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历史还是扭曲历史,《否认》:与大屠杀否认者在法庭的较量

我们生活在和平的年代,战争距离我们很遥远,曾经的战争历史只能存在于记忆当中,对于年轻一代来说,更是因不曾经历过而只能从书籍、图片、影视作品中获得的记忆。记忆有什么用?对于个人而言,是记忆让我们成为一个完整的人;而对于一个民族和国家来说,个人和集体的历史记忆是我们继往开来,奋发图强的基础。一个失忆或记忆错乱的民族,不可能具有健全的心智和人格。

偏偏有那么一撮人,要挑战人类的底线,为纳粹掩盖屠杀犹太人的丑恶罪行,歪曲事实,甚至篡改历史资料。这种对于历史的扭曲与不尊重,是要被历史永远钉在耻辱柱上的。

(1) 历史不容篡改,事实不容亵渎

在我小学的时候,父亲单位曾经组织观看有关731部队的纪录片,那时候才十来岁,很多事情都不懂,唯一的印象就是实在太吓人了,不敢看,中途跑出电影院到外面去透气。后来听小伙伴说起有活人解剖的场景,还有小孩子的心脏被掏出来,还在"怦怦"直跳。总之在随后的一段日子里,这部片子成为我的梦魇。

工作后,有一次出差去南京,抽空去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参观。整个参观的过程中,压抑的心情难于言表。虽然已经不惑,虽然心理承受能力已经有了提高,但是看到那段屈辱的历史,依然意难平。从纪念馆出来后,看着阳光灿烂的天空,看着周围熙熙攘攘的人群,感觉生活在这样一个和平年代,真是我辈的幸运。

但是就在这样证据确凿的情况下,日本多年以来却一直在试图掩盖南京大屠杀,引起中国人民强烈的反对。

比如说2012年2月20日,日本爱知县名古屋市长河村隆之提及 "南京大屠杀"时,竟说:"的确存在常规的战斗行为,但我认为南京(大屠杀)事件并未发生过。"他甚至用一种张狂的态度宣称,"中国一直说是30万南京平民被屠杀,纠正历史认识是我的使命。"

否认南京大屠杀,否认日本在中国的恶行,是日本政府、右翼学者、政客们一贯以来的的政治宣传,包含着他们那险恶的政治目的。

无独有偶,在西方也有这么一个人,打着历史学家的幌子,却为德国纳粹掩盖屠杀犹太人的丑恶罪行,歪曲事实,甚至篡改历史资料,为戈林、戈培尔、凯特尔、隆美尔、赫斯等几乎所有纳粹高官作传,这个人就是戴维厄文。在《希特勒的战争》一书中,他甚至公开对大屠杀提出了质疑。

尊重历史还是扭曲历史,《否认》:与大屠杀否认者在法庭的较量

为了揭露他为纳粹辩护的真实面目,美国学者黛博拉·利普斯塔特出书强烈斥责了戴维厄文颠倒是非的观点,却被戴维厄文以诽谤罪告上法庭。在法庭上黛博拉·利普斯塔特与厄文进行了唇枪舌剑的对决,粉碎了厄文企图以法庭作为否认大屠杀工具的企图。并以此为背景,写下了自传体图书《否认:我与大屠杀否认者在法庭的日子》。

(2) 戴着眼罩偏袒希特勒的人:戴维厄文其人

要想清楚地知道事情的来龙去脉,那么戴维厄文这个人就不能不特意介绍一下。

尊重历史还是扭曲历史,《否认》:与大屠杀否认者在法庭的较量

戴维厄文何许人也?他身为英国二战历史学家,著作等身。同时也是研究希特勒的著名专家,但是他是站在纳粹主义一方来发声的,他甚至公开坚称希特勒对德国系统屠杀600万犹太人一无所知。

1988年,加拿大政府指控德国移民恩斯特·曾德尔传播否认大屠杀的言论,厄文出庭为曾德尔作证。他在法庭上说,"第三帝国不曾有过杀害犹太人的整体计划","没有任何文件能证明发生过大屠杀",毒气室不可能用于大规模屠杀犯人。

