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主病”是因为缺爱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丁思远

人们常用“公主病”来形容这一类女生:她们特别爱提出要求,总希望得到各种照顾和优待并觉得理所当然;很难承认自己的不足或错误,遇到挫折总觉得是外界的问题,自己是无辜的受害者;她们会表现出和年龄不一致的幼稚或天真,如小孩子一般自我为中心、难以沟通;很难照顾到别人的感受和需求,也不愿意为他人付出和分担,却很依赖别人,情绪化,喜欢支配和压迫别人,就像永远需要人宠着、自己不能受一点委屈的公主。

“公主病”是因为缺爱

公主病“患者”虽然也能给身边人带来快乐美好的时刻,但更容易让人感到委屈、疲惫和愤怒。她们自己的生活也通常因性格和处事方式而一团乱麻。一般来说,公主病是在两种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基本得不到爱和关注,或一直以被剥夺的方式得到爱和关注。在第一种情况下,一直追求爱是因为心理有个规律:越缺失什么,就越追求什么。同时因为一直以来的缺失,哪怕追求到了,有时也很难感到安全,总担心有一天失去或怀疑自己并不真的拥有。因此,她们会努力索取爱和关注,通过各种“作”来试探,如果对方不离不弃,那她们才愿意放心相信,自己确实得到爱了。

第二种情况下,有些公主病的养育者本身可能极度缺乏安全感、不自信,他们会通过服从和讨好来得到孩子的爱和认可,体现自己作为抚养者的价值。有一部分抚养者把所有的人生寄托在孩子身上,只有孩子成为自己期待的人,才感到活着有意义。这种情况下,孩子的不完美、不幸福是不被允许的,在需要通过孩子来补偿自身缺失的抚养者身边,孩子可能会被剥夺各种不利于抚养者感受到满足的特质。这些孩子可能会变得自我中心、自恋、隐藏缺点、不懂得温柔体贴,成长为一个公主病型女孩,看上去是被“宠坏了”,其实是因为她们从小被鼓励用那样的方式得到爱。

如果你亲密的人有公主病,建议这么做。换种方式爱她们,如果她们小时候缺乏爱和关注,感受了太多冰冷和疏离,那就用更温暖的方式表达爱;如果她们从小被“宠溺”,被无原则的爱包围着,那就用有原则的方式爱她们,只赞赏体贴和付出的一面,不要事事顺从。帮她们区分爱和具体事情。公主病常见的逻辑是:只有你那样做才是爱我,如果你不那么做,就是不爱我。但实际上,爱有千百种表现,无论某件事怎么做,背后都可能是爱。需要提醒,如果她们始终不愿做出改变,那就要优先保护好自己,温和、真诚地告诉她们你的感受,维持适当距离,不必强求维系亲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