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看塞上村落換新顏

寧夏吳忠軍分區

傾力幫扶“六村六校”工作紀實


文丨《中國民兵》特約通訊員 康 鵬


塞上的4月,乍暖還寒。


4月22日清晨,天還沒有完全放亮,寧夏吳忠軍分區政治工作處幹事馬錦濤早早起了床,將軍分區幫扶鹽池縣馮記溝村中心小學的4臺電腦、1000餘冊圖書和其他價值10.5萬元的教學用品裝上了車,車子迅即啟動駛向馮記溝村。


奔走於吳忠軍分區幫扶的“6村6校”,翻開軍分區一茬茬官兵助力脫貧的歷史畫卷,一個個項目落地生根、一座座養殖基地拔地而起,一組組櫥窗聳立道路兩側、一幅幅勞動場景蔚為壯觀,如同花兒一樣奼紫嫣紅、競相綻放,訴說著這個春天最讓人感動的事。


“一年一場風,從春刮到冬。”這是寧夏吳忠市最早給人印象,歷史上的吳忠是一片貧瘠之地。長期以來,吳忠軍分區官兵與駐地群眾一道打贏絕對貧困的苦戰一直沒有停歇。


喜看塞上村落換新顏


近年來,這個軍分區黨委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中央軍委和習主席關於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決策部署,組織軍分區機關和所屬5個人武部結對幫扶“6村6校”,廣大官兵、職工傾注真情帶領群眾脫貧致富,使昔日貧窮落後的幾個塞外村落舊貌換新顏。2018年9月,軍分區機關幫扶的鹽池縣馮記溝村率先脫貧。2019年年底,軍分區部隊幫扶的其他5個村和512戶建檔立卡戶全部脫貧摘帽。馮記溝村被吳忠市委政府表彰為“脫貧攻堅先進單位”,馮記溝中心小學被表彰為“國防教育先進單位”。


這一份份沉甸甸的扶貧成績單,凝結了軍分區部隊投身脫貧攻堅的心血和汗水,彰顯了人民軍隊愛人民的宗旨和本色。


喜看塞上村落換新顏


時光回溯到4年前。2016年3月,吳忠軍分區倡導並組織的駐吳部隊12家團以上單位助力脫貧攻堅啟動儀式在紅寺堡區春季生態治理大會戰現場舉行,由此拉開了人民子弟兵打贏脫貧攻堅戰的序幕。


脫鞋下田

找準“窮根子”,實現精準對接


“脫貧攻堅是一項複雜的系統工程,只有摸清底數、對症下藥,才能真正帶領老百姓脫貧致富。”軍分區黨委脫貧攻堅任務部署會上,時任軍分區政治部主任穆文瑞的一席話引起共鳴。隨後,軍分區18名黨委委員、30餘名機關幹部,深入20個貧困村1000餘戶貧困戶開展“同幹農家活、同吃農家飯、同睡農家炕”大走訪、結“窮親戚”活動,從中遴選出6個自然條件最艱苦、交通最不便、設施最落後的偏遠鄉村作為幫扶對象。通過“解剖麻雀”式的調研,全面系統地掌握了貧困村、貧困戶的貧困狀況、致貧原因和貧困群眾的訴求,按照“一戶一方案”“一戶一措施”的原則,研究制定精準脫貧“私人套餐”,創新探索了