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水浒传》说起,看宋朝政府应对瘟疫的措施

《水浒传》开篇第一回,便是“张天师祈禳瘟疫,洪太尉误走妖魔”,说的是宋仁宗嘉佑三年,京师开封瘟疫盛行,洪太尉奉仁宗皇帝诏命前往江西龙虎山,宣请张天师到京师祈禳瘟疫。 洪太尉误入“伏魔之殿”,不顾众道士劝阻,打开地穴,放出一百零八个魔君,酿成了大祸。

从《水浒传》说起,看宋朝政府应对瘟疫的措施

伏魔之殿

说到京师这场瘟疫,小说中这样描述:

话说大宋仁宗天子在位,嘉祐三年三月三日五更三点,天子驾坐紫宸殿,受百官朝贺……当有殿头官喝道:“有事出班早奏,无事卷帘退朝。”只见班部丛中,宰相赵哲、参政文彦博出班奏曰:“目今京师瘟疫盛行,民不聊生,伤损军民多矣。伏望陛下释罪宽恩,省刑薄税,以禳天灾,救济万民。”天子听奏,急敕翰林院随即草诏:一面降赦天下罪囚,应有民间税赋,悉皆赦免;一面命在京宫观寺院,修设好事禳灾。不料其年瘟疫转盛。仁宗天子闻知,龙体不安。复会百官,众皆计议。向那班部中,有一大臣越班启奏。天子看时,乃是参知政事范仲淹。拜罢起居,奏曰:“目今天灾盛行,军民涂炭,日夕不能聊生,人遭缧绁之厄。以臣愚意,要禳此灾,可宣嗣汉天师星夜临朝,就京师禁院修设三千六百分罗天大醮,奏闻上帝,可以禳保民间瘟疫。”仁宗天子准奏。急令翰林学士草诏一道,天子御笔亲书,并降御香一炷,钦差内外提点殿前太尉洪信为天使,前往江西信州龙虎山,宣请嗣汉天师张真人星夜临朝,祈禳瘟疫。

从《水浒传》说起,看宋朝政府应对瘟疫的措施

洪太尉误走妖魔

从小说中可以看到,面对瘟疫,宋朝朝廷采取的应对措施有三个:

一是“降赦天下罪囚”;二是“应有民间税赋,悉皆赦免”;三是“在京宫观寺院,修设好事禳灾”。

无非就是大赦天下、减免赋税、烧香求道而已,照我们今天的眼光来看,这都是一些形式大于内容的措施,说难听一些,就是做做样子,走走形式,然后听天由命罢了。

但实际上,当我们从小说中走出来,翻开真实的史书,你会发现,宋朝在应对瘟疫方面,所做的远远不止这些。

两宋时期,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最为繁盛的时期。

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了人口快速增长,据史料记载,北宋都城开封和南宋临时首都杭州的人口在鼎盛时期都超过了百万。

然而,人口的大量聚集和快速流动,也为瘟疫的滋生、爆发和传播埋下了隐患。据统计,在两宋三百余年的统治中,一共发生了大约四十次大规模的瘟疫,其中发生于两都开封和杭州的就有二十多次,占了一半以上。

从《水浒传》说起,看宋朝政府应对瘟疫的措施

北宋都城汴京盛景(局部)

从《水浒传》说起,看宋朝政府应对瘟疫的措施

南宋都城临安盛景(局部)

每一次瘟疫的爆发,对于普通的百姓来说,威胁的是亲人的生命和家庭的安稳。对于国家来说,则关系到社会的安定和统治秩序的稳定。

宋朝采取文官治国的体制,深受儒家文化影响的统治阶层精英们,怀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治世情怀,对瘟疫高度重视,将其视为“疫、水、旱、畜”四大灾之首,面对瘟疫的不时侵扰,采取了政府与民间力量相结合的措施,建立了一整套防治结合的治理体系。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重视预防。

宋代对于瘟疫的认知,虽然还很大程度上停留在天人感应基础上的上天降罪、瘟神侵扰的层面上,但是也逐渐认识到了环境与瘟疫发作的关系,因此对于瘟疫的预防开始重视起来,尤其在人口密集的城市里,采取了诸如疏浚河流、整治环境、收集粪便、推广医疗、隔离疫患、掩埋尸骸等种种措施。宋代周守中的《养生类纂》即有“沟渠通浚,屋宇洁净无移气,不生瘟疫病”的记载。

