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秦皇帝苻堅的軍功

苻堅(338年-385年10月16日),字永固,又字文玉,小名堅頭,氐族,略陽臨渭(今甘肅秦安)人,十六國時期前秦的君主,歷史上的苻堅是一位傑出的軍事家。以下舉例說明:

羌族姚氏在淝水戰前並未建國,但已成為實力很強的軍事集團,而且野心很大,淝水戰後,前秦瓦解,而姚氏建立的政權,史稱後秦。


前秦皇帝苻堅的軍功


羌族姚氏自稱為有虞氏之苗裔,世為羌長,漢時徙入甘肅,居於赤亭(今甘肅隴西縣),其著名先祖姚弋仲,“少而聰猛,英果雄毅。永嘉之亂,戎夏襁負隨之者有數萬”,說明姚弋仲得到部分漢人和戎族的擁護,遂自稱為雍州刺史、護羌校尉、扶風公,先後投靠過前趙劉曜、後趙石虎,又向晉稱臣。晉命其駐屯譙城(今安徽亳州市)。

姚襄遣弟為任單騎渡淮拜訪晉豫州刺史謝尚,甚受歡迎,但晉當權者揚州刺史殷浩憚襄威名,潛遣將軍魏憬率兵五千人襲擊姚襄,被襄戰敗,魏憬戰死,襄並其眾,軍勢大振。殷浩怒遷姚襄於梁國蠡臺(今河南商丘市境內),授梁國內史,暗中又命謝尚討伐姚襄,被姚襄戰敗。殷浩北伐時,又被姚襄大敗於桑山(今安徽蒙城縣),斬獲以萬計,後姚襄佔據許昌,進攻洛陽,為晉將桓溫所敗,姚襄率數千騎兵奔於北山(今陝西關中平原北部諸山),百姓追隨姚襄者四千餘戶,說明姚襄也頗得民心。

後姚襄想從北山圍關中,而進屯杏城(今陝西黃陵縣西南),與前秦苻堅戰於三原(今陝西三原縣),戰敗為苻堅所殺,其弟姚萇率眾降於前秦。苻堅以姚萇為揚武將軍、步兵校尉,並讓姚萇仍率領其羌族部隊,以示信任。後姚萇屢立軍功,累遷左衛將軍、幽州刺史,成為苻堅的“得力”戰將,而信任不疑。其實姚萇是表現忠誠,暗藏復辟野心,準備伺機而動。


前秦皇帝苻堅的軍功


前燕創始人為慕容廆,是世居大棘(今遼寧義縣)的鮮卑人。其曾祖莫護跋始建國於大棘城,在曹魏時被封為大單于。其祖父木延,因從丘儉徵高句麗有功,加號大都督。其父涉歸,以全柳城之功,進封鮮卑單于,邑於遼樂,“於是漸變胡風,遵循華俗”。慕容廆“幼而魁岸……雄傑有大度”,被晉名臣張華稱之為“命世之器,匡難濟時者也”。西晉欲封廆為散騎常侍等官職,廆不受,卻與儒學大師孔慕為賓友,並命其子慕容皝拜孔、劉為師,說明慕容廆對儒學的重視。

永嘉之亂後,慕容氏的勢力在遼東得到迅速發展,有時與東晉在遼東的東夷府發生矛盾,甚至是戰爭。慕容廆意識到不應與東晉發生衝突,就主動向東晉求和(東晉稱之求降)。東晉則封廆為鮮卑都督。慕容廆為尊重東晉,就親自以儒生的裝束去拜見東夷府的主官何龕,何則“嚴兵引見”,廆則改服“戎衣而入”。人問其故?廆曰:“主人不以禮,賓復何為哉!”意思是主人不以禮待我,我只能穿軍裝進見。何龕聽說深以為愧,對廆更加敬憚。慕容廆與東晉和好,有利於他在遼東的發展,他先後打敗鮮卑段氏、高句麗等,稱雄於遼東。


