諸如臨時的緊急的工作要做、大客戶那邊臨時出問題等無法辯駁的理由。

在道歉後,又開始了忙碌,連續加班幾天,加班後又需要休息調整狀態,於是下一輪的拖延又開始了。

之所以這樣,是因為一直困在局裡,而不自知。要破局就要找到破局點,就要跳出局內,看到系統的全貌。

比如為什麼我老是有臨時的緊急的工作,可能是因為在團隊裡,我的能力不夠,所以領導把雜活都交給我,要破局,我要提升的是業務能力,而不是處理雜活的能力。

對於鷸來說,他們的捕食技能只有一個,就是等海浪褪去後,找到有泡沫的地方,那就是食物-蚌的位置。

但是,有的時候蚌不在那裡,很多時候肥美的蚌也不在那裡,假設越來越多的蚌都不在那裡的話,對於鷸的種族來說,都是一場危機。

而小鷸卻創造性的開發了新的捕食技能。

它因為著急躲海浪,學著小寄居蟹鑽入沙灘裡,誤打誤撞的在海底,看到了所有蚌的位置,等海浪退去,就可以輕鬆的找到他們。

雖說是巧合,但是他學會了破局的一項重要能力,跨界能力,學到了小寄居蟹的鑽沙灘的能力。

03 結尾:

就像片尾小鷸不知疲倦的去找食物一樣,我們也要在自己熱愛的領域裡努力的玩,打造自己的人生成長系統,不斷成長,成長為自己的樣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