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應該做到言而有信:曾子殺豬的故事,不愧是大師

曾子(前505~前432)名參,字子輿,春秋末年魯國南武城(今山東境內)人。十六歲拜孔子為師,為孔子的重要弟子之一,他上承孔子之道,下啟思孟學派,被後世尊為宗聖。

做人應該做到言而有信:曾子殺豬的故事,不愧是大師

  儒家經典《論語》有曾子關於“三省吾身”、“慎終追遠”等論述,而另兩部經典《大學》和《孝經》據傳是曾子及其門人的述著,其中“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主張以及“以孝為本”的思想,對中國人有著深遠的影響。做人應該做到言而有信:曾子殺豬的故事,不愧是大師

曾子主張齊家以孝,修身用誠,並言傳身教。先秦典籍《韓非子》就記載了一個曾子烹彘的故事,後人又稱之為曾子殺豬,故事描述了曾子通過信守諾言來教子誠信。 做人應該做到言而有信:曾子殺豬的故事,不愧是大師 

一次,他的妻子出門去市場買東西,她的兒子扯著衣襟,又哭又鬧,要跟著去玩。曾子妻被鬧得沒有法子,就彎下腰哄他說:“你回去吧,等我回來殺豬給你吃。”小兒子嚥著口水,方才罷休。妻子一回到家裡,只見曾子正拿著繩索在捆肥豬,旁邊還插著一把雪亮的尖刀。“你瘋了!”曾子趕緊攔住他說,“哄孩子的話,你何必當真呢?”

做人應該做到言而有信:曾子殺豬的故事,不愧是大師

  曾子嚴肅地說:“孩子太小,分不清是非,他什麼都跟父母學,你騙他,他就會學會欺騙。做母親的欺騙自己兒子,做兒子的不相信自己母親,這樣還有家教嗎?”曾子說完,還是把豬殺了,煮給兒子吃。做人應該做到言而有信:曾子殺豬的故事,不愧是大師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隨之而泣。其母曰:“女還,顧反為女殺彘。”妻適市來,曾子欲捕彘殺之。妻止之曰:“特與嬰兒戲耳。”曾子曰:“嬰兒非與戲也。嬰兒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學者也,聽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遂烹彘也。——《韓非子•外儲說左上》做人應該做到言而有信:曾子殺豬的故事,不愧是大師

  這故事告訴我們:誠實才是人最可貴的品質。做父母的要以身作則,為子女做出榜樣,要像曾子那樣,說一句,算一句,絕不欺騙孩子,以培養誠實的品德。

做人應該做到言而有信:曾子殺豬的故事,不愧是大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