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和姓马?关于郑和的这些谣言,请大家不要再传播了(上)

大家好,我是以史为鉴。

在中文互联网上,因为一些共享资料的胡乱编辑,以及部分别有用心者的故意伪造,导致许多朋友对于七次下西洋的郑和的真实身份都产生了极大的误解,甚至不乏极具号召力的人物在受众过亿的节目中大放厥词。

之前,以史为鉴在所谓的“冷知识”中看到又有人把“郑和姓马,回族,下西洋是为了自己心中的圣地麦加”这样的事情拿出来哗众取宠,为了以正视听,特地撰写本文,供大家评判。

郑和姓马?关于郑和的这些谣言,请大家不要再传播了(上)

一、郑和出生年月

关于郑和的身世,在如今的中文互联网世界上,是这样介绍的。

郑和(1371年?- 1433年? ),回族, 本姓马,为明成祖朱棣赐姓郑,世称“三保太监” (又作“三宝太监” ),云南昆阳州(今云南省昆明市晋宁区昆阳街道 )人。明朝太监,航海家、外交家。

这段介绍中,不但郑和的生卒年都具体到了1371-1433,本姓马,甚至连郑和的民族、出生地都考证出来了。还有说郑和是默罕默德后裔,血脉是元代的咸阳王,云南平章事赛典赤‧赡思丁的后裔。

但是,很有意思的是,百科中又说:

郑和早年经历不详,据推测于明平云南之战中为明军所掳。

郑和姓马?关于郑和的这些谣言,请大家不要再传播了(上)

图注:某历史发明家关于郑和的说法

《明史-郑和传》中,关于郑和的身世很简单:“郑和,云南人,世所谓三保太监者也。初事燕王于藩邸,从起兵有功。累擢太监。”

明史中压根都没提到郑和的民族成分,之说郑和是云南人,为啥郑和就成了回族呢?还姓了马呢?

根据史学家吴晗在1936年发表的《十六世纪前之中国和南洋》一文考证,年幼的郑和大约是在洪武十四年(1381年)左右,在明朝平定云南的战役中被俘,按照当时明军的传统,这些孩童阉割后送到南京侍奉皇室。

吴晗在这篇文章中大胆推测这个时候的郑和不超过十岁,于是后世有人便以吴晗的说法故意讹传郑和是1371年生人。

这个倒没啥,毕竟大家都是推测,吴晗这个推测还是很有道理的,就算有误差,也不会超过4-5岁。

郑和姓马?关于郑和的这些谣言,请大家不要再传播了(上)

图注:敦煌莫高窟第61窟《回鹘公主供养像》


二、回纥与色目

接下来我们就是重头戏了,郑和姓马,回族这是怎么来的?

从明代永乐大帝时期开始,记载了郑和身世的资料极为有限,除了明史中说郑和是云南人外,在明朝万历年间,有一部以郑和下西洋为主角的神魔小说《三宝太监下西洋记》里面提到“

却说三宝老爷原是回回出身。”这一句。

许多人凭借这一句就以为郑和就是回族了,实在是荒谬。

回回一词最早来源于回纥,回纥又是匈奴铁勒诸部的一支。在唐代时因为帮助平定安史之乱,成为大唐属国,被赐名为“回鹘”取“回旋轻捷如鹘”之义。整个回纥/回鹘大都信奉佛教,兼事摩尼教和祆教。敦煌莫高窟里有很多壁画就反映了回鹘贵族供奉佛像的历史。


郑和姓马?关于郑和的这些谣言,请大家不要再传播了(上)

到了宋元时期,回回被泛指为来自西域的各国人的统称,不论是阿拉伯人还是犹太人还是基督徒都统统称之为回回。按照元朝的说法,这些人就是色目人。

而云南因为民族众多,到了雍正时期都是改土归流的重点地区,别说明朝了。所以说《明史》记载郑和是云南人,其实极有可能再说郑和是色目人,但也是有可能而已。而且就算郑和是色目人,色目人中信仰什么的都有,为何偏偏说他是回族呢?

这一切的证据都来自一块碑文——《故马公墓志铭》,也叫《昆阳马哈只碑文》。

三、《故马公墓志铭》辨析

1912年,号称云南省唯一一个全国状元的袁嘉谷在云南昆阳发现了一块”碑高建初7尺7寸,广四尺一寸“的墓碑,根据墓碑上面的文字发现,这块墓碑竟然是郑和父亲马哈只的墓碑,是由明代永乐年间的礼部尚书兼左春坊大学士李至刚撰写!袁嘉谷于是从一个叫宋南屏的人手里得到一张马哈只墓碑的拓片。

郑和姓马?关于郑和的这些谣言,请大家不要再传播了(上)

到了1937年,历史学者夏光南实地探访了位于昆阳城西一里处的马哈只墓志石碑,并且拍摄了一副照片。1937年,当地县长杨立声为马哈只墓碑盖个一个碑亭。现在立在晋宁郑和公园内。

这块碑文从永乐年间至清末,五百年间从未有人知晓,突然横空出世,震惊世人!

