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疫情“大考”下,國際教育還值得被看好嗎?專家這樣說!

全球疫情“大考”下,國際教育還值得被看好嗎?專家這樣說!

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爆發,給世界政治、經濟帶來巨大沖擊,對整個世界格局和國際秩序產生了很大影響。

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中國顯示出了大國風範,為全球抗擊疫情提供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讓全世界看到了中國政府的治理能力、決策能力,看到了中國的責任與擔當,看到了中國人民的團結與力量。

全球疫情“大考”下,國際教育還值得被看好嗎?專家這樣說!

近期,中國教育國際交流協會常務理事王廣發表示,“全球疫情的蔓延讓我們認識到世界是密不可分的,沒有一個地方可以成為‘孤島’,全球合作是抗擊疫情唯一的正確選擇。”

教育事關國家發展、事關民族未來。全球疫情的蔓延讓人們更加相信,教育要成為全球優先發展戰略。

“此次疫情中的一些統計數據,為我們展示了美國不同地區的人因教育程度的不同,所受疫情的危害也不同。可以看出讓每個人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提高他們的文化水平和生活素質,是世界各國教育工作者的共同使命與責任。”

中國疫情漸漸好轉,其他國家不斷蔓延的局面仍舊令不少人提心吊膽。疫情過後,國外遊學、留學還會是堅定的選擇嗎?

對全球化人才的需要凸顯

時代越是向前,知識和人才的重要性就愈發突出,教育的地位和作用也愈發凸顯。

當今世界綜合國力的競爭,說到底是人才的競爭。

王廣發表示,疫情下的世界對具有全球戰略眼光、世界格局胸懷、國際理解力,能夠關心環境、關注人類健康的精英領袖人才的需求也更加迫切。

全球疫情“大考”下,國際教育還值得被看好嗎?專家這樣說!

未來中國的國際人才培養也要適應全球化的發展方向,才能匹配中國未來在世界中的大國地位。

當前疫情對國際教育的發展影響如何?王廣發認為,疫情給國際教育的啟示主要有兩方面:

一是要堅持國際化。

相信這次突發疫情所帶來的阻礙只是暫時的,未來中國教育的對外交流合作將會更加頻繁,各國教育優先發展戰略價值也將更加突出。

基於此,我們鼓勵中國留學生“走出去”的趨勢不會改變,未來國際教育的發展方向也不會改變。

二是要不斷創新。

當前全球疫情形勢依然嚴峻,給全球治理尤其是全球教育治理帶來了挑戰。教育治理只有提出新方法、新方案、新思路,才能開啟未來教育的新時代。

教育實踐要不斷創新

疫情爆發以來,教育領域不乏創新改革實踐。面對世界範圍內受停課影響的90%的學生,很多國家將線上教學、遠程授課作為首選,打破了原有的教學模式和學習方式。

王廣發表示,視頻教育、遠程教育、線上教育使得人們打破了教育的時間、空間界限,實現教育無國界、教育全球化和教育信息化。

這就要求每一位老師必須改變傳統的教育教學方式,持續學習、積極轉型,廣泛應用先進技術。這是信息科技為教育帶來的挑戰和博弈,也是未來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

全球疫情“大考”下,國際教育還值得被看好嗎?專家這樣說!

學生的學習方式也發生了深刻變化。疫情期間,從初中、高中到大學,尤其是現在美國甚至發達國家的中國留學生,都無法按時返校。

王廣發談到,面對這種特殊情況,我們必須學會如何學習、如何自我規劃和管理,不斷提升終身學習、自主學習的意識和能力,構建一個網絡化、數字化的終身學習體系,實現“人人皆學、處處能學、時時可學”。

放眼未來,信息技術成為未來人才必須具備的能力。

在當今時代,信息技術是社會創新發展不可缺少的支撐和動力,人人必須都要掌握。

王廣發說,在此次疫情防控、復工復產和教育教學中,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信息技術就發揮了重要作用,改變了很多家長對孩子看手機、iPad、電視、電腦的傳統看法,讓我們進一步認識到科技的重要意義。用科技武裝自己的頭腦,我們才能更好地適應未來社會發展的需求。

全球疫情“大考”下,國際教育還值得被看好嗎?專家這樣說!

受疫情影響,現在很多行業都處於停擺狀態,無論是國外國內,學生返校都是個難題。但是,隨著各國對防控措施的不斷加強,一切都會逐步迴歸正常。

出國遊學和留學一直以來都是各國教育中比較提倡的文化交流項目,不少家長表示,經過疫情的“洗禮”,看待孩子的教育問題會更加理性,還是熱情嚮往孩子能夠去國外接觸更優質的教育理念。

人類只有一個地球,各國共處一個世界。

“在這樣一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時代,教育理應繼續擁抱世界,抓住產業結構調整轉型、國際人才培養和區域經濟發展的機遇,與全球教育事業深度融匯、合作,實現從教育大國向教育強國的轉變。”王廣發表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