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乐而起的相扑表演

在中国体育形成和衍演的历史长河中,角抵是一种不容忽视的“赛”事竞技活动。角抵也称角力、拍张、争交等。从狭义上讲,角抵是古人以两人对抗,运用劲力和技巧进行较量的一种活动。

相扑则源于角抵,正史材料中对相扑的记载,要追溯到王隐《晋书》卷11《刘子笃传》,此则材料中相扑称谓的出现,应是较早的记录。

颖川、襄城二郡班宣相会,累以作乐。谓角抵戏。襄城太守责功曹刘子笃曰:“卿郡人不如颖川人相扑。”笃曰:“相扑下技,不足以别两国优劣,请使二郡更论经国大理、人物得失。”

——《晋书》卷11《刘子笃传》

唐宋时期的相扑是非常流行的表演项目,在民间作为一种供观赏、娱乐的庆典活动而深受人们喜欢。

音乐部第九

龙笛 风管 纂筝 琵琶 弦管 声律 双韵 裕琴 单集 云萧 笙摸 七星 硬戏 杂剧 傀儡 舞馆 拓枝 宫商 丈鼓 水盏 相扑 曲破 把色 笙簧 散唱 遏云 合格 角微 欣悦 和众 雅奏 八情 拍板 三弦 六弦 勒波 笛子

——ДX.02822《杂集时要用字》

材料列出了37个与音乐相关的词汇,其中所涉及的类别大多是乐器,其次是影戏、杂剧,而相扑位列于其中,则说明其与乐舞的表演有着密切的关联。有学者认为,“相扑”原为一种乐舞表演形式。在古代汉语中,“相”是一种击打的乐器,“扑”是铸击、扑打之意,“相扑”是在音乐伴奏和规则的制约下,两人进行摔、推、跌、扑的基础上形成的表演活动。

游艺|和乐而起的相扑表演

莫高窟第9窟 摔跤图 晚唐

敦煌壁画中依据佛经所描绘的相扑画面还有不少,如61窟依据《佛本行集经·角术争婚品》 绘制悉达多太子与诸释子竞技争婚的故事,经文中比较详细地描述了相扑过程中的一些具体动作, 如“擎举其身, 足不着地, 三绕试场, 三于空旋”等, 还将赛场谓之“ 戏场” , 由此也可见当时相扑活动的表演性。

游艺|和乐而起的相扑表演

莫高窟第61窟 相扑 五代

尔时太子, 不急不缓, 安详用心, 右手执持提婆达多童子而行, 擎举其身, 足不着地, 三绕试场, 三于空旋, 为欲降伏其贡高故, 不生害心, 起于慈悲, 安徐而扑, 卧于地上, 使其身体不损不伤。

——《佛本行集经·角术争婚品》

北周290窟窟顶人字披上,绘有一幅佛传故事画,表现悉达多太子向善觉王女儿裘夷求婚,应约试武,并以摔跤战胜了大魔力王。比赛时,两人均袒露上身,着短裤,头束发辔。

游艺|和乐而起的相扑表演

莫高窟第290窟 相扑 北周

相扑也是当时敦煌民间的习俗之一,作为表演项目在古代敦煌地区比较流行。据敦煌文书记载,每当举行相扑比赛时,按照以往惯例给参加相扑活动的汉子五斗面, 可见唐五代时期敦煌地区的相扑活动颇为盛行, 并且得到官府的支持。而既然是官府组织的大型活动, 应该也具有一定表演性和娱乐性。

准旧相扑汉儿面五斗

——S.1366《归义军衙内面油破历》

游艺|和乐而起的相扑表演

P. 2002v 《白画相扑图稿》 现藏法国国家图书馆

敦煌藏经洞出土的白描相扑图将相扑表演的动作刻画的细致入微,画面中两人皆是筋肉凸张,孔武有力。手伸如戟,双足张开,其中右边选手似乎为先攻者,用弓步直取对方,另一人低俯身体,伺机转守为攻,两人互推互搏呈胶着状态。这样激烈的场面,是相扑选手力量与美的结合,智慧与体力的展现,能够给观赏者以强烈的感官刺激,使动作更具表演性。

随着角抵的发展,其娱乐性不断增强。尤其是在唐宋时期,以相扑冠名的角抵展现出了鲜明的艺术观赏性、竞争对抗性和游戏娱乐性,充实了当时百姓的业余生活。

文案/郭瑶

学术顾问/王惠民

游艺|狩猎也有仪式感

诚挚欢迎社会各界人士及研学机构洽谈合作

详情请咨询:

17393742068

17393745030

本平台原创文章

版权归“敦煌研究院文化弘扬部”所有,盗版必究。

欢迎分享文章,转载请注明

“敦煌研究院文化弘扬部”版权信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