从《水浒传》说起,看宋朝政府应对瘟疫的措施

北宋开封汴河(局部)

第二、稳定人心。

瘟疫一旦爆发,人心惶惶,各种流言四起。由于时代的局限性,人们普遍比较迷信,朝廷在面临这种局面时,首先采取措施安抚人心,如发布皇帝的罪己诏、大赦天下、减免赋税、求道问佛等,如《水浒传》中仁宗派洪太尉到龙虎山请张天师到京师举办大型祈禳仪式等,这些方式虽起不到直接的作用,但是对人们的心理作用却非常大,从精神层面解除了人们对皇帝失德、失政而导致上天降罪、瘟神发作的担心和疑虑。

从《水浒传》说起,看宋朝政府应对瘟疫的措施

道家祈禳仪式

第三、积极救治。

1、建立规范的医疗体系。宋朝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医疗机构,如翰林医官院、御药院、太医局和惠民和剂局等。其中,御药院主要为皇帝和皇亲国戚提供服务,太医局类似于今天的中医学院,以开展医学教育为主,培养专业医生,翰林医官院和惠民和剂局则为民间提供医疗服务。

翰林医官院隶属于翰林院,医疗设备先进,医生数量多,级别高,实力强,常常受皇帝的指派到各地探察、救疗百姓。在疫情严重的情况下,翰林医官院就成为救治百姓的主力军。

从《水浒传》说起,看宋朝政府应对瘟疫的措施

北宋太医署

2、建立医疗救助体系。为了让百姓买得起、用得起药,宋朝对城市居民实行医药救助政策,在各地大力发展官办药局,如南宋临安府就有五所官办药局,“四铺发药,应济军民,收本钱不取息”,当疫情发生时,这些药局还会免费为民众提供医药。

如:北宋至和元年“京师大疫”,宋仁宗当即令太医配置药方,并从自己的私人财物中拿出两只犀牛角,掺入药中救济百姓,他还命水平较高的太医组团赶赴病区,根据病人病情配发相应的药品,以防止“贫民为庸医所误”。

南宋宁宗在位之时,京城临安“军民多有疾病之人”,他下诏“令和剂局取拨合用汤药分下三衙,并临安府各处就本处医人巡门表散”。

南宋绍定四年,平江府(今苏州)遭遇“春疫”,知府吴渊派遣医官到各地巡诊,同时免费给患病百姓派发药品。

从《水浒传》说起,看宋朝政府应对瘟疫的措施

北宋官药局

3、充分发动民间力量。

宋代采取了官民联合应对瘟疫的措施,充分发动民间力量投身到疫病防治工作当中。在瘟疫肆虐之时,一些地方的乡绅和富豪主动捐钱捐物,协助政府抗击瘟疫,修建隔离房屋,为病人提供饮食及生活日用品等;许多医学家则亲自到疫区治疗患者,撰写治疗医方,涌现出了诸如《圣惠方》、《集验方》等济世方书;道家、佛家等宗教人士则积极参与施舍粥药、收留病患以及掩埋尸骸等等,为抗击瘟疫、稳定社会秩序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虽然由于时代的局限和封建制度的束缚,宋朝在瘟疫防治方面也有许多不足和缺陷,如政府反应迟钝、地方官隐瞒实情,导致疫情得不到及时控制;医官水平和职业操守良莠不齐,存在胡乱施药、推诿塞责、救助不力等问题;官吏徇私舞弊,热衷于搞面子工程,造成铺张浪费、药材质量下降等。

但不管怎样,在瘟疫频发的宋朝,政府对于医疗体系的构建、医务人员的培养、政府与民间力量相结合等都做出了积极的尝试和探索,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很多经验,仍然值得我们今天学习和借鉴。

当下,正值新冠状病毒肆虐,在党中央的指挥部署下,举国上下都已经动员起来,只要我们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我们就一定能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


声明:本文经百家号作者“阅世说史”授权转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