此后,厄文还多次否认大屠杀的存在。1991年《希特勒的战争》再版,新版中,厄文完全不提大屠杀,用犹太人的悲剧和纳粹对犹太人的虐待等模糊表达替代对犹太人的灭绝。厄文说:"如果一件事情根本没发生过,在脚注中都没必要提。"他否认毒气室用于系统屠杀犹太人,声称不存在任何第三帝国官方批准的屠杀欧洲犹太人计划,他甚至说希特勒"可能是第三帝国中犹太人最要好的朋友"

黛博拉·利普斯塔特实在是忍无可忍,她在研究否认大屠杀现象的《否认大屠杀:甚嚣尘上的对真理和记忆的污蔑》一书中是这样写戴维厄文的,

"一个戴着眼罩偏袒希特勒的人",说他"为了得出在历史上站不住脚的结论而扭曲证据……曲解文件……给出片面数据"

同时,黛博拉·利普斯塔特认为在众多的否认大屠杀历史的人物中,戴维厄文是影响力最大,也是最危险的一个人物。她说:"在某种程度上,厄文把自己看作希特勒遗产的继承者。"

尊重历史还是扭曲历史,《否认》:与大屠杀否认者在法庭的较量

就是这些对厄文的描述,让厄文将利普斯塔特告上了法庭,罪名是"诽谤罪"。厄文指控利普斯塔特在针对他"进行一场漫长的、充满恶意的、鲁莽的、不遗余力诋毁个人名誉的全球行动,这场行动得到雄厚的资金支持"。

虽然利普斯塔特准备了充分的材料以应对诉讼,但是英国的法律与美国的法律不一样,美国是"谁主张,谁举证。"而英国是被控诉者举证,这让利普斯塔特陷入了漫长的庭审过程中。

2000年4月11日,伦敦皇家司法院宣判,利普斯塔特获胜,英国历史学家戴维厄文败诉。这场审判被认为和纽伦堡审判一样意义重大,是半个世纪以来关于纳粹德国对犹太人大屠杀的最重要的审判。这是一场难得的胜利,历史与正义获胜,对犹太人大屠杀的歪曲与否认被唾弃。

(3) 唇枪舌剑:否认历史与尊重历史的法庭对决

在法庭上黛博拉·利普斯塔特与戴维厄文的交锋是这部书的重头戏,也让人看到了否认纳粹分子的狡猾与邪恶。

尊重历史还是扭曲历史,《否认》:与大屠杀否认者在法庭的较量

历史是客观的,但关于历史记忆却可以被重构。正如奥威尔在《1984》中所说:过去是可以改变的,因为过去只存在于人们的意识中,而意识是可以控制的。所以,"谁控制过去就控制未来;谁控制现在就控制过去。"

否认大屠杀的狂热分子戴维厄文起诉黛博拉诽谤的目的就是希望借此通过法院庭审证实大屠杀是犹太人的谎言,从而达到自己篡改历史,否认历史的企图。

厄文本身经验丰富,能说会道,为了更好地达到质疑与否认的效果,他决定亲自给自己辩护。

而黛博拉·利普斯塔特与企鹅出版社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帮助,为利普斯塔特出谋划策的是事务律师安东尼·朱利叶斯,为她出庭的辩护律师是理查德·兰普顿。

双方在法庭上就各种争议性的问题展开了激烈的争辩。

希特勒并没有下令清洗犹太人?

在运送犹太人的列车上曾经为他们准备了大量的物资?

经过对各类历史资料的查找,求证,发现戴维厄文篡改文献,将一个关键性句子改得面目全非,这是一种为纳粹分子脱罪的小伎俩。

这也充分说明了"否认大屠杀理论并不是历史体裁的部分,而是另一种体裁,是政治或煽动仇恨的演讲所用的体裁"这句话的正确性。

东线上对于犹太人的大规模屠杀难道真的是某些人未经许可的偶然行为?

