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你對自己許下的承諾,總是以失敗告終?三個辦法教你改變

有個朋友,前幾天跟我信誓旦旦的講“我要減肥了,以後每頓飯以吃素為主,而且還要一週去三次健身房,健身卡我都辦好了”。我表示鼓勵,但是持悲觀態度。

果不其然,昨天在朋友圈裡又看到了他發了幾張出去聚會喝酒的照片,我順便問了句“什麼時候去健身房啊,叫上我一起?”他打了個哈哈說“我昨天公司有事,聚餐是沒辦法的事,健身房準備下周再去,最近突然忙起來了”。

我心想,這張健身卡估計要長時間蒙塵了。

為什麼你對自己許下的承諾,總是以失敗告終?三個辦法教你改變

朋友的例子是個普遍現象,是通病,大多數人都遭遇過這種痛苦和無奈。

我們看到美食時,經常禁不住誘惑,把先前的話全部拋在腦後,只為品嚐那一瞬間的舌尖美味;

我們做事情時,總是到最後期限才手忙腳亂的匆忙交付,而在任務剛佈置時卻被各種誘惑吸引,最終導致完成質量很差;

我們總是誇下海口要做這個、要做那個,結果大部分時間都是以失敗告終,只有一小撮人不斷的克服自己,不斷的逃離舒適區,快速成長,慢慢成為和我們兩個世界的人。

為什麼你對自己許下的承諾,總是以失敗告終?三個辦法教你改變

為什麼我們經常對自己出爾反爾,做不到自己曾經信誓旦旦許下的承諾呢?

難道是我們對自己說謊,要自己騙自己?其實,當我們在做這種決定時,都是理智的,很清楚自己做的決定會給自己帶來哪些好處,帶來哪些便利,我們真的是想去做一些改變,而不是說謊。

難道是我們對困難的預估不夠?執行時才發現事情很難?也不是,當我們制定計劃時,不是對困難的預估不夠,反而我們絕大多數人都知道自己的情況,對困難的預估只高不低,但還是很難執行下去,即便自己制定了一系列懲罰措施,也很難奏效。

其實問題出現在最終執行時你的狀態,你經受了無數的誘惑,使你最終執行時並不理智,而你做出的承諾則是你在理智的情況下的決定,以不理智的一個狀態去執行理智的決定,當然就是一個悲劇。

為什麼你對自己許下的承諾,總是以失敗告終?三個辦法教你改變

所以說,如果你壓制不住自己的本能,當誘惑到來時,你將很難將你的承諾執行下去,無論試多少次。

當然,也不用為此感到氣餒,因為你在和你的本能戰鬥,如果你能戰勝本能,那麼這一個小小的承諾根本難不倒你,一個連自己的本能都能戰勝的人,是極其可怕的,是具備極大的毅力和韌性的人,這種極度自律的人無不是各行各業的佼佼者。

那麼我們面對誘惑,觸發本能的時候,我們只能眼睜睜的看著自己被本能操控,而束手無策嗎?筆者認為有如下方法可以剋制各種誘惑。

為什麼你對自己許下的承諾,總是以失敗告終?三個辦法教你改變

一、目標分解,分階段激勵。這裡應用到遊戲套路,很多人玩遊戲的時候總是上癮,遊戲製作方也很清楚讓我們上癮的套路,那麼如果把這個套路用在抵制誘惑上面豈不是快哉?

遊戲裡面最基本的模型是:通過努力得到反饋和獎勵。玩遊戲做任務時,經常升一級或者加一些屬性就能完成一些技能的釋放或打得過某些怪物,所以我們沉溺於這個快速反饋當中,讓我們產生滿足感。如果我們把我們要做的事情分解,進行相應的反饋,那會如何?

比如,你要完成領導佈置的任務。首先要把任務分解,分幾個階段去完成,完成第一個階段後,可以去休息一下或者吃點零食犒勞下自己,同時完成某一個階段後簡單反思,想想自己又學會了哪些技能。長此以往,工作和學習會成為樂趣,你也會愛上這個“打怪升級”的過程。

為什麼你對自己許下的承諾,總是以失敗告終?三個辦法教你改變

二、限制自由。限制自由主要是為了避開誘惑,讓你儘可能的遠離誘惑出現的場景。雖然說誘惑是無處不在的,但是我們可以通過規範我們的行為來避開這些誘惑。

比如,當你在執行減肥計劃時,你需要了解自己經常會在哪些場景失控。

你老婆做了一大桌子好吃的,你禁不住美食誘惑,開懷大吃,這就是家庭就餐的場景;

同事聚餐,你認為你不得不去,又面臨了一堆美食的誘惑,你又開懷大吃,這就是同事聚餐的場景;

你要去健身房,但是健身房距離有點遠,走過去需要一段時間,你就止步於此,這就是去健身房前的場景;

你到了健身房鍛鍊,但是鍛鍊太累,氣喘吁吁,你想今天先簡單練一練,這就是健身房內健身的場景;

為什麼你對自己許下的承諾,總是以失敗告終?三個辦法教你改變

在這四種場景下,你接受的誘惑不同,各種誘惑都有可能讓你前功盡棄,因此需要想辦法躲避這些情況。你可以在家吃飯時盛上一小碗飯和適當的菜,吃完就不吃了,限制自己的進食量;去健身房時,你可以直接開車去健身或者在健身房附近就近吃飯,避免因為距離遠而半途而廢;在健身時,你可以定時定量,比如跑步30分鐘,做俯臥撐20個等等,給自己定下合適目標,全力完成。

總之就是在你還能理性思考時制定限制自己、逃避誘惑的策略,改變你可能要走的路的方向,增加成功堅持下去的概率。

為什麼你對自己許下的承諾,總是以失敗告終?三個辦法教你改變

三、與人同行。如果有條件或者有朋友一起,那再好不過,因為每個人被誘惑的點不一樣,當你被誘惑而無法堅持時,你的朋友可能不會理會這個誘惑,反之亦然。這種情況下你們可以互相監督、互相激勵。這也是為什麼跑步陪跑、學習群這些事物能合理存在下去的一個內在因素。

我相信所有人都想變的更加優秀,都想改變自己,都想讓自己能有恆心有毅力的去做一些事。但是結果往往不樂觀,有的人因為各種原因而擱淺,有的人因為多次嘗試失敗而心灰意冷,只有一些不斷跌倒不斷站起來,又跌到又站起來的人在艱難前行。

當你學著這些反覆跌倒爬起來的人,慢慢踏上這條“不歸路”時,你會發現你自己具備著無以倫比的能量,你會自律到上癮,因為這時你的本能進化了,你的部分本能已經不允許你再回到以前的那個你,這時的你就是一個嶄新的你。

為什麼你對自己許下的承諾,總是以失敗告終?三個辦法教你改變

最後,願你的付出總有收穫,願你的堅強總會讓你屹立不倒,願你的笑容總是收穫後的喜悅。

分析現象,解決問題,深度思考,篇篇乾貨,喜歡就關注我吧,我們一起進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