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時代之殤:今天,你被互聯網消耗了嗎?

信息化的時代,你有沒有這樣的感受?

信息時代之殤:今天,你被互聯網消耗了嗎?

本來只是想打開微信,看看有沒有人找你,卻不知不覺,點到了朋友圈,一條接一條地往下劃,欲罷不能;本來想上網找個素材的,點著點著卻瀏覽起了明星八卦;本來想上網買本書的,卻發現自己購物車裡收藏的那件衣服降價了,順便逛起了淘寶。

今天看的這本卡爾.紐波特的《深度工作》就是來剖析深度工作的意義的書,它讓我獲益匪淺,因為我們每天被互聯網控制和消耗的時間和精力越來越多。

現如今,互聯網不再單純作為人類的使用工具,它集社交、娛樂、購物為一體,隨著手機APP的使用,大大增加了人們使用的便捷性,也將人類的自主能動性綁架。

不管是工作上還是生活中,我們總會忍不住地看下手機,然後無休止地瀏覽信息,時間就這樣一點一滴被消磨殆盡。

等醒悟過來時,發現半上午就這樣過完了,該寫的報告只寫了一句話。

因此,我們太需要深度工作了。

信息時代之殤:今天,你被互聯網消耗了嗎?

那麼,什麼是深度工作呢?所謂深度工作,就是在無干擾的狀態下專注地進行職業活動,使每個人的認知能力達到極限。而且此類工作能夠創造新的價值,提升技能,難以複製。

偉大的心理學家榮格有個石屋,是他專門用來深度工作和寫作的地方,他不允許其他人進入,而且,這間屋子裡沒有通電,因此,他只利用白天全身心投入工作。

在這間石屋,他創作了自己的代表作,也在自己研究的領域取得了很大成功。

可見,環境對一個人的成功有多重要,深入工作,我們缺的只是一個沒有干擾的環境。

仔細想想,我們大部分人還沒到一定級別,也沒有重要到缺你不可、非得由你作決定的地步,所以,從今天起,就請嘗試將自己的手機調為靜音,每天給自己幾個小時的深入工作時間吧。

樊登說,工作時間以外的16個小時是我們拉開差距的分水嶺,除去睡覺時間,剩下時間如何利用,完全取決於你,這將也是你自我產出的最後機會。

而且,我們的大腦動作機理和我們的身體動作機理完全不同,比如,你幹體力活8小時,那肯定是很累了,這時你需要好好休息,才能恢復體力。

可如果你是一個腦力工作者,那麼工作8小時以外的時間,你完全可以再利用起來,因為如果工作之餘你換作另一種腦力活動,你的大腦非旦不會累,反而會因為新的認知而更興奮,第二天反而精力更加旺盛。

所以,行動起來吧,深入工作,讓自己成為更好的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