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亞國家為何都以“斯坦”結尾?譯成漢語後,才知很多人理解錯了

中亞即亞洲中部地區,包括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土庫曼斯坦、阿富汗斯坦,大家可以發現,中亞國家國名都以“斯坦”結尾,這是為何?“斯坦”譯成漢語後,才知很多人理解錯了。

中亞國家為何都以“斯坦”結尾?譯成漢語後,才知很多人理解錯了

這些國家基本是穆斯林國家或是穆斯林人口占多數,因此很多人都曾以為叫“斯坦”的地方都信奉伊斯蘭教,一說“斯坦”就想到伊斯蘭教,將這兩者化為等號,事實並非如此。

斯坦是“stan”和“stein”的音譯,源於古波斯語,是它的羅馬字母轉寫形式,譯成漢語後是“地方”、“地區”,一般指的是面積較大的地區。

中亞國家為何都以“斯坦”結尾?譯成漢語後,才知很多人理解錯了

由於波斯文化的傳播、還有伊朗語各族的繁衍以及與其他民族來往密切,“-stan”的內容也逐漸豐富,有的是國名,如巴基斯坦;有的是地區名,如印度斯坦;有的是省區名,如庫爾德斯坦省;隨著歷史的發展演變,有的還是城市名,如突厥斯坦,所以也不要誤以為“斯坦”就是“國家”

中亞國家為何都以“斯坦”結尾?譯成漢語後,才知很多人理解錯了

並且是先有了古波斯語中的“-stan”,後有了中亞等地的伊斯蘭化,在西南亞、南亞也有不少帶“斯坦”字樣的地名。

而中亞這個概念,最早是由德國地理學家亞歷山大·馮·洪堡在1843年提出,不過關於“中亞”包含的範圍,在學者中存在多種界定,“中亞五國”是來自於蘇聯的定義,即烏茲別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哈薩克斯坦、土庫曼斯坦、塔吉克斯坦。

中亞國家為何都以“斯坦”結尾?譯成漢語後,才知很多人理解錯了

曾是蘇聯加盟共和國之一的亞美尼亞在以前稱呼中國為“秦那斯坦(Cinastan)”,“斯坦”也是“地方”的意思,“Cinastan”源於梵語“Cīnasthāna”,“Cīnasthāna”譯成中文後則是“摩訶震旦”,也是佛學術語。

《唐書·西域傳》記載:“貞觀十五年,(中略)帝命雲騎尉梁懷璥持節慰撫,屍羅逸多驚問國人:自古亦有摩訶震旦使者至吾國乎?”

另外,“秦那斯坦”中的“秦那”,很多學者則認為其與秦穆公有關,因為秦穆公稱霸了西戎,成為了春秋五霸之一,影響深遠,也傳到了中亞。

中亞國家為何都以“斯坦”結尾?譯成漢語後,才知很多人理解錯了

而且在公元前316年,秦將司馬錯攻打了巴蜀,使蜀地成為了秦國的領地,蜀人也得到了“秦”的稱號;漢武帝時期,外交家張騫發現蜀地的商品經過印度也傳到了中亞。

此外,在世界上還有個巴勒斯坦地區,這裡的“斯坦”就不是源於古波斯語,而是來自於古閃語,原名是“PALESTINE”。

中亞國家為何都以“斯坦”結尾?譯成漢語後,才知很多人理解錯了

公元前12、13世紀,從埃及和地中海都來了一批人到達迦南,然後從埃及入境的、使用希伯來語的外來者,將從海上入境的外來者稱為PALASTIM或FALASHTIM,意為“外來者”,“斯坦”原來指的是人。

中亞國家為何都以“斯坦”結尾?譯成漢語後,才知很多人理解錯了

不過經過希臘人引用,就有了兩種轉寫形式,古羅馬人又根據拉丁語轉寫成PHILISTIN和PALESTINE,譯成漢語後就是腓力斯丁和巴勒斯坦,又經過各種演變,閃族民族逐漸消亡,巴勒斯坦成為了地名。

(本文轉載自思想如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