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困户笑了!大理市扶贫路上一个也不能少!

特困户笑了!大理市扶贫路上一个也不能少!

特困户笑了!大理市扶贫路上一个也不能少!


老伴儿去世了,46岁的儿子患有先天性智力障碍,年迈的杨定月和儿子杨光造是喜洲镇作邑村的特困户。提起他们家的情况,村子里的人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从住房、就医到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作邑村委会像个“家长”一样无微不至地照顾着杨定月一家。


特困户笑了!大理市扶贫路上一个也不能少!

生活:从未忍冻挨饿


1973年1月,杨定月与杨结宝(已去逝)结婚,1974年11月10日,儿子杨光造出生了,因为遗传原因杨光造患先天性智力障碍,生活不能自理,至此以后,杨定月一户就成了作邑村的特困户。由于历届村委会一直关注杨定月户的生产、生活,亲力亲为的帮扶让杨定月感到暖心备至,一家人也从来没有挨饿受冻的情况。


特困户笑了!大理市扶贫路上一个也不能少!

住房:千方百计解决问题


在2014年,杨定月户列入了建档立卡贫困户,成为了村委会的重点扶贫对象。在入户走访的过程中,大家看到杨定月住的土木结构的老房子年限已久,一到雨季就会漏雨,如果不进行拆除重建的话就会有很大的安全隐患。为了让母子俩住上安全稳固的住房,村委会多次与同一房屋住户(该户已搬出)协商,将房屋归并给杨定月,但由于种种原因协商无果。


特困户笑了!大理市扶贫路上一个也不能少!


对此,村委会召开了村民代表大会,对杨定月户的住房问题进行表决,最终决定将村委会大院内三间大约50㎡的房子借给杨定月母子居住,暂时解决母子两人的住房问题。在此期间,作邑村委会的挂钩单位大理市妇幼保健院帮助杨定月户修缮房屋,对房屋进行了粉刷、刮白,并对门窗进行了加固,还为母子两人购买了生活用品,床、床上用品、电饭锅、橱柜、电视机等家具,让杨定月母子过上了平安稳定的生活。


就医:像亲人一样关心照顾


本以为母子两人可以过上平稳的生活,但祸不单行。杨定月搬家不到半年,她的眼睛就感到不适,到医院检查后被确诊为白内障和脑梗。做了白内障手术以后,身患脑梗的杨定月生活不能自理,更不要说照顾儿子了。对此,村委会的人在工作之余,开始了轮流看护、照管杨定月的生活。每次看到村委会的人来看望自己和儿子,杨定月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回想起那几天,村委会副主任赵雪利经常赶着饭点的到杨定月家里帮忙煮饭、洗碗,上了年纪的杨定月只能握住赵雪利的手一句一句的说着谢谢。


特困户笑了!大理市扶贫路上一个也不能少!


由于考虑到村委会的工作人员一直抽空照顾杨定月的生活也不是长久之策,为了让母子两人过上舒适的生活,作邑村委会主动与辖区内的大理州社会福利院进行座谈,将母子俩送往社会福利部门进行托养,生活费和托养费每人每月1000元,全年24000元。如果遇上母子两人生病,因病治疗的费用则由村委会承担,现如今,杨光造已被送往大理州民政精神病医院进行治疗。


在杨光造住院期间,每当赵雪利到医院看望杨光造时,医院的医护人员都会夸她:“你对杨光造就像对自己的亲儿子一样,能坚持这么长的时间你们也不容易,你们才是共产党的好干部。”


特困户笑了!大理市扶贫路上一个也不能少!


扶贫路上,作邑村委会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共产党员守初心、担使命的职责;也用这段帮扶母子俩过上平稳生活的事迹讲述了“扶贫路上一个也不能少”的温情故事……


消息来源于:喜洲镇作邑村委会杜双念

编辑:邹玲艳 罗丹梨

值周:吴志

主编: 李胜

总编:罗宗雄


特困户笑了!大理市扶贫路上一个也不能少!

特困户笑了!大理市扶贫路上一个也不能少!


特困户笑了!大理市扶贫路上一个也不能少!


特困户笑了!大理市扶贫路上一个也不能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