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個全國村級“鄉風文明建設”優秀典型案例名單,陝西這個地方入選!

近日,首批全國村級“鄉風文明建設”優秀典型案例正式對外發布,北京市通州區於家務鄉仇莊村21個案例入選,這將為進一步推進移風易俗、建設文明鄉風發揮示範帶動作用。

延安市安塞區白坪街道辦馮家營村作為陝西省唯一案例入選。

近年來,馮家營村始終把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作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著力在文明鄉村創建上下功夫,在移風易俗上出實招,在改善人居環境上下硬茬,打好“組合拳”,探索走出一條具有特色的鄉風文明建設之路。如今的馮家營村村容村貌乾淨整潔,村居環境風景如畫,文體活動豐富多彩,孝老愛親蔚然成風,實現了村民富、村莊美、村風好。

立足實際,推進全村致富

馮家營村腰鼓文化源遠流長,腰鼓人才資源豐富,有腰鼓手246名。為充分挖掘安塞腰鼓文化,發展鄉村旅遊,2018年安塞區委區政府投資1800多萬元,建設打造陝北地區最大的實景腰鼓表演基地——馮家營“千人腰鼓大舞臺”,啟動運營以來,共接待遊客120萬餘人次。

21個全國村級“鄉風文明建設”優秀典型案例名單,陝西這個地方入選!

△馮家營“千人腰鼓大舞臺”表演現場

“千人腰鼓文化村”的打造改變了村民的生活方式,腰鼓打出了馮家營村民的精氣神。2018年,馮家營村實現農民人均純收入13200元,其中腰鼓等文化產業人均收入8600元。

21個全國村級“鄉風文明建設”優秀典型案例名單,陝西這個地方入選!

△元旦聯誼會表演現場

“一約四會”,深化文明鄉風建設

馮家營村以美麗鄉村·文明家園活動為載體,把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根本,作為鄉風文明建設的重要抓手,積極培育新農民、發展新文化、倡導新風尚,村裡建立完善了村規民約、村民議事會、道德評議會、禁毒禁賭會、紅白理事會等“一約四會”機制,使農民群眾內心有了尺度、行為有了準則,讓基層有了支撐。

通過思想教育共做、環境氛圍共創、文體活動共辦、經濟發展共抓,持續推進“鄉風評議”,不斷完善“村規民約”,“好婆婆”、“好媳婦”、“好夫妻”、“和睦家庭”、“和諧鄰里”等農村各種形式的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紮實開展,黨員幹部帶頭、身邊典型榜樣引領,在潛移默化中把文明鄉風“種”進了農民的心田,形成了群眾跟著看、學著幹、追著趕,自覺踐行文明新風的好局面。村裡鄰里糾紛少了,發展產業的多了,20多名黨員帶頭做致富領頭人,勤儉節約不攀比的婚喪嫁娶新風呈現出來了。

21個全國村級“鄉風文明建設”優秀典型案例名單,陝西這個地方入選!

△馮家營村春晚

志願服務、助力鄉風文明

馮家營村著力推進農村志願服務,堅持“親幫親、友幫友、鄰幫鄰、戶幫戶”原則,發展和培育了一批農村志願服務隊。探索運用微信群,建立“互聯網+農村公益”志願服務新模式,引導志願服務者深入村戶和田間地頭,帶頭宣傳黨的強農惠農政策、示範推廣農業新品種新技術、紮實推進農特產品“後整理”、助殘助幼助老等志願服務活動,在全村營造了濃厚氛圍。先後開展了“講文明樹新風”、“學雷鋒志願服務”等志願活動22次,受到群眾的一致好評。

全國村級“鄉風文明建設”優秀典型案例名單

1.北京市通州區於家務鄉仇莊村

以“倡、研、推、正、樹、揚、習、融、傳、展”十字家風為工作模式,完善“家庭、學校、社會、網絡”四位一體的教育體系,傳承弘揚優良家風。

2.天津市北辰區青光鎮韓家墅村

堅持把黨建引領作為貫穿鄉風文明建設的主線,深入開展“治陋習、樹新風”專項整治,從群眾反映強烈的鄉風文明問題入手,革除陳規陋習,培育時代新風。

3.河北省石家莊市藁城區崗上鎮杜村

以凝聚群眾、服務群眾為核心,念好“傳、評、幫、樂、美”五字經,不斷加強精神文明建設,推動了移風易俗制度化、常態化。

4.山西省運城市鹽湖區龍居鎮雷家坡村

以“德孝”立村,實施“環境衛生整治、繁榮農村文化、陳規陋習整治、核心價值觀融入、文明家風建設、群眾自治提升”六大行動,推動形成“尚勤勞、重孝道、守規矩、講衛生”的文明鄉風。