根据碑文正面描述,马哈只世代都是云南昆阳州人,马哈只的父亲也叫马哈只,母亲是温氏。马哈只的爷爷叫

马拜颜(注意这个人名),奶奶是马氏。

马哈只生了两个儿子四个女儿,长子名叫马文铭,次子就是郑和。因为辅佐皇帝被赐姓为郑(这也是首次描述郑和是被赐姓,如今互联网上传说朱棣赐姓郑和都来源于此)。马哈只死的时候刚好是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由长子马文铭安葬。

让人惊讶的是碑文的阴面右上角,直接刻下了郑和于永乐九年十一月二十二日至十二月吉日期间专门到这里祭拜父亲的描述。

郑和姓马?关于郑和的这些谣言,请大家不要再传播了(上)


2、碑文形制不符

撰写碑文的李至刚确有其人,他在永乐年间曾经官至礼部尚书兼左春坊大学士,还一度和解缙一起编撰《太祖实录》,一起为太子讲学。

按理说郑和能邀请这样一位朝廷大员为父撰写碑文也不奇怪,奇怪的是这种顶级朝廷大员撰写的碑文按理说应该非常隆重,不但要碑形制要符合规矩,还应该有碑额,有篆额,有立石者(死者后代)姓名,有书丹者(碑文书写者)、刻工姓名才对。

但是这部《故马公墓志铭》形制奇葩,实际测量的165×94厘米和袁氏记载中的”高7尺7寸,广四尺一寸“也不符合,没有碑额,没有篆额,没有立石者,没有书丹者,连刻工姓名也没有。不符合常理。

郑和姓马?关于郑和的这些谣言,请大家不要再传播了(上)

3、碑文文辞不符

如果此碑文真的是一国礼部尚书,和大才子解缙起名的大学士所写,那么必定文采飞扬,最起码墓碑的“志”和“铭”都能把逝者的生平写的很出彩才对,

但是大家来看看,这副碑文的“志”和“铭”写的水平吧。

墓志铭,分为志和铭,志更多的是像散文,记叙死者世系、名字、爵位及生平事迹;铭更多的是骈文,多用韵文,表示对死者的悼念和赞颂。

《故马公墓志铭》的“志”中,明明逝者是马哈只,通篇介绍的重头戏反而是郑和,让人怀疑这到底是郑和的墓志铭还是马哈只的墓志铭?

另外在“铭”中,一朝的礼部尚书写的“铭”是:“身处乎边陲,而服礼义之习;分安乎民庶,而存惠泽之施,宜其余庆深长,而有子光显于当时也。

就这两句半的铭文,不但不是铭文中常见的四六韵文,整个内容过于短小,体例均不合时宜,其中还有大半是突显郑和的。完全不像是一朝礼部尚书的文笔,要是李至刚只有这个水平,朱棣还敢让他去教太子?

3、郑和祭祖,于史无载

郑和姓马?关于郑和的这些谣言,请大家不要再传播了(上)

根据碑文记载,郑和是在永乐九年十一月来故乡祭拜祖先的。根据历史记载郑和第三次下西洋回到国内是在永乐九年的六月。

郑和下西洋回国,首先要跟皇帝汇报吧,汇报完之后还有各国使臣觐见皇帝,献上西洋各国的珍宝,然后接受皇帝的封赏。

在这样的喜庆时刻,郑和作为皇帝身边的红人,前往云南祭拜祖先,云南各级官吏肯定要大肆巴结才对。而且郑和以皇帝亲信内监的身份要祭拜祖先,必定要重新立碑,光明正大的把自己名字附在正文后面。

但是云南各地史料中奇怪的都没有郑和祭拜祖先的记载,而且郑和祭拜祖先的记载就是在这块《故马公墓志铭》的背后右上角,非常小气的写下来了3行47个小字,说明郑和来过。

这块碑文的来历可以说非常存疑。许多人都认为是伪造的。


郑和姓马?关于郑和的这些谣言,请大家不要再传播了(上)


碑文详情列在下发供大家仔细品读:

