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起來好喪”總是對工作和生活失去慾望的我們,該何去何從?

“你看起來好喪”

突然之間,什麼都不想做,對自己失去了信心,對生活毫無慾望,感覺人生漫無目的。

我想,大多數的人都會時不時面臨這樣的糟糕的情緒,對工作和生活失去了慾望。

我從哪裡來?我為什麼要讀書?我們從中學的某個時刻,開始認識世界,開始有自己的思維,開始思考這個複雜的世界。到成年,我們開始重新思考世界,往往都是在生活重壓之時、對未來迷茫之時。人生不也就是有時清醒,有時迷醉,有時昂首闊步大膽地向前走,有時又迷茫混沌,找不到未來的路。

“你看起來好喪”總是對工作和生活失去慾望的我們,該何去何從?


我們為什麼會突然對工作和生活失去了慾望呢?

總結出來,我認為可能是——不被滿足。

慾望,驅使人類生存、繁衍與進步,驅使我們去探索新的知識,在慾望被滿足時我們會產生快感。


而在現實中我們很少能夠被滿足。

社會步伐的加快,物質財富的增加,導致現代人的壓力劇增,如何做一個不會被人失望的人,成為我們生活的目標。一直活在周圍人的目光之中,慾望不斷膨脹,而能力卻無法餵飽慾望,然後就逐漸失望。

在父母生活的年代,“強慾望”支持著奮鬥,而且在那個奶奶帶父母通過不斷奮鬥就可以有所成就。而在現在這個年代,社會市場的飽和,階層的存在,我們很難再通過自己的努力去跨越階級,80%的人都是在底層工作著、生活著。

許多人已經沒有豪言壯志了。換句話說,這個社會有很多行屍走肉。美劇《行屍走肉》彷彿能更好的闡述“行屍走肉”一詞的意思。軀幹的機能停止,心跳停止,大腦以一種休眠的方式保持存活,只剩一具沒有思想,只有由本能控制的軀殼,唯一的目標就是尋找食物。

“再努力,也改變不了命運。”我想,這句話應該是我們對工作、對生活失去慾望的根本原因吧。

說的再小一點,就是自己對某一事物的付出了很長時間、很多熱情、很多心血,卻沒有得到回報。


  • 投了很多簡歷,大多都石沉大海。
  • 工作三年了,不覺得自己是在工作,而是在生存。
  • 26歲,換了四份工作,忽然覺得人生好難。

如果說“低慾望”是對現代社會壓力的妥協,那麼失去慾望,是對現實的無可奈何。


“你看起來好喪”總是對工作和生活失去慾望的我們,該何去何從?



《被討厭的勇氣》這本書裡有一個理論——目的論。

一個例子。

男子詢問哲人說,他有一個朋友常年躲在自己的房間裡閉門而出,但是他很渴望出去,渴望擁有一份工作,渴望改變,但是他又很害怕走出房間,一踏出房間馬上心悸不已、手腳發抖。在被問及無法出去的原因時,男子稱或許和他的原生家庭有關吧,亦或許曾經在學校或職場受過欺辱而留下了創傷。

而哲人卻認為,他之所以無法走出房間,並不是因為感到不安,而是因為不想出去,所以才感到不安。

哲人通過目的論反駁了原因論。

你之所以無法改變,本質上不是因為過去的原因,而是,你很可能就根本不願意改變。

這就好比,我們被幾次打擊之後,陷入自我否定之中,然後尋找無數個理由不斷說服自己,我不行,我不行。


或許,在對工作、對生活失去慾望的時候,最好的方法就是想盡辦法走出去。

即使生活富足,什麼都不缺的人,但是當他離開工作,他也會感到空虛,甚至會對人生感到疑惑,所以他會繼續探索自己的人生目標,從而尋找快樂。

《不求上進的玉子》中玉子畢業後沒有上班。相反,她回到家過著看漫畫、看電視節目和玩遊戲的喪屍生活。但是在他的父親的鼓勵下,已經在家裡蹲了一年的玉子終於走出了家門,開始尋找生活的意義。


“你看起來好喪”總是對工作和生活失去慾望的我們,該何去何從?


去體驗、去嘗試新的事物吧,你的熱情一定會被重新點燃的。

比如,去解鎖一門新的技能。

比如,去考研。

比如,去考證。

......

在你開始準備一個新的嘗試時,你就已經開始發生了改變,就會立刻感到心情舒暢。

“你看起來好喪”總是對工作和生活失去慾望的我們,該何去何從?

鬱金香其中一片葉子,一半變成了花瓣

再遙遠的目標,也經不起執著的堅持。

作者:何時的小站。原創不易,文章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如需授權請聯繫本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