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資格證(小學) 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大題考點彙總(四)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大題考點彙總

教師資格證(小學) 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大題考點彙總(四)

1、古德萊德的課程分類(括號裡也是選擇題考點,是各課程的主體)

理想的課程(教育家、專家)

正式的課程(國家教育主管部門)

領悟的課程(教師)

運作的課程(教師)

經驗的課程(學生)

2、簡述課程內容(或 課程內容的三種文本形式)

課程計劃:是國家教育主管部門制定對教育教學工作的指導性文件;

課程標準:是課程的分科展開,是對某門學科的指導性文件;

教材:是教師和學生進行教學活動的材料。

這裡有個選擇題考點,上面是下面的依據,比如:課程計劃是課程標準的依據,課程標準是教材的依據。

3、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目標

實現課程功能的轉變,倡導三維目標,即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實現課程結構的均衡性、綜合性和選擇性;

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倡導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

實現國家、地方、學校的三級課程管理制度;

密切課程與生活和時代的聯繫;

建立與素質教育理念一致的評價和考試製度。

4、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結構(第2和第3點也是選擇題考點)

設置九年一貫制義務教育制度;

小學課程以綜合課程為主,初中課程以學科課程和綜合課程相結合為主,高中課程以分科課程為主;

從小學至高中設置綜合活動實踐課程為必修課程(研究性學習、社區服務和社會實踐、信息技術教育、勞動與技術教育)

農村中學課程要為當地經濟發展服務。

5、以人為本的學生觀

學生是發展的人,學生具有巨大的發展潛能,是發展中的人,要進行容錯教育,相信學生可以進步;

學生是獨特的人,學生有其獨特性,與成人之間存在巨大差異,要因材施教;

學生是獨立意義的人,是不以教師意志為轉移的客觀存在,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是責權的主體,學生有其自己的想法,對他們要人文關懷。

6、教學觀

從以“教育者為中心”轉向以“學習者為中心”;

從“教會學生知識”轉向“教會學生學習”;

從重結論轉向重結論的同時更重過程;

從“關注學科”轉向“關注人”。

7、教師觀

從教師角色的改變上:

從教師與課程的關係看,教師課程的建設者和開發者;

從教師與學生的關係看,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和學生髮展的促進者;

從教師與社區的關係看,教師應當是社區型的開放教師;

從教師與研究的關係看,教師是教學教學的研究者。

從教師行為的轉變上:

在對待師生關係上,強調尊重、讚賞;

在對待教學關係上,強調幫助、引導;

在對待自我上,新課程強調自我反思;

在對待其他教育者上,新課程強調合作交流。

8、評價觀

評價內容綜合化;

評價的根本目的是促進發展;

關注發展過程;

評價主體多元化;

評價方式多樣化;

體現最新的教育理念和課程評價發展的趨勢;

評價標準分層化。

如果你不知道在材料分析題中該怎麼回答學生觀、教師觀、教學觀、評價觀,可以給我留言且關注我,我看到了,就會出一個教學視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