咸和八年(333年)五月慕容廆逝世,其子慕容皝繼立,自稱燕王,先稱臣於後趙,並與後趙共滅鮮卑段氏。與後趙分裂後,不久遷都龍城(今蒙古人民共和國柴達木附近),實力更強,連敗蠕蠕,鮮卑宇文氏。元璽元年(352年)正月,慕容皝卒,其子慕容儁立,自稱燕王。乘冉閔滅後趙混亂之機,消滅冉閔,勢力發展至鄴(今河北臨漳縣),後又佔領中山(今河北定縣)而稱皇帝,進而攻佔齊地(今山東泰山以北黃河下游及膠東半島地區),形成與前秦對立之勢,兩國實力也基本相當。但前燕內部出現內訌。太傅慕容評擠排吳王慕容垂,垂被迫奔前秦,大大削弱了前燕的實力。

建熙十一年(370年)六月,苻堅命輔國將軍王猛,鎮南將軍楊安率軍六萬伐燕,並親送王猛於霸上,對王猛說:“今委卿以關東之任,當先破壺關(今山西長治市東南),平上黨(今山西屯留縣西,一說今山西晉城),長驅取鄴,所謂‘疾雷不及掩耳’,吾當親督萬眾,繼卿星發,舟車糧運,水陸俱進,卿勿以為後慮也。”從苻堅的話中可知,苻堅對伐燕早已胸有成竹,而作了全局性的部署,說明苻堅確是一位傑出的軍事家、政治家。

前燕創始人為慕容廆,是世居大棘(今遼寧義縣)的鮮卑人。其曾祖莫護跋始建國於大棘城,在曹魏時被封為大單于。

其祖父木延,因從丘儉徵高句麗有功,加號大都督。其父涉歸,以全柳城之功,進封鮮卑單于,邑於遼樂,“於是漸變胡風,遵循華俗”。慕容廆“幼而魁岸……雄傑有大度”,被晉名臣張華稱之為“命世之器,匡難濟時者也”。西晉欲封廆為散騎常侍等官職,廆不受,卻與儒學大師孔慕、劉為賓友,並命其子慕容皝拜孔、劉為師,說明慕容廆對儒學的重視。永嘉之亂後,慕容氏的勢力在遼東得到迅速發展,有時與東晉在遼東的東夷府發生矛盾,甚至是戰爭。

前秦皇帝苻堅的軍功


慕容廆意識到不應與東晉發生衝突,就主動向東晉求和(東晉稱之求降)。東晉則封廆為鮮卑都督。慕容廆為尊重東晉,就親自以儒生的裝束去拜見東夷府的主官何龕,何則“嚴兵引見”,廆則改服“戎衣而入”。人問其故?廆曰:“主人不以禮,賓復何為哉!”意思是主人不以禮待我,我只能穿軍裝進見。何龕聽說深以為愧,對廆更加敬憚。慕容廆與東晉和好,有利於他在遼東的發展,他先後打敗鮮卑段氏、高句麗等,稱雄於遼東。

咸和八年(333年)五月慕容廆逝世,其子慕容皝繼立,自稱燕王,先稱臣於後趙,並與後趙共滅鮮卑段氏。與後趙分裂後,不久遷都龍城(今蒙古人民共和國柴達木附近),實力更強,連敗蠕蠕,鮮卑宇文氏。元璽元年(352年)正月,慕容皝卒,其子慕容儁立,自稱燕王。

乘冉閔滅後趙混亂之機,消滅冉閔,勢力發展至鄴(今河北臨漳縣),後又佔領中山(今河北定縣)而稱皇帝,進而攻佔齊地(今山東泰山以北黃河下游及膠東半島地區),形成與前秦對立之勢,兩國實力也基本相當。

但前燕內部出現內訌。太傅慕容評擠排吳王慕容垂,垂被迫奔前秦,大大削弱了前燕的實力。建熙十一年(370年)六月,苻堅命輔國將軍王猛,鎮南將軍楊安率軍六萬伐燕,並親送王猛於霸上,對王猛說:“今委卿以關東之任,當先破壺關(今山西長治市東南),平上黨(今山西屯留縣西,一說今山西晉城),長驅取鄴,所謂‘疾雷不及掩耳’,吾當親督萬眾,繼卿星發,舟車糧運,水陸俱進,卿勿以為後慮也。”從苻堅的話中可知,苻堅對伐燕早已胸有成竹,而作了全局性的部署,說明苻堅確是一位傑出的軍事家、政治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