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家往事——戲水童年(一)

水是生命之源,戲水則是人們的天性使然。小孩子大概都喜歡玩水,而童年的我也是對戲水情有獨鍾。院子前面是一條蜿蜒的小河,河水最寬處有十幾米的樣子,河中央最深處也只在四五米左右。可能在看過大江大浪後這僅能稱作河溝,而這小小的河溝卻是承載了我無比快樂的童年時光。

自打記事以來,我就特愛去小河玩水。開始的時候父母是不讓我去的,因為年紀太小,害怕發生危險。可是天性使然,根本擋不住我那顆火熱的童心。常常趁父母不經意的情況下,偷偷跑去河裡玩水。一來二去,父母也妥協了,從開始的禁止下河到主動陪我去……到了河邊,我迫不及待脫掉身上的衣褲,像一條快活的小魚哧溜一下鑽進水裡。父親則坐在岸邊隨時關注著我的動靜……

開始不會遊,也不敢往河水深處去,就在靠岸的淺水區,雙手按在水底的沙裡用以撐住身體,口鼻露出水面,雙腳賣力拍打著好讓自己雙腿能夠懸浮在水中。常常一番折騰,泥沙被翻揚起來,淺水區被攪成了一片渾水。經常還會被自己拍打濺起的水花嗆到,但我依然樂此不疲,沉浸在自己的世界……再稍微大一些,父親便教我鳧水。父親站在水中,雙手托住我的身體,讓我浮在水面,我四肢並用,雙手擴展向外劃,雙腳也不停地拍打,就這樣反覆練習,一段時間後,父親放開了雙手,我也不會掉進水底——我學會了鳧水。

鳧水是需要藉助四肢發力保持浮力平衡才不至於落入水底。而最基本的動作姿勢就是俗稱的“狗刨式”,“狗刨式”比較生動形象,雙手不停地往前刨動,雙腳也同時不停地往後蹬。這種動作姿勢或許是源於本能吧,感覺很滑稽卻很實用,但也在學習初期適用。在學會鳧水之後,我是不大會用這種費力不討好的姿勢的。學會游泳後,我慢慢掌握了別的動作,如蛙泳、蝶泳、仰泳、踩水及自由泳。

游泳是很費體力的,四肢在水中不停地划動,體能很容易被消耗掉。如果要玩潛水,則需要強大的肺活量作支撐。小河兩岸都有人家,孩子們靠河而居,自然是近水樓臺先得月,夏天經常在水裡泡,

農家往事——戲水童年(一)

一般都會鳧水,個別不會鳧水的就會被笑話成“旱鴨子”而被孤立。孩子們遊戲的戰場除了在陸地,夏天的時候更多是在水裡。鳧水這件事好像成了男孩兒們的專利,女孩們是很少會鳧水的。男孩兒們可以脫得一絲不掛跳進水裡暢快,女孩兒們則不能,除非在天氣很熱的時候,傍晚三五結伴,小心翼翼地來到河邊,泡在河水裡緩解下炎炎暑意。

河的斜對岸有一個山坡,形似獅子故名“獅子坡”,獅子坡的坡頂有一排松樹,如同鬃毛更添威嚴。獅子坡的頭部左右各有一個洞穴,老遠望去形似獅子的眼睛,聽說是以前為躲避匪患而人工開鑿的石洞。(我曾去石洞探玩過,一間石室,有床、有灶坑,別有一番情趣)。獅子有鼻子、有嘴巴、還有尾巴,栩栩如生,感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一座山坡形似臥獅一般趴在那裡,有頭有尾。(除了小河邊這一個獅子坡,村子周邊還有另外兩個獅子坡,三個獅子頭都是朝向村子,有三獅望樓臺的傳說,傳說三獅朝向交匯處正是一個絕佳的風水寶地)。小河自西向東流,獅子坡是由南向北橫在那裡,獅子頭下就是小河……(未完待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