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水滸傳》說起,看宋朝政府應對瘟疫的措施

《水滸傳》開篇第一回,便是“張天師祈禳瘟疫,洪太尉誤走妖魔”,說的是宋仁宗嘉佑三年,京師開封瘟疫盛行,洪太尉奉仁宗皇帝詔命前往江西龍虎山,宣請張天師到京師祈禳瘟疫。 洪太尉誤入“伏魔之殿”,不顧眾道士勸阻,打開地穴,放出一百零八個魔君,釀成了大禍。

從《水滸傳》說起,看宋朝政府應對瘟疫的措施

伏魔之殿

說到京師這場瘟疫,小說中這樣描述:

話說大宋仁宗天子在位,嘉祐三年三月三日五更三點,天子駕坐紫宸殿,受百官朝賀……當有殿頭官喝道:“有事出班早奏,無事捲簾退朝。”只見班部叢中,宰相趙哲、參政文彥博出班奏曰:“目今京師瘟疫盛行,民不聊生,傷損軍民多矣。伏望陛下釋罪寬恩,省刑薄稅,以禳天災,救濟萬民。”天子聽奏,急敕翰林院隨即草詔:一面降赦天下罪囚,應有民間稅賦,悉皆赦免;一面命在京宮觀寺院,修設好事禳災。不料其年瘟疫轉盛。仁宗天子聞知,龍體不安。復會百官,眾皆計議。向那班部中,有一大臣越班啟奏。天子看時,乃是參知政事范仲淹。拜罷起居,奏曰:“目今天災盛行,軍民塗炭,日夕不能聊生,人遭縲紲之厄。以臣愚意,要禳此災,可宣嗣漢天師星夜臨朝,就京師禁院修設三千六百分羅天大醮,奏聞上帝,可以禳保民間瘟疫。”仁宗天子准奏。急令翰林學士草詔一道,天子御筆親書,並降御香一炷,欽差內外提點殿前太尉洪信為天使,前往江西信州龍虎山,宣請嗣漢天師張真人星夜臨朝,祈禳瘟疫。

從《水滸傳》說起,看宋朝政府應對瘟疫的措施

洪太尉誤走妖魔

從小說中可以看到,面對瘟疫,宋朝朝廷採取的應對措施有三個:

一是“降赦天下罪囚”;二是“應有民間稅賦,悉皆赦免”;三是“在京宮觀寺院,修設好事禳災”。

無非就是大赦天下、減免賦稅、燒香求道而已,照我們今天的眼光來看,這都是一些形式大於內容的措施,說難聽一些,就是做做樣子,走走形式,然後聽天由命罷了。

但實際上,當我們從小說中走出來,翻開真實的史書,你會發現,宋朝在應對瘟疫方面,所做的遠遠不止這些。

兩宋時期,是中國社會經濟發展最為繁盛的時期。

經濟的快速發展,帶來了人口快速增長,據史料記載,北宋都城開封和南宋臨時首都杭州的人口在鼎盛時期都超過了百萬。

然而,人口的大量聚集和快速流動,也為瘟疫的滋生、爆發和傳播埋下了隱患。據統計,在兩宋三百餘年的統治中,一共發生了大約四十次大規模的瘟疫,其中發生於兩都開封和杭州的就有二十多次,佔了一半以上。

從《水滸傳》說起,看宋朝政府應對瘟疫的措施

北宋都城汴京盛景(局部)

從《水滸傳》說起,看宋朝政府應對瘟疫的措施

南宋都城臨安盛景(局部)

每一次瘟疫的爆發,對於普通的百姓來說,威脅的是親人的生命和家庭的安穩。對於國家來說,則關係到社會的安定和統治秩序的穩定。

宋朝採取文官治國的體制,深受儒家文化影響的統治階層精英們,懷著“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治世情懷,對瘟疫高度重視,將其視為“疫、水、旱、畜”四大災之首,面對瘟疫的不時侵擾,採取了政府與民間力量相結合的措施,建立了一整套防治結合的治理體系。主要有以下幾點:

第一,重視預防。

宋代對於瘟疫的認知,雖然還很大程度上停留在天人感應基礎上的上天降罪、瘟神侵擾的層面上,但是也逐漸認識到了環境與瘟疫發作的關係,因此對於瘟疫的預防開始重視起來,尤其在人口密集的城市裡,採取了諸如疏浚河流、整治環境、收集糞便、推廣醫療、隔離疫患、掩埋屍骸等種種措施。宋代周守中的《養生類纂》即有“溝渠通浚,屋宇潔淨無移氣,不生瘟疫病”的記載。