毒气室只是给尸体消毒的?

这段控诉与辩护的过程是最精彩的。

兰普顿问厄文,如果毒气室不是为了杀人的,那为什么在毒气室的墙壁样品中会有氰化物的存在?

厄文强装镇定说这是给物品和尸体消毒的。这种蹩脚的说辞,连法官都笑了。

兰普顿接着追问,那为什么消毒的房间里为什么要安装窥视孔?这让厄文有点慌了手脚,又改口说这是防空洞。这下子让在场的人都看出了厄文的慌张,对于厄文的主张与控诉自然也心有疑虑。

从双方开始交涉到宣判,长达五年。再加上宣判后厄文提起上诉、再败诉,整个官司持续了六年多。

就这样经过漫长的交锋,最终正义还是战胜了邪恶,历史还是战胜了对事实的歪曲。

(4)历史不容遗忘,正义的人士们需要提高警惕

但是需要警惕的是,自从进入新世纪以来,右翼势力在欧洲有抬头的趋势,对于反犹主义的仇恨情绪有日益加剧的倾向。

尊重历史还是扭曲历史,《否认》:与大屠杀否认者在法庭的较量

一方面是因为最近几年欧洲区的经济萎靡不振,由此带来的高失业率和收入下降,让很多人将选票投给了右翼民粹势力,这些势力的主张是优先保证国民利益,对外来人口非常的仇恨,民族之间的冲突也是不断;

另外一方面,随着难民潮的到来,引起了非常多的社会问题,让原本萎靡的经济更加一蹶不振,让欧洲人对于传统的政党不再信任,希望能够带来新的变化,这也让民粹党有机可乘。

右翼民粹势力抬头是一个非常危险的信号。

2018年3月,85岁的纳粹屠杀幸存者米雷耶·克诺尔在法国家中被残忍杀害;

2018年12月,纳粹集中营幸存者西蒙娜·韦伊的肖像遭到破坏,被民粹主义者画上象征纳粹的标志;

2019年2月,法国的一处犹太人墓地有100多个墓碑被涂上了纳粹的标志。

尊重历史还是扭曲历史,《否认》:与大屠杀否认者在法庭的较量

纳粹的阴云不散,和平的年代蒙上了一层阴影,也让爱好和平的人士非常的愤怒。

到底还有多少像戴维厄文这样为纳粹歌功颂德的人存在?

到底历史能不能保持自己的真实面目?

正义的人士们需要提高警惕。

另外在原本受到战争伤害最深的中国,近些年居然也出现了不少忘本的人,不断挑战国人的忍耐极限。

在上海"八百壮士"英雄地四行仓库,居然有四名中国人穿着军服拍照,选择的日期还是在淞沪会战纪念日前夕,一片哗然;

在南京紫金山,这个代表着民族屈辱与日本罪行的地方,有人穿着日本军服,拍挑衅的照片,真是是可忍孰不可忍;

在厦门,一名大学研究生,以及一名大学教师,公然宣扬美化日本,攻击中国的言论,受到广泛的质疑,岂能把民族的伤痕拿来当玩笑开。

一个民族有自己的记忆,集体记忆是当代人的选择,在一定程度上也会被当代人的意识、需要、认同所支配,当我们遗忘了那段屈辱的历史,也就遗忘了我们民族的苦难。

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也不能忽略对下一代的民族苦难教育,应有端正的历史价值观,历史不容玩笑,民族不容亵渎,这是对底线的践踏。

一位西方历史学家曾把历史比喻为"悬在我们身后的星座",历史为我们的现在定位,也为我们的将来指引航向。

《否认:我与大屠杀否认者在法庭的日子》也同样为我们立下了一座闪亮的星座,为我们指引对真理的追求,对记忆的凝望。

铭记历史,不忘初心,这是我们在这个纷繁复杂的时代应该做到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