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放390名死囚回家,相約秋後自覺歸來就死,結局如何

提起李世民,人們對他的評價一直以來都是爭議不斷,所有關注的焦點基本上都在他是如何登上皇位,如何開創大唐盛世的貞觀之治上面,還有就是在他年輕的時候與武則天之間的那點事。但是不管後人如何評價他,它依然是一位賢明聖君。唐朝在他的治理下國泰民安,百姓安居樂業,夜不閉戶,路不拾遺。李世民的文治武功在歷史上是罕有的,美國二十世紀著名作家、編劇菲茨傑拉德曾這樣評價李世民:太宗像天命所歸的人物,對他而言似乎是沒有什麼不可能的事情,他是社會的拯救者,也是統一與和平的恢復者。

李世民放390名死囚回家,相約秋後自覺歸來就死,結局如何

公元626年,在大唐王朝長安城玄武門附近,發生了一場兄弟相殘的重大事件,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玄武門之變,李世民殺死了長兄皇太子和四弟齊王李元吉,取得皇太子之位後順利登基稱帝。李世民在殺兄逼父當上皇帝之後,對殺死的兩位兄弟均給予厚葬,對父親李淵更是極為孝順,和歷史上其他那些殺兄逼父當君主的人完全是天壤之別。在治理國家方面,更是一手開創了享譽後世的貞觀之治,是唐王朝走向歷史鼎盛時期。或許對於中國歷史而言,如果沒有玄武門之變,李世民就不會當上皇帝,就不會有大唐盛世,更不會有貞觀之治了。

李世民放390名死囚回家,相約秋後自覺歸來就死,結局如何

其實在李世民登基初期,很多人對李世民當皇帝是很不服氣的,他們覺得李世民的皇位來的不正當,比如著名的諫臣魏徵就是如此。甚至還有人揚言說李世民絕對不會是一個好皇帝。為了證明自己可以成為一個好皇帝,李世民特別重視生產和民生,不斷的發展國家經濟。李世民在位期間,舉賢任能,勵精圖治,輕徭薄賦,並常以亡隨為戒,命臣子“莫恐上不悅而止諫”。很快李世民就奠定了唐朝一百多年繁榮昌盛的基礎,成為一代賢君明主。

李世民放390名死囚回家,相約秋後自覺歸來就死,結局如何

在刑法上,李世民制定了“死刑復奏”制度,就是凡是處以死刑的案件,必須要經過“三奏”以後方可處以死刑。這與歷史上其他皇帝對生命的蔑視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這對生命有是何等的尊重。就是在這樣非常嚴明的制度之下,李世民時期犯法的人極少,被判死刑的就更少了。在歷史上,李世民和牢裡的死囚犯還發生過一件事,李世民去視察關押死囚犯監獄是,因其憐憫之心,將所有的死囚犯都放了,並讓死囚犯秋後主動回來接受處決。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李世民放390名死囚回家,相約秋後自覺歸來就死,結局如何

據《資治通鑑》記載:貞觀六年辛未,帝親錄繫囚,見應死者,閔之,縱使歸家,期以來秋來就死。仍敕天下死囚,皆縱遣,使至期來詣京師。貞觀七年,去歲所縱天下死囚凡三百九十人,無人督帥,皆如期自詣朝堂,無一人匿者。上皆赦之。

貞觀六年,李世民在翻閱死囚犯案卷後去牢裡視察死囚犯時,見他們都很可憐。便問他們在臨死前最想做的事是什麼,很多人都說想要回家去探親。李世民起了憐憫之心,非常仁慈,便下旨所有將牢裡的死囚犯共計390人全部放回家與親人團聚。在死囚臨走前,李世民和他們相約要他們秋後一定要要回來接受處決。在當時,當然會有很多大臣竭力反對,畢竟都是死囚犯,恐放之對社會危害極大。但李世民執意如此,並下了聖旨,誰還敢違抗?第二年秋後,被李世民放回家的390名死囚犯真的全部來到京師等待被處決,李世民見狀非常感動,於是又將這390名死囚犯的罪名全部赦免,放他們回家了。

李世民放390名死囚回家,相約秋後自覺歸來就死,結局如何

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死亡之約”事件。為此,著名世人白居易還寫下了一首詩來歌頌大唐盛世,其中就有這樣一句:”怨女三千出後宮,死囚四百來歸獄。“其中”死囚四百來歸獄“指的就是這件事。而關於”怨女三千出後宮“指的是在李世民登基之後,將三千個年紀大一些的宮女全部放出宮,讓他們回家安度生活。

李世民放390名死囚回家,相約秋後自覺歸來就死,結局如何

李世民最讓後人稱讚的,當屬虛心納諫,他任用了一批敢於進諫的名臣。唐朝著名的諫臣魏徵去世後,李世民還感嘆:”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今魏徵歿,朕失一鏡矣。“我國著名歷史學家李敖先生更是盛讚李世民:”唐太宗是歷史上最具有“奇情”氣質的英雄人物,柔情俠骨,一應俱全。除了在政治上的“俗情”以外,他還有許多“奇情”,使江山多彩,為人類爭輝。“也正是有了唐太宗的謙卑與仁厚,才使得唐王朝繁榮興盛一百多年,達到了後人無法逾越的高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