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一鸣:三大中长期因素影响全球经济走势

王一鸣:三大中长期因素影响全球经济走势


3月23日,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办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9经济峰会”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一鸣在主题为“世界经济的危与机”的分会场发表主旨演讲时表示,当前全球经济增长同步态势逆转,2019年全球经济下行压力仍较大。但只要各种风险不进一步加剧,全球经济不会出现全面衰退。

“去年下半年开始,全球经济增速回调,全球经济增长势头减弱,全球同步复苏态势在逆转,不同经济体的分化在加剧。在发达经济体内部,美国强劲的增长势头在减弱,但比其他发达经济体总体要好;欧元区出现很多问题,特别是德国,受外贸和汽车生产下降影响,经济明显回调;日本经济也较低迷。新兴市场经济增速也在下降。”王一鸣分析,当前全球经济风险,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

一是贸易摩擦的易发多发,正在冲击着全球经济。去年9月,世界贸易组织(WTO)下调了对2018年和2019年世界商品贸易预测。该组织预计,2019年全球贸易增长率为3.7%,低于先前预计的4.0%。去年10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估算称,如果贸易摩擦进一步扩大,受贸易停滞、金融市场混乱等影响,未来两年全球经济增长率将下降超过0.8个百分点。

二是全球债务水平居高不下,增大了金融市场风险。总部位于华盛顿的国际金融协会(The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Finance)最新数据显示,2018年全球债务规模接近250万亿美元,几乎是同期全球GDP的3倍,创历史最高水平。尽管债务上升的势头在下降,特别是中国的宏观杠杆率已得到有效控制,但全球债务水平依然很高,使得市场对利率的变化极为敏感。在美元走强,国际金融市场利率走高的背景下,那些超低利率时期大量负债的新兴市场将面临大量本币贬值、资本外流的压力。前段时期发生的阿根廷比索危机就反映了这种压力。

三是国际经济协调难度增大,影响全球的复苏进程。当前国际社会处在新一轮国际经贸规则的重塑期,各国博弈进一步加剧。发达经济体谋求建立更加符合自身利益的国际规则和制度体系,但掌控力量在下降,难以有效发挥主导作用。在这一过程中,WTO的正常运行受到干扰,G20机制也难以发挥实质性作用。此外,地缘政治动荡、大宗商品价格震荡,也给全球经济带来不确定性。

谈到影响全球经济的因素,就不得不提中美经贸关系。王一鸣表示,中美两国GDP占全球的40%,两国的博弈摩擦,将是今后一个时期影响全球经济的重要因素。目前来看,中美经贸谈判进展顺利,市场对两国达成协议期待较高,但是人们对中美更深层面的系统性竞争的担忧,仍然让不确定性难以消除。

“可以看到,在全球经济变局中,担忧和焦虑情绪在上升,不可否认,2019年全球经济依然面临较大下行压力。”但王一鸣认为,只要各种风险不进一步加剧,全球经济不会出现全面衰退。尤其是2008年金融危机后,全球金融监管框架强化,金融体系稳定性提高,新兴市场外汇储备也比较充裕,为应对风险创造了条件。

王一鸣指出,从中长期看,有三种因素将对未来全球经济走势产生较大影响。

第一,新一轮技术革命能否成为推动全球经济增长和融合的引擎。尽管信息技术革命会带来结构性摩擦,比如对程序化就业的冲击,但是会提高全球全要素生产率,也会进一步深化各国分工和合作,全球经济融合的趋势会因为技术发展而进一步强化。

第二,国际经贸规则重构能否达成共识,并发挥正面作用。WTO应对非关税措施不够有效,处理服务贸易能力有限,数字技术和知识产权监管的能力不足,164个成员要达成一致意见,决策效率低下。但无论如何,多边贸易相对于双边贸易来说,依然是更有效的。当前WTO改革正在启动,虽然主要经济体利益分歧差异很大,短期内很难达成共识,但这种贸易摩擦和投资保护带来的巨大成本终究会使人们认识到,基于规则的多边贸易体制总是比碎片化的双边贸易体制更加有利于全球经济和自身利益。

第三,全球化能否适应这种变化,并能进一步升级,以形成新的全球经济秩序。

“这些因素不仅会影响全球经济未来趋势,还有可能重塑全球经济秩序。”王一鸣强调,我们只有牢牢把握其中蕴含的机遇,才能更好地把握未来。


王一鸣:三大中长期因素影响全球经济走势

一年一度的“京都论坛”将于2019年4月20-21日在北京举行。本届论坛以“大改革 新开放 推进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围绕2019全球经济、新一轮改革开放和供给侧机构性改革、制造业转型升级、交通基础设施投资、人口政策与消费升级、乡村振兴及中美贸易战等领域进行深入研讨分析。 挖掘机遇,科学制定规划。论坛紧扣政策主题、演讲嘉宾权威、分析科学,是成为“两会”后各界人士了解中国经济动态的重要平台。欢迎您的参与!

王一鸣:三大中长期因素影响全球经济走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