從《水滸傳》說起,看宋朝政府應對瘟疫的措施

北宋開封汴河(局部)

第二、穩定人心。

瘟疫一旦爆發,人心惶惶,各種流言四起。由於時代的侷限性,人們普遍比較迷信,朝廷在面臨這種局面時,首先採取措施安撫人心,如發佈皇帝的罪己詔、大赦天下、減免賦稅、求道問佛等,如《水滸傳》中仁宗派洪太尉到龍虎山請張天師到京師舉辦大型祈禳儀式等,這些方式雖起不到直接的作用,但是對人們的心理作用卻非常大,從精神層面解除了人們對皇帝失德、失政而導致上天降罪、瘟神發作的擔心和疑慮。

從《水滸傳》說起,看宋朝政府應對瘟疫的措施

道家祈禳儀式

第三、積極救治。

1、建立規範的醫療體系。宋朝建立了比較完善的醫療機構,如翰林醫官院、御藥院、太醫局和惠民和劑局等。其中,御藥院主要為皇帝和皇親國戚提供服務,太醫局類似於今天的中醫學院,以開展醫學教育為主,培養專業醫生,翰林醫官院和惠民和劑局則為民間提供醫療服務。

翰林醫官院隸屬於翰林院,醫療設備先進,醫生數量多,級別高,實力強,常常受皇帝的指派到各地探察、救療百姓。在疫情嚴重的情況下,翰林醫官院就成為救治百姓的主力軍。

從《水滸傳》說起,看宋朝政府應對瘟疫的措施

北宋太醫署

2、建立醫療救助體系。為了讓百姓買得起、用得起藥,宋朝對城市居民實行醫藥救助政策,在各地大力發展官辦藥局,如南宋臨安府就有五所官辦藥局,“四鋪發藥,應濟軍民,收本錢不取息”,當疫情發生時,這些藥局還會免費為民眾提供醫藥。

如:北宋至和元年“京師大疫”,宋仁宗當即令太醫配置藥方,並從自己的私人財物中拿出兩隻犀牛角,摻入藥中救濟百姓,他還命水平較高的太醫組團趕赴病區,根據病人病情配發相應的藥品,以防止“貧民為庸醫所誤”。

南宋寧宗在位之時,京城臨安“軍民多有疾病之人”,他下詔“令和劑局取撥合用湯藥分下三衙,並臨安府各處就本處醫人巡門表散”。

南宋紹定四年,平江府(今蘇州)遭遇“春疫”,知府吳淵派遣醫官到各地巡診,同時免費給患病百姓派發藥品。

從《水滸傳》說起,看宋朝政府應對瘟疫的措施

北宋官藥局

3、充分發動民間力量。

宋代採取了官民聯合應對瘟疫的措施,充分發動民間力量投身到疫病防治工作當中。在瘟疫肆虐之時,一些地方的鄉紳和富豪主動捐錢捐物,協助政府抗擊瘟疫,修建隔離房屋,為病人提供飲食及生活日用品等;許多醫學家則親自到疫區治療患者,撰寫治療醫方,湧現出了諸如《聖惠方》、《集驗方》等濟世方書;道家、佛家等宗教人士則積極參與施捨粥藥、收留病患以及掩埋屍骸等等,為抗擊瘟疫、穩定社會秩序發揮了很大的作用。

雖然由於時代的侷限和封建制度的束縛,宋朝在瘟疫防治方面也有許多不足和缺陷,如政府反應遲鈍、地方官隱瞞實情,導致疫情得不到及時控制;醫官水平和職業操守良莠不齊,存在胡亂施藥、推諉塞責、救助不力等問題;官吏徇私舞弊,熱衷於搞面子工程,造成鋪張浪費、藥材質量下降等。

但不管怎樣,在瘟疫頻發的宋朝,政府對於醫療體系的構建、醫務人員的培養、政府與民間力量相結合等都做出了積極的嘗試和探索,並取得了顯著的成效,很多經驗,仍然值得我們今天學習和借鑑。

當下,正值新冠狀病毒肆虐,在黨中央的指揮部署下,舉國上下都已經動員起來,只要我們堅定信心、同舟共濟、科學防治、精準施策,我們就一定能打贏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


聲明:本文經百家號作者“閱世說史”授權轉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