碑阳
公字哈只,姓马氏,世为云南昆阳州人。祖拜颜,妣马氏。父哈只,母温氏。公生而魁岸奇伟,风裁凛凛可畏,不肯枉己附人。人有过,辄面斥无隐。性尤好善,遇贫困及鳏寡无依者,恒保护赒给,未尝有倦容。以故乡党靡不称公为长者。娶温氏,有妇德。子男二人,长文铭,次和,女四人。和自幼有材志,事今天子,赐姓郑,为内官监太监。公勤明敏,谦恭谨密,不避劳,缙绅咸称誉焉。呜呼,观其子而公之积累于平日,与义方之训可见矣。公生于甲申年十二月初九日,卒于洪武壬戌七月初三日,享年三十九岁。长子文铭奉柩安厝于宝山乡和代村之原,礼也。铭曰:
身处乎边陲,而服礼义之习;分安乎民庶,而存惠泽之施,宜其余庆深长,而有子光显于当时也
永乐三年端阳日,资善大夫礼部尚书兼左春坊大学士李至刚撰。
碑阴


马氏第二子太监郑和奉命于永乐九年十一月二十二日到于祖宗坟茔祭扫追荐。至闰十二月吉日回还。记耳。

四、《郑和家谱》辨析

另外一部关于郑和身世的证据则是1936年发现的《郑和家谱》。

郑和姓马?关于郑和的这些谣言,请大家不要再传播了(上)

众所周知,郑和是一名太监,何来的后代家谱呢?

前文碑文上郑和的大哥马文铭,这个时候就顺理成章的露面了。

1936年,云南玉溪人李鸿祥将军从居住在玉溪的所谓”郑和后裔“(回民)处得到一册《郑和家谱》抄本(原本已失,有李士厚保留影像版)。由袁嘉谷转交自己的得意弟子同为回民的云南鲁甸人,后任云南大学教职的李士厚研究。由李士厚于同年出版《郑和家谱考释》一书。

在《家谱》中,收录有云南昆阳的《故马公墓志铭》,并自述所谓郑和后裔为:"公以兄文铭之子立嫡,名赐。"

但是这个时候郑和充其量姓马,父亲和祖父只不过是去朝觐回来的”哈只“而已。那么郑和是什么时候被成了元代云南著名政治家,曾担任云南平章政事的赛典赤‧赡思丁的后代呢?

郑和姓马?关于郑和的这些谣言,请大家不要再传播了(上)

1983年,李士厚与所谓明代三宝太监“郑和第十八世孙”郑云良在南京访问另一批所谓“郑和后裔”时,得悉南京“郑和后裔”亦有一册家谱,名曰:《咸阳世家宗谱》。但此书据称六十年代时为北京民族文化宫取走。

李士厚遂与所谓“郑和第十九世孙”郑自强、郑自海同赴北京,虽未在民族文化宫找寻到《咸阳世家宗谱》全本,但得到一篇《咸阳世家宗谱‧首序》,并发表《新发现的南京郑和家谱首序跋》。

在这篇残破的家谱序言中,郑和就摇身一变变成了元代云南平章政事赛典赤‧赡思丁的六世孙。因为赛典赤‧赡思丁曾被元代封为咸阳王,故家谱称咸阳世家。

1983年冬,云南民族大学纳忠发、李维耀(此二人姓名据李士厚文,生平不详)在云南巍山县所谓“赛典赤后裔”马尚文家得到一册《赛典赤家谱》,转交李士厚研究。李士厚随后又于昆明所谓“赛典赤后裔”沙儒诚处得到另一册《赛典赤家谱》及《赛氏总谱牒》,共计三种赛典赤‧赡思丁家谱三种。

郑和姓马?关于郑和的这些谣言,请大家不要再传播了(上)

据三种家谱记载,李士厚得出结论:

A、赛典赤‧赡思丁上溯三十一世祖即穆罕默德;

B、《故马公墓志铭》中所载郑和曾祖父马拜颜即赛典赤‧赡思丁之孙伯颜——这个时候《马哈只墓志铭》碑文中不知道郑和父亲与祖父的名字,却唯独知道曾祖父的名字马拜颜的用意了吧。一系列造伪环环相扣,内在关联不言而喻。

C、伯颜长子米的纳即《马哈只墓志铭》中的郑和祖父大马哈只。

D、米的纳之子米里金即《马哈只墓志铭》中的郑和父亲小马哈只。

所以综上所述,李士厚认为郑和即是穆罕默德的嫡系后裔。

从此,”郑和姓马,原名马三宝,是穆斯林,下西洋是为了朝觐“这样的谣言一步步就开始出炉了。

本期郑和身世的考证先到此结束,下篇我们接着考证郑和是一位虔诚的佛教徒的证据。

文/以史为鉴

图/网络

参考资料/

《明史》列传第一百九十二

十六世纪前之中国与南洋(选)-吴晗

郑和身世造伪史——弗虑弗为2017-10-28

郑和族属附会史——弗虑弗为2017-10-30

《百年谎言:晋宁郑和马哈只墓碑造假记》

特别鸣谢:文中关于《马哈只墓志铭》和《郑和族谱》部分内容,来自于弗虑弗为老师的2017年的考证文章,本文获得授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