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記憶中的宣化

我記憶中的宣化

1979年隆冬,我們一批新兵蛋子坐悶罐車,於傍晚開始穿越京西燕山隧道。火車咕隆隆、咕隆隆響個不停,我們從車廂裡很小的窗口向外張望,隱約看到鐵路兩邊高山險峻,植被稀疏。“我的媽呀!這是要把我們拉到什麼地方啊?”……

我記憶中的宣化


隧道終於鑽完,老悶罐不停地奔走,運動中我先後看到兩片比較集中的燈光,事後知道那是沙城和下花園。行不多時,又看到一大片燈光,隨著“哞~~”的一聲,老悶罐如牛吼,徐徐停靠車站。下車後,我一眼就看到站臺一個牌子上寫著“宣化”兩個大字,不過,宣化的“宣”是個簡寫字,上邊一個寶蓋,下邊一橫。那時正實行簡寫字,時日無多又廢止了。

這是我第一次踏上宣化的土地,沒想到後來我會落戶宣化,而且必將於此終老一生,真是世事難料,回憶起來感慨萬千啊!

出站後,我們揹著揹包,在接兵幹部的帶領下,嘰釀咕咚地跑到了營區,就是宣化城西南角那個營房。

我記憶中的宣化


第二天上午,新兵班長就帶我們參觀宣化人民公園。我們從西門進入,門票是每人2分,都是班長掏的。公園大體上還是現在這個樣子,但沒有現在的兒童遊樂設施,南側也沒有現在的高層住宅建築。公園西側是動物區,籠子裡有一隻大灰狼,尾巴低垂,要麼是臥著不動,要麼是來回走動,可能是年長日久習以為常了,對遊人不屑一顧;另一個籠子裡有隻狐狸,不停地在地上快速走動,偶爾翻眼瞟一下游客,一副不友好的樣子;不少猴子在大籠子壁上蹦跳戲耍,還有靠南大池子裡也有幾隻猴子在假山和鐵索上攀巖、飛奔;西頭另一個大池子裡有兩隻大狗熊,為討人歡心給它們扔食物,兩腿站立靠著牆壁轉圈兒;園內還有孔雀、山雞、飛鳥等各種鳥禽。只要進了公園都可以觀賞,不像現在專門把動物移到南側用圍牆圈起來還要售票!

我記憶中的宣化


那時候,有人說宣化是:“宣化公園兩隻猴,前進飯店蒸饅頭,一個警察看兩頭,紅馬紅車紅老頭。”這當然是戲說,不太符合實際。但是“紅馬紅車紅老頭”卻是真的,有人經常趕馬車從龐家堡往宣鋼拉鐵礦石,把路都染紅了,何況馬、車與趕車人了!

我記憶中的宣化

我記憶中的宣化

我記憶中的宣化

出公園東門,我們沿南大街緩緩向北行走。街道為水泥路面,沒有現在這麼寬敞,兩邊長著許多不小的洋槐,諸多商鋪雖然低矮,倒也繁華。初來乍到,哪也不熟,哪都感到新鮮,傻乎乎東張西望,班長用手一邊比劃,一邊給我們介紹情況。印象深刻的有這麼幾個地方:一個是紅門商場,也叫南大街商場,偌大一個商場就一層建築,彷佛一個很大的大棚,只不過是鋼筋混凝土結構,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拆除,蓋起了現在的商業大廈;另一個是四盛和商鋪,四季興盛,和氣生財,多好的名字啊!它門面不大,縱深不小,以售水產品等食物為主,後來也拆除蓋起一個萬匯源綜合商場;再一個是工農兵飯店,後改作惠友飯店,再後來大家都知道了它的結果,不說也罷。

我記憶中的宣化


最後,我們來到百貨大樓。樓高三層,多氣派啊,那可是當時宣化少有的建築,我想,留至現在也不算落後!各樓層寬敞漂亮,雖說還處物資匱乏時期,商品倒也琳琅滿目,更重要的是位於城區中心位置,大門面向西北,人們進商場非常順當,優越條件被它佔盡,可謂商業風水寶地。後來,後來就後來了……我三元錢從這裡買了個大臉盆,用了好多年,質量確實上乘。

我記憶中的宣化


我們來的時候走得西馬道,返回時走牌樓西這條路,現在叫宣府大街。出百貨大樓,一眼就看見一古香古色的挑角樓,班長說這是朝陽樓,慈禧太后在這兒吃過飯。後來我在朝陽樓也吃過幾次早點,據說老佛爺逃難中吃得是窩窩頭,我可是吃得燒餅加餛飩。這裡的燒餅做得好,一直傳承至今。可惜朝陽樓被拆除蓋了新的商場,新商場當然不錯,可是朝陽樓卻永遠消失了。

我記憶中的宣化


沿路西行,路兩旁有許多民居,大都是明清時期留下的老房子四合院,琉璃磚、貓頭瓦啥的,院裡都栽種著果樹,非常傳統古樸。後來我知道那時候宣化城大片大片的民居都是如此。有人說:“宣化本來很平遙的”,這話不假,古樓、廟宇、明城牆,加之老式民居,略加改造就是一個比較完整的古城。因為當時新式建築還不算多,規劃好了有的可以搬進新區,有的外貌可以仿古改古,地理位置距北京如此之近,開發古城旅遊早TM富甲一方了!可是宣化沒有平遙那麼幸運,缺乏遠見卓識之人,也沒有專家出面呼籲保護,結果被一幫所謂的建設者幾乎給破壞殆盡,變成了現在這樣一個古不古、今不今的“四不像”城市,真是令人痛心疾首!

