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东风雷诺散伙?来听听雷诺车主的心声

这几天,全网在传“东风雷诺解散”、“雷诺退出中国”……作为一名雷诺车主,看到这个消息,我内心十分伤感。


如何看待东风雷诺散伙?来听听雷诺车主的心声


消息传开后,大多数媒体都站在局外人角度分析雷诺的失败,但很少有人从车主角度去看这个问题。今天,我以一个用户的角度,去聊聊雷诺退出中国的话题。首先,我说下产品和售后服务,毕竟这两方面是车主对这个品牌最直观的感受。


产品层面:永远只符合小众群体的需求


如果一家车企无法在市场上生存,通常有三种情况,一是车本身很烂,二是车不烂但消费者不认,三是营销和服务做得太差。雷诺是属于哪一种呢?通过近三年的使用情况,我觉得主要是后两种。


雷诺车不烂,甚至在某些方面,超越了同级别很多对手。比如漆面涂装质量、底盘调校方面都很不错,设计也很棒。以我的卡缤为例,全车没用一根线条,只通过曲面的凹凸起伏,就能营造出很协调、耐看、雅致的外观,很赞。


如何看待东风雷诺散伙?来听听雷诺车主的心声


不过,纵使雷诺有鲜明的优点,但平庸和短板也很多。简言之,它的综合产品力不强。比如,组装品质一般、配置不够丰富、整车可靠性和耐久性不出众。至少,在科雷傲、科雷嘉、卡缤等车友圈内,很多车主也有反映那些问题。


如果雷诺车的优点,比较符合中国消费者的口味,那么它就容易热销。然而很不巧,雷诺的亮点不是广大中国消费者看重的,如果它不做自我改变,只能是永远“水土不服”。


中国消费者注重什么?至少满足空间大、耐久性好、经济性好、配置丰富这4点,才有市场走俏的可能。很可惜,雷诺一样不占。


而雷诺在欧洲之所以卖得好,是因为欧洲消费者的口味,跟中国有很大不同。欧洲人更在乎操控、经济性、安全性、设计,而这些方面雷诺在欧洲做得都不错,再加上价格实惠,所以卖得好。


另外,别忘了,雷诺这个品牌在100年前就诞生了,很多欧洲老一辈人都开雷诺,这就是所谓的“先入为主”。但在中国,雷诺没有这个先天优势。


如何看待东风雷诺散伙?来听听雷诺车主的心声


雷诺若想在中国打开一片市场,重中之重,就是多倾听中国消费者的心声,弄清中国人的需求,然后开发出广大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车。可惜,我作为一名雷诺车主,很少收到关于产品和服务的回访调研,即使提了意见,雷诺官方也没有任何反馈。除我之外,很多雷诺车主也有类似体会。


雷诺也很少搞官方车友活动,从没有过雷诺官方领导和车主们打成一片的情景。很多车友会活动,是车主们自身发起的,雷诺官方不管不问。


这种高高在上的态度,对于这么一个认知度较低的品牌来说,是非常可怕的。是你自己想进中国市场分一杯羹的,而不是中国消费者主动请你来的。摆出一副清高的姿态,给谁看?当然,后来我了解到,这主要是法方的问题,中方还是想积极迎合中国消费者的。但法方不愿意改产品,不愿意定低价,不愿意倾听车主……各种不愿意,那你就不怪今天的结局。


其实,雷诺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就将雷诺18轿车进口到中国,1993年雷诺和三江航天集团合资,再到后来主营纯进口业务,最后到2013年东风和雷诺合资……掐指一算,雷诺在中国摸爬滚打了将近半个世纪,怎么也算得上是中国阅历丰富的海外车企了。


如何看待东风雷诺散伙?来听听雷诺车主的心声


但是,不管经历过多少挫折,雷诺还是不愿为中国市场做改变,如同高卢雄鸡般一般犟,不愧是地道的法国品牌。雷诺在中国的产品,几乎照搬海外车型,没做过多本土化处理。好处是保留原汁原味的法式味道,坏处是“水土不服”的困难依然存在。


售后和营销:没有突出竞争力


接下来聊聊售后服务。


如果一家车企的产品力不出众,但有一个好的营销和售后服务,那它也可能在市场上站稳脚跟。不过,雷诺的售后服务……我觉得不差,但也不是最好。


在这个时代,“不好不坏”是最大的硬伤,尤其中国车市从增量市场变成存量市场后,服务就越发重要,它是留住客户的重要因素。在客户的眼里,往往只有两种服务——优质服务和其他,后者就包括平庸和差评的服务。很遗憾,雷诺的售后是属于平庸的类型,跟大多数品牌的4S店没什么两样。


如果服务品质乏善可陈,那至少网点要多,但偏偏雷诺4S店的网点又特别少,很多人因为当地没有4S店,直接打消了购车的想法。


营销方面,雷诺在中国的传播声量小得可怜。有没有哪部经典电影,一聊到它就让你想起雷诺车?还真难想到,对不对。但其实泰坦尼克号里杰克和露丝在船舱亲吻的那辆古董车,就是一辆雷诺,但是厂家却很少传播。


如何看待东风雷诺散伙?来听听雷诺车主的心声


有没有哪个伟人,让你想起雷诺?也很难想到吧。其实邓爷爷曾经当过雷诺的职员,甚至雷诺还保留他的工牌,可惜,厂家也没有传播这段往事……


有太多太多很好的素材,雷诺中国没有好好地去利用,导致这个品牌在华将近半个世纪,仍跟一个初创公司一样,没什么影响力。最让我来气的是,前年世界杯法国队夺冠,这么大的一个事件热点,雷诺完全不去蹭热度,让人惋惜,错失了这么好的机会。


