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为何多情而又无情

郭沫若大家都知道,在此不再赘述,本文仅从其生活作风得出多情而无情,对其进行深究,若有不当之处,请予评示。

郭沫若为何多情而又无情

郭沫若性启蒙较早,大约七八岁就开始觉醒,在其《我的童年》中有如下描述:“我自己到现在都还在惊异:我不知道我为什么会有那样早期的性的觉醒。那最初的征候怕是在七八岁的时候罢······先生允许了出去小解,但并不往厕所里去,却走到园子里来。时候是暮春天气,天日是很晴朗的。一走到园门口来,看见我们的一位堂嫂背着手站在一笼竹林下面。她在那儿瞭望。她穿着一件洗白了的葱白竹布衫子。带着乳糜色的空中,轻松的竹尾不断地在那儿动摇。堂嫂的两只手掌带着粉棠花的颜色。我在这时突然起了一种美的念头,我很想去扪触那位嫂子的那粉红色的柔嫩的手。”这是性觉醒最初的征兆。当然多年后,郭沫若扪触了多少双粉红色的柔嫩的手啊!且看另一段郭沫若自述:“但到后来实际泛滥到几乎不可收拾的,是在我十一岁的时候。就是那竖的一根竹木坏了事。猿升式的运动是以两手和两脚夹着竹竿攀援上去,巧而有力的人便只用两手······攀上了顶了,总不免要用两脚把竹竿紧紧地夹着,以防坠落,以便在上面休息一下。有一次我就因为在那上面休息得过久,竟很怪异地感觉着一种不可言喻的快感。

郭沫若为何多情而又无情

快感过后,异常的感着疲倦,便和熟了的苹果一样滑落下来。就这样发觉了这种怪味之后,我便要时常来贪享这种快乐了。把竹竿当成了自己的爱人。”后来却把爱人当成了竹竿,随意抛弃。还有一段描述:“自从大哥出了东洋,我在他的书橱里面发现了一部《西厢》,一部《西湖佳话》,一部《花月痕》······什么“莺莺不语科”,“红娘云小姐,去来,去来”,“莺莺行且止科”等等,很葱茏的暗示,真真是够受挑发了。到了那时候,指头儿自然又忙碌起来,于是在不知不觉之间又达到了它的第三段的进展,从此以后差不多就病入膏肓了。”这少年太频繁了呀!郭沫若沾花惹草的性格和如此年岁的性觉醒是有一定关联的吧。多情源于好色,源于身体内不可控制的洪荒之力。

郭沫若为何多情而又无情

无情又是何解呢?与原配张琼华享受了五天性爱之后,然而心理需求得不到满足,郭沫若后来成为一个大家,和其不受感情牵绊是有一定关系的,他考虑种种,终于下定决心东赴日本学医,后来认识佐藤富子,与其结婚,当时郭沫若还在读书,学医学专业。后来他在极其贫苦的条件下弃医从文,让妻子一个人带孩子养家赚钱,若不是无情,又怎能下得了这个狠心,又怎能去追求自己喜欢的。无情之一源于对文学和自己所研究领域的热情罢了。后来响应号召,在中国最危急的时候又抛弃妻儿回到中国,投身于民族文化事业中,无情之二,爱国之心,叶落归根之心,怕妻子是日本人被诟病,种种缘由。

郭沫若为何多情而又无情

于丽岑于立群两姊妹不再赘述。要论郭沫若深爱之人,于立群一人。

风花雪月无情萧萧落,凄凄缠绵多情郭沫若。若问世间有几人,寥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