春節過後,部隊把我們炮兵偵察兵集中在羊坊路口培訓,原先那裡有我們部隊的菜地,駐著一個連隊,我們就吃住在這個連隊。炭黑廠的煙塵和流出來的黑水,把個羊坊路口汙染的不成樣子,整個土地和大片樹林都是黑色的,說重度汙染和超強度汙染並不為過,人能直接聞到煙塵味而不僅僅是煙味。那時人們也不太講究,用炭黑廠流出來的水澆地,長大的白菜裡邊葉子上都是黑點,但照吃不誤。

我記憶中的宣化


由於訓練的需要,我們揹著地圖四處跑,東至黑山底,西到沙嶺子,南至石分村以西的娘娘山,北到北山根炮院的靶場,跑了許許多多地方,城裡城外快摸透了。特別是測定方位角和確定站立點、目標點,我們往往把工廠的大煙囪作為目標或參照物進行訓練。這樣一來,對宣化這個重工業城市的工廠企業有了一定的瞭解,除了嚷嚷著要搬遷但至今仍然挺立的宣鋼以及頑強生存的工程、啤酒等廠外,我知道了宣化還有冶金環保、裝潢印刷、風動機械、水泥、化肥、造紙、一瓷二瓷、鑄鍋、服裝、皮毛、毛紡、景泰藍工藝、七0一等諸多工廠企業。八十年代中後期軍民共建活動中,我們曾到冶金環保廠和裝潢印刷廠參觀,看上去一派生機盎然、欣欣向榮的樣子。九十年代之後在“砸鐵”風潮中,許多工廠企業關的關、停的停、並的並、轉的轉、倒的倒、閉的閉、塌的塌、賣的賣,轉眼間不復存在矣!它們成為了許多人內心的傷痛和複雜的記憶……

我記憶中的宣化


過去,宣化不僅“很平遙的”,也很文化的。在部隊時間長了,外出機會多了,接觸面寬了,對宣化了解也就更多了。那時宣化的文化事業還是很不錯的。朝陽樓西側有座劇場,門前是個小廣場,記得當新兵時就在劇場看過電影,後來又在此看過電影《老井》和趙川的山西梆子戲劇。進入21世紀後,劇場被拆除,不知何故,好多年沒有動靜,那裡垃圾成堆,臭氣熏天,有關部門不得不圍擋起來遮醜,一直到前些年才動工,現在高樓挺起,看樣子快竣工了。在劇場的西側還有一文化館,內有圖書館、閱覽室,人們可以借閱圖書、瀏覽報紙雜誌,後來好像跟著劇場一塊歸天了。電影院門前也有個小廣場,有時在此舉辦展覽啥的,人們不僅能看電影,也能觀賞字畫、圖片,逛大街累了還可以在此小憩午餐。後來電影院連同工行辦公樓一併拆除,蓋起了現在的同盛大樓。南大街新華書店那可是名副其實的新華書店,這是我最喜歡光顧的地方,從這裡買了不少的好書。前些年新華書店一樓改成了眼鏡店,二樓以上不知還售書與否,反正再無心思登門。總之,給我的感覺是,宣化高樓多了,文化卻少了。

我記憶中的宣化

我記憶中的宣化

我記憶中的宣化

(河北地質學院同學留影)

說起來都是淚啊!原來宣化洋河南有河北師院,城內馬王廟那邊有座河北地質學院,聚集了多少文化人啊!早些時候,不知是哪位一拍腦袋就把兩所院校全搬到莊裡了!至於炮院和通院,雖然院落依存,與過去也不能同日而語了。

我記憶中的宣化


時代在發展,社會在進步。事物都是在發展變化中,經濟社會,改革開放,有的變好了,有的變得不怎麼好,都屬正常。我們追憶過去,不是為了停滯不前,而是讓人瞭解與記住以往,因為現在和將來的美好,承接著一代又一代人的奮鬥歷程。我相信,隨著創建文明城市的步步推進,宣化會變得越來越好的。

這僅是我個人的一點有限的記憶,且多是八九十年代的往事,與老宣化人相比,難免掛一漏萬,也許還有不準確的地方,請讀者諸君批評指正!

作者:李愛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