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全新的農創平臺,成為“網紅”範例,助力鄉村振興(原創)

打造全新的農創平臺,成為“網紅”範例,助力鄉村振興(原創)

傳統的農耕方式已經不能實現現代農業的發展需求


如果我有100畝地,不僅不會讓地拋荒,而要物盡其用,田盡其用。怎麼去做好田盡其用呢?鄉建韜略認為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去籌劃這100畝地的使用,讓其價值最大化。

一是,做好整個地的規劃。

100畝地,說大不大,說小也不小。如何讓這100畝地發揮最大價值。首先一定要做好整體規劃,發展農業,我們種什麼、養什麼?如何種?如何養?誰來種?誰來養?我們的市場在哪裡?怎樣讓產品成為商品,怎樣做到產品與市場的無縫對接?謀劃清楚了這些問題,並按照規劃或者發展戰略有序推進,那麼這100畝地就有可能物盡其用,田地價值最大化。

二是,“一魚兩吃,同頻共振”打造好平臺。

100畝地,在農業上,是種養殖產品的承載體,這是傳統的幹農業的做法,但這一塊地不僅僅是一塊農業用地,也可以成為一個農業創業的平臺,這就是鄉建韜略一直所倡導的一塊地的“一魚兩吃”,“同頻共振”,這其實應該是未來農業發展的一個很重要的方向。

如何做到“一魚兩吃”,“同屏共振”呢?我們最基礎的一定是傳統的種養殖,穩糧增收,這是根本,而另一方面才是農創平臺。農創平臺,可以運用“農業+”思維模式,來做農創平臺打造和創新。搞農旅融合是農創的一個方向,但不是全部;我們還可以做農產品定製和農產品眾籌,實現”一塊地”的平臺屬性。

三是,用“四共三補”思維尋找“合夥人”。

在新的經濟形勢下,單打獨鬥的英雄式發展,已經成為過去式,未來也基本沒有生存的空間。這就要求,我們尋找好優質的“合夥人”。如何選合夥人,鄉建韜略認為可以從“四共三補”上去入手。“四共”即“共識共擔共創共享”,這是從合夥人的合作意識和合作意向去考慮,“三補”,則是要從“補資源、補技術、補短板”方面去形成互補。

四是,打造好產品,滿足消費者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好的產品,是我們作為“供給側”為消費者提供滿足他們對美好生活嚮往的需求品

打造好產品,是我們持續發展的基礎。同時,好的產品也是作為“需求側”所不斷追求的“嚮往”品。因此,鄉建韜略的想法是,不斷的做優做好我們的產品,讓用戶滿意。

五是,成為“網紅”範例,能夠帶動周邊的鄉村振興。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當我們謀劃好自己這100畝地之後,我們將及時總結,讓這塊地成為農業發展的“網紅”範例,快速複製發展模式,帶動周邊一起發展,成就農業發展的萬紫千紅的局面,這才是農業發展“春天”,這才是用行動支持鄉村振興的範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