如何看待东风雷诺散伙?来听听雷诺车主的心声


总之,无论从售后服务还是营销传播,雷诺在中国的表现都非常一般。它能做到的,也是绝大多数品牌能做到的,并没有什么突出亮点。


一个认知度低的海外品牌,产品力不出众,营销和服务又一般,那综合起来,它若想在中国打出一片天地,就纯属白日做梦了。


附:我为什么买雷诺


也许,你看完我吐槽那么多,肯定会问——当初你为什么买雷诺?因为作为一个车评人,理应什么风格的车都要去尝试,像大众、丰田、别克等主流品牌,我经常能接触到。但有些小众品牌,你不知道哪一天,说没就没了,以后更难有机会体验到,所以抓紧入手了一辆。


如何看待东风雷诺散伙?来听听雷诺车主的心声


很多小众品牌之所以小众,要么是因为车很烂,比如华泰、川汽野马等。要么就是比较贵或太过于个性,比如路特斯、摩根等。而雷诺是为数不多品质还OK,个性没那么强(适合家用),但价格又相对亲民的小众品牌。


在10-20万内,国产雷诺你可以选择科雷缤、科雷嘉,甚至还有优惠后的科雷傲,进口雷诺你可以买卡缤、风朗等。无论哪一款,它们都很好照顾到家用。


如何看待东风雷诺散伙?来听听雷诺车主的心声


而且,雷诺不是那种本身就定位小众的品牌。在欧洲,它可是仅次于大众的一个主流品牌。为什么会有如此的差别?要寻找深层的原因,只有你真正去体验它们的车,再结合对中外消费环境的了解,你才知道。所以,我买雷诺车是抱有一定“做实验”心态的。


另外,正如前面所提到,雷诺保留了原汁原味的法系车味道。如果你想体验纯正的法系车,那这个品牌基本是唯一的选择。而隔壁的标致和雪铁龙兄弟,绝大部分车型已进行了明显的中国本土化,但相比之下没那么纯粹。DS品牌虽然号称很纯粹,但保有量不大,不能代表法国人乃至欧洲市场消费者的口味。


有很多网友跟我争辩,认为雷诺不是纯正的法系车。他们的理由是雷诺用了很多日产的零部件和平台,应该是一辆“套壳的日系车”。持这样观点的人,通常没拥有过雷诺,多数属于“键盘侠”。我们判断一款车是不是纯正的法系车,应从3方面来看:


1、是否使用法系品牌。好,既然你认为很多品牌都互相换标(比如通用),品牌不那么重要,那我们接着看;


2、是否由法系品牌主持研发。雷诺在中国售卖的每一款车,都是雷诺法国部门亲自研发。至于平台,雷诺和日产都在共享,你也很难说谁是谁的,对不对?至于零部件,你觉得雷诺用了很多日本的零部件,但不光是雷诺,很多德系车也用日本的零部件,难道他们也是日系车?


3、是否符合法国人的口味。判断一个法系品牌是否纯正,就看法国人民是否接受。就好比你跟大伙说,这盘咖喱味的西红柿炒蛋是地道的印度菜,但如果连印度人都不接受,那你这个说辞就不成立了。


而雷诺在法国是最畅销的品牌,数据显示,2019年法国销量前三名都是法系品牌,其中雷诺年销量超40万辆,标致破37万辆,雪铁龙为23.5万辆,请张口就来的键盘侠们擦亮眼睛看看。


一个品牌诞生于法国、在法国研发、又在法国最受青睐的汽车,竟然有人说不是纯正的法系车,我实在搞不懂他们的逻辑。


开过同平台的日产和雷诺车型的人都知道,尽管他们使用相同的三大件,但调校是不同的。日产更偏舒适,底盘软、动力线性柔和,而雷诺更偏运动,底盘硬朗、动力输出偏激进。


而我自己的小卡缤,个性也跟同级别其他SUV不同。抛开颜值不谈,卡缤的坐姿低、操控敏捷、过弯极限高,这方面超过了很多对手,也反映了法国人乃至欧洲人对家用车的理解——注重操控。一些看似奇葩的设计细节,使用习惯后会很好用,同时兼顾实用和安全性,同时反映了法系品牌不随大流的特点。


如何看待东风雷诺散伙?来听听雷诺车主的心声


总之,这款小车有很多可挖掘的乐趣,当然,就像前面所说的,它的优点不是广大中国消费者认可的。


那么,我们聊最后一个问题,东风雷诺解散后,雷诺车主的售后维护怎么办?目前来看,还不用担心。第一,在国家质检总局《汽车三包政策》中,要求汽车售后服务必须满足用户在整车停止生产后10年售后服务的需求;第二,雷诺中国会统一安排车主相关的后续服务,继续联系4S和授权服务商为车主们服务;第三,雷诺跟日产有比较多的共用件,这就体现了共享平台的优势,许多零部件可以用日产的,所以没太多担心。


近日,我也咨询了上海的4S店,他们都表示保养不受影响。我身边也有出现类似情况的车主,比如有一名是欧宝车主,他车子的品牌已经在2015年退出中国,但现在他的车还可以正常保养,只需去原来购买的4S店即可(4S店已经卖其他品牌的车,但售后仍可以继续服务欧宝)。


再加上,雷诺并未完全退出中国,商用车和电动乘用车这块业务还在中国。至于未来是否有进口车,还要看雷诺中国的最终公告。


写在最后


以上就是我作为一名车主,对东风雷诺解散的看法。如果今年没遇上全球范围的冠状病毒,雷诺可能会在中国推出轿跑SUV阿卡纳,还将国产梅甘娜三厢版……但随着一纸公告,这些计划瞬间胎死腹中。如今,市场留给小众品牌的时间不多了,如果你还想买小众品牌,并能承担风险,就抓紧入手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