5.內蒙古自治區科右前旗俄體鎮雙勝村

發揮基層黨組織、共產黨員、先進典型的“三帶”作用,調動社會各方面鄉風文明建設的主動性和創造性,讓村規民約從牆上“走”進群眾的日常生活。

6.吉林省圖們市石峴鎮水南村

加強黨建引領,突出民族特色文化,開展多種形式的民俗活動。通過加強基礎設施建設、人居環境整治和大力發展扶貧產業,夯實鄉風文明的物質基礎。

7.黑龍江省通河縣通河鎮樺樹村

以“仁孝”為主題,推廣《弟子規》、二十四孝等傳統文化,加強鄉風文明的基礎設施建設,開展多種形式的群眾性文化活動,構建鄉風文明長效機制,提升全村精神文明素質。

8.上海市寶山區月浦鎮月獅村

注重挖掘“鄉愁”文化,以鄉愁為立足點,發揮鄉賢的典型示範和引領帶動作用,傳承優秀村風、家風、鄉風,讓村民記住歷史文化和生產生活傳承的精神家園。

9.江蘇省泰興市元竹鎮蔣堡村

傳承和發揚非物質文化遺產(泰興鼓兒書),用泰興鼓兒書傳唱村規民約、紅色文化和民間傳說,推進鄉風文明建設;採取籌資籌勞、村民自治等方式推進移風易俗。

10.浙江省淳安縣楓樹嶺鎮下姜村

將優良的傳統美德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融合,提煉符合時代精神的家規家訓,開展家規家訓上牆活動,在門庭、中堂等顯要位置展示出來,用良好的家風促進鄉風文明建設。

11.安徽省蕪湖縣灣沚鎮桃園村

用好村內文化資源,深挖“中國好人”王能珍等英雄事蹟,尋求群眾的認同點和傳承點,注重以文化人、以文養德,根植鄉土文化根脈,傳承鄉風文明的正能量。

12.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區爐下鎮斜溪社區村

成立移風易俗工作領導小組和紅白理事會、村民議事會、禁賭禁毒會、道德評議會等“四會”,制定紅白理事會章程、村規民約,開展移風易俗活動,倡樹新風。

13.山東省曲阜市小雪街道武家村

以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建設為引領,發揚儒家文化,建設“儒家講堂”,創新授課形式、豐富活動載體、探索文旅融合等方式,傳承發展好傳統文化。

14.河南省蘭考縣東壩頭鎮張莊村

創新文明活動載體,通過開辦“幸福家園”大講堂、開展孝老愛親餃子宴、成立“夢裡張莊”藝術團等方式,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倡導文明新風,培育村莊文明鄉風。

15.湖北省恩施市盛家壩鄉二官寨村

深入挖掘鄉村歷史,厚植鄉村文化底蘊,傳承優秀家風家訓,積極開展移風易俗,發揮黨員表率作用,引導鄉村新風尚,弘揚鄉村正能量,加強鄉村文化建設。

16.湖南省新化縣吉慶鎮油溪橋村

探索村民自治“四步走”工作法(制定村規民約,建立戶主檔案袋,推行積分制管理,公章陽光化管理),調動村民參與村務管理積極性,實現由“替民作主”向“由民作主”的轉變。

17.四川省丹稜縣張場鎮萬年村

通過“道德超市”積分制度發揮激勵、約束作用,以道德積分兌換商品,以道德積分推動鄉村人居環境整治和鄉村治理,培育鄉風文明。

18.雲南省賓川縣金牛鎮羅官村

以客事簡辦為突破口,傳承勤儉節約美德,強化黨員示範、典型帶動,採取建章立制、多措並舉,推進鄉風文明建設,促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農村落地生根。

19.陝西省延安市安塞區白坪街道辦馮家營村

挖掘打造腰鼓文化,建立完善“一約四會”,引導農民破除陳規陋習,使農民群眾內心有尺度、行為有準則,讓基層有支撐,形成摒棄陳規陋習、見賢思齊、村民自治、文明有禮的新風。

20.青海省門源縣西灘鄉邊麻掌村

突出黨建、宣傳、示範“三項引領”,注重自治、法治、德治“三治結合”,開展精準扶貧、掃黑除惡、人居環境整治“三大工程”,提升村民思想道德素質,豐富村民精神文化生活。

21.寧夏回族自治區隆德縣鳳嶺鄉李士村

以講、幫、樂、樹、行“五種形式”建設農民精神家園,通過人居環境整治、基礎設施建設、草畜產業發展、集體經濟壯大等“四個推進”豐潤農村發展主體,讓文明鄉風飛入尋常百姓家。

作為鄉村振興的重要內容和有力保障,近年來各地不斷加強鄉風文明建設,積極推進基礎設施建設,紮實推進人居環境整治,夯實鄉風文明物質基礎,並通過大力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廣泛開展移風易俗,引導群眾轉變思想觀念、摒棄陳規陋習、樹立積極向上的價值觀,使農村地區誠實守信、崇德向善、孝親敬老的社會風尚愈加濃厚。

首批優秀典型案例聚焦培育文明鄉風和推動移風易俗,在發揮基層群眾組織和村規民約作用、增強黨風政風示範引領實效、創新農村公共服務、傳承發展鄉村文化、開展精神文明創建和農村志願服務活動、建立道德激勵機制等方面提供了操作性強、可複製的經驗做法,對遏制農村陳規陋習蔓延勢頭和培育婚事新辦、喪事簡辦、孝親敬老等社會風尚具有重要的參考借鑑價值。

據瞭解,各地將組織21個優秀典型案例村代表走進縣鄉村莊,用農民的話、身邊的事宣講培育文明鄉風的做法經驗,引導廣大農民群眾自覺擯棄陳規陋俗、培育健康文明新風尚。

來源:農業農村部農村社會事業促進司、陝西省農業農村廳

農林衛視新媒體整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