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也是“最美逆行者” 上大学生制作短片《追光》致敬新闻工作者

播放

暂停

进入全屏

退出全屏

00:00

00:00

重播

刷新

试试


东方网记者傅文婧4月17日报道: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战场上,涌现出许多感人至深的故事,除了医护人员,前线同样还有一批新闻工作者在勇敢“逆行”。日前,上海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的一群媒体“预备役”,收集各方素材,运用专业所长,精心制作了短视频《追光》,向广大媒体工作者致敬。

他们也是“最美逆行者” 上大学生制作短片《追光》致敬新闻工作者

在这条3分多钟的短片中,有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闻中心社会新闻部记者蒋晓平,也有上大校友、东方网首席记者刘轶琳……正是无数新闻工作者不断从战“疫”前线发回最新的报道,让更多人透过文字和镜头及时了解疫情,也了解疫情背后的故事。

上海大学2018级新闻传播学研究生陈婧扬目前在澎湃新闻实习,疫情期间一直都在居家办公。“虽也有加班,也会感到疲惫,但是想到有更多的人在前方与病毒拼死博弈,我所做的实在微乎其微。”陈婧扬表示,“向所有参加此次抗议工作的新闻人致敬。”

他们也是“最美逆行者” 上大学生制作短片《追光》致敬新闻工作者

2017级新闻学本科生沈青青也是澎湃新闻的实习生,她说:“实习之前,我的新闻实践不算太少,在传媒新观察也经历了很多稿件,相对来说遇到采访也并不会慌张。但是没想到我在疫情报道中,刚开始进行电话采访时,还是会紧张到手抖,因为从来没有经历过这样的大选题,也没有经历过这样的公共卫生事件。”在疫情报道中,面对的不仅是采访对象,更多的时候是直面生死和绝望的情绪。“有的人因为亲人离世在电话那头痛哭,有的人在电话那头骂骂咧咧,还有人因为生病连话都说不出来,这些只能自己承受着,一边心痛,但一边还得去问、去反复确认每一个细节。”

有很长一段时间,沈青青因为沉浸在报道中太久而走不出来,焦虑到睡不着,“凌晨1点还在采访,早上5点就醒了,为采访对象而担心——在外流浪的武汉大哥有着落了吗?被确诊的患者住上院了吗?尿毒症患者透上析了吗?就这样连轴转了将近一两个星期。”

“作为记者去采访时,我们得先学会共情,但是又得及时抽离出来,做个旁观者,去客观地记录你看到的听到的事情。这是一个很艰难的过程,要慢慢地去挣扎,才能明白应该怎样去处理。而且有时候一旦沉浸在报道里,就会一直关注这个问题,像开启了一个雷达,自动地就寻找到了新问题和新选题,就这样无限循环,总是停不下来。”

他们也是“最美逆行者” 上大学生制作短片《追光》致敬新闻工作者

2018级广播电视学本科生杨小雨是长兴传媒融媒体中心的实习生,作为一名疫情期间的新闻志愿者,杨小雨的工作是整理记者手稿、编辑推文和剪辑原始视频素材。“在感受到新闻工作的繁复庞杂之余,也有幸跟着记者们下到基层,亲身感受抗疫一线的奋不顾身。社区卡点测量体温的志愿者、港口高速口顶着寒风坚守到凌晨的党员干部、为抗疫人员爱心捐助的商家及公益组织……太多太多平凡的人在此次抗疫战线上贡献出他们的光热。”

杨小雨说:“在我眼里,每一篇推文背后都有一个鲜活的抗疫故事,都承载着无数人的期盼与目光。如今,社会各界活动都已渐渐步入正轨,但新闻工作者却依旧绷紧了神经,用在键盘上敲下去的每个字来传递每一则或短或长的信息。我想,为抗疫工作做出血汗奉献的他们,在看见逐渐减少的新增病例的时候,该是最欣慰的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