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小时医疗圈是如何形成的-今日头条-手机光明网

通过何种形式的医联体建设能够加速推进分级诊疗工作的落实,让医疗资源更好地配置,实现“技术多跑,群众少跑”的目标?这是很多医改实施者思考的问题。

近年来,作为城市医疗联合体建设和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国家级试点城市,湖南省湘潭市进行了有力探索,通过医联体建设和智慧医疗助力分级诊疗,不断完善“三医联动”,构建布局合理、上下联动的医疗卫生服务新体系,打造半小时医疗圈,方便群众看病。

区域医疗中心内资源共享

近日,住在湘潭市书院路社区附近的患者黄利芝因为腰椎疼痛在社区医院做了检查,社区医生将她的检查资料发给湘潭市第一人民医院医学影像远程诊断中心的医生杨广洋,杨医生及时给出了诊断结果和下一步治疗建议。

湘潭市第一人民医院院长刘群友介绍,2017年以来,医院和10家基层医院建立了医联体合作关系,基层医院随时能够申请远程会诊,每天要为100多名基层患者进行远程问诊。医院还开通了急诊通道,对于基层的急诊患者,半小时即可拿到医院提供的远程诊断结果。医院已经完成了7万多例远程会诊,为患者看病带来了便利。

“医院通过搭建影像远程诊断、病理远程诊断平台、心电远程会诊平台,在区域医联体内,基层患者不需要再重复进行检查,基层的检查结果能够通过信息化平台及时上传到上级医院,也避免了患者多跑路。”刘群友说。

这是湘潭市智慧医疗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湘潭市通过建设远程心电、影像中心实现诊断同质化,通过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实现就医信息化。规范高血压、糖尿病、肿瘤、慢性阻塞性肺病、终末期肾病、重性精神病等六种慢性疾病分级诊疗标准和流程,医联体成员单位间实现“专家、技术、检查、服务、信息”双向流动。

“通过建设资源高度共享的区域医疗中心,探索多形式的医联体建设,湘潭逐渐形成了城市半小时医疗圈,群众在半小时之内能够到达社区医院接受诊疗,社区医院的检查结果可以及时上传到上级医院,通过社区医院转诊到上级医院,患者可以享受到绿色通道。”湘潭市卫健委副主任杨孜告诉记者。

湘潭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傅军告诉记者,湘潭是全省唯一一个城市医疗联合体建设和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国家级试点城市,通过进一步明确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功能定位,整合区域医疗卫生和公共卫生资源,推动更高质量“三医联动”,构建区域范围内的不同级别、类别医疗卫生机构间定位明确、功能互补的防、治、康、管一体的网格化医疗卫生与健康服务管理网络,加快构建优质高效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新体系。

杨孜说,通过推进“智慧医院”建设,湘潭市二级以上医院全面推行预约诊疗,减少患者重复排队、缴费、检查等情况和往返医院次数。“小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疑难病不出市”的就医新格局基本形成,市域内就诊率达到90%以上。

长城乡卫生院院长袁友明告诉记者,2018年,乡卫生院和湘潭市第二人民医院建立了医联体合作关系,湘潭市第二人民医院指导乡卫生院设置了综合内科、综合外科、中医科、妇科、高血压专科门诊、手术室、检验科、放射科等科室,还选派10多名专家下沉长驻乡卫生院开展医疗服务,并全部参与到家庭医生服务团队。

湘潭市第二人民医院副主任医师谭新忠已经驻守长城乡卫生院两年,他帮助长城乡卫生院建立了综合内科,谭新忠说:“乡镇里慢性病患者多,我们指导帮助卫生院建了综合内科,很多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看病都愿意来这里,我们还为卫生院配备了齐全的药品,慢性病患者求医问药基本可以在基层解决了。”

近年来,湘潭市探索构建紧密型医疗集团,对公立医院规划定位进行重新明确,加强医联体一体化、网格化布局管理,推动医联体资源整合共享,完善医联体内分工协作机制,使医联体成为服务、责任、利益、管理、发展共同体,实现区域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明显增强、资源利用效率明显提升、分级诊疗就医秩序明显好转的目标。

杨孜说,2018年,湘潭市在全省率先推进以组建县域紧密型医共体为主要内容的县乡村一体化改革,湘潭县、湘乡市、韶山市政府正在组建紧密型医共体,出台医保总额预付实施细则,实现医共体内人员有序流动、资源统一调配、信息互联互通,最大限度优化资源配置、激发基层运行活力。

深化改革还需多方支持

近年来,湘潭市建立了长效工作机制,从顶层入手破解“三医联动”难题。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制度全面整合,基本医保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落实向基层医疗机构倾斜的医保支付政策,取消基层医疗机构基金使用总额限制,制定分级诊疗疾病目录,引导患者首诊在基层。

记者采访了解到,湘潭市探索构建紧密型医疗集团,推动医联体资源整合共享,通过智慧医疗和医联体建设“双轮驱动”,半小时医疗圈已经形成,群众就医获得感逐步增强。

谭新忠在长城乡卫生院已经工作了两年,他对基层有了感情,他告诉记者:“我们医院派驻了业务骨干下沉乡镇卫生院,我在乡镇卫生院已经工作了两年多,除了开设科室,还要带教这里的医生,给慢性病患者进行诊疗,对有需要的患者进行转诊。以后回到湘潭市第二人民医院后,也会带着科室的人经常来坐诊。”

一些长期“下沉”基层医院的医生建议,要激发医改的活力,保证改革的持续性,就要保证广大医务人员的积极性,特别是基层医务人员的积极性。要保障支援基层的医务人员的合理待遇,落实相关补助,同时给予职称晋升等政策方面的倾斜。

“要确保医联体建设工作落实,分级诊疗工作推进,就必须完善顶层设计,继续深化‘三医联动’,争取财政、人社、医保等多方支持,保证医联体内牵头上级医院的积极性,同时要保障医务人员的积极性。”湖南省卫健委基层卫生处处长陈鸿君说。

作者:□记者 帅才 阮周围 长沙报道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