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悟內容營銷-紅利期看什麼

最近關於數字化,內容營銷話題比較熱鬧,也想著怎樣能嫁接到現有的工作中,還在學習的路上,大家多多討論。

我們先談談營銷的時代變革,營銷1.0時代以產品主義中心,解決“差異化交易”問題,營銷2.0時代是消費者主義,以品牌為核心,到了營銷3.0時代,則是以價值觀驅動,強調以人為本。而在數字化驅動的營銷4.0時代,則以大數據、社群和價值觀為基礎,核心則是用戶互動和共鳴。

互聯網時代對個人和企業而言是一個去中心話的時代。更是一個“消費者增權”的時代,每一個個人和企業都可以通過自媒體,新媒體途徑輸出自己產品的價值

從開始的點評美團等到現在抖音,微信,小紅書B站,都是在了內容紅利的時期創造出百億資產,當你想去下館子,彈出點評,看看評論內容,店鋪展示的內容,再看看星級,就有了選擇。

經過調查,發現企業CMO們對不同社交平臺價值已經有著高度共識。比如,微信是深度私域平臺,淘寶是大型的直播和電商平臺;小紅書像商品的百科全書,是一個有調性的用戶體驗場,就像十幾年前的時尚雜誌,最適合種草;抖音非常適合做品牌聲量,尤其是教育類產品;快手則是老鐵文化,適合做供應鏈產品和私域帶貨等等。

在很多人印象中,B站(嗶哩嗶哩bilibili,簡稱B站)是面向Z時代(1990到2009年出生)的二次元平臺,早期是一個ACG(動畫、漫畫、遊戲)內容創作與分享的視頻網站。經過十年發展,已經成為涵蓋7000多個興趣圈層的多元文化社區,月活用戶1.3億。

隨著用戶年齡增長,B站正逐漸成為主流用戶平臺,很多小而美的品牌在此做圈層營銷。B站董事長兼CEO陳睿說,很多平臺是內容驅動,但B站是生態驅動。“我們做的不是好的內容,而是一個產生好內容的機制,土壤好了,上面可以開出各種各樣的花來”。如何構建自己的內容營銷體系?重點分為四部分:

一是制定符合企業特點的內容營銷策略,建立社交媒體矩陣;

二是建立企業內容創作團隊,實現內容的創意、撰寫和製作;

三是建立用戶運營團隊,實現用戶數據洞察分析,掌握用戶動態;

四是構建不同階段的技術平臺,實現內容的管理、分發和監測。

內容營銷總體策略的制定非常重要,比如,B2B企業和B2C企業營銷方式不同,高頻高互動用戶和低頻低互動用戶也不同,有些用戶適合做線索管理,有些用戶就適合做生命週期管理。千人千面的營銷,必須匹配千人千面的內容。而在具體內容獲取上,也會存在三種狀態:

一是利用數據洞察,主動對私域用戶標籤推送;

二是發佈內容到自有渠道,等待用戶搜索;

三是在公域流量營銷,傳遞品牌白皮書;

對於餐飲,好的內容分發要考慮品類、受眾、場景、階段四個維度:所在的品類不同,B端和C端的界定不同,內容的風格也不同;顧客標籤畫像顆粒度越細,內容匹配準確度就越高;怎麼樣在自己的品類裡,全場景下精準找到受眾顧客,進行階段性的內容打擊,是餐飲在新媒體矩陣殺出重圍的重要條件。關於內容的三個思考:

一是講好品牌故事,輸出價值觀;

二是採取成本定向獲客,讓消費者迅速接納;

三是通過社交媒體組合,實現品牌背書和精準投放。

對於餐飲而言,內容紅利建立在有口碑的產品之上。

王婆賣瓜,自賣自誇。現在的內容時期是怎樣能多維度的輸出“自誇”的價值,瓜好,種植方式好,意義不同等。但轉過來我們在想,內容的傳遞前提,還是要有品質保障的瓜。也就是我們的KOL,這是可以長期輸出內容感的重中之重。

數字化運營是基於內容營銷的前提。(我還是打算找一個數字化運營的人,及時我的工資分他些)企業要具備數字化運營分析的能力。打造自己的數字化矩陣,才能有自己的內容矩陣。這樣你所做的內容就會精準的投放在客戶面前,並有利於搭建私域流量的建立,做好線上線下的充分引流。

最後一段胡扯一下:

不只是餐飲,不管是B端還是C端,打造內容平臺要有內容矩陣思維,與顧客表達的目,不能一味的一次活動或則一次推送都是臨時的,都是介於小眾滿意度,品牌要有高度的管控內容平臺的能力,有內容調性。新媒體,新內容傳播方式,新的互聯網架構,新的用戶體驗方式,新的一代B站大軍,疫情過後的春天帶來了,全新的挑戰和機遇,怎麼樣在這種流量紅海里抓取到屬於我們的陣地。是每一個公司所有部門的充分協同,德魯克講,一個公司成敗最後的最後就是因為協同的原因。

2020年,餐飲人加油!

賣餃子也賣藝

*本文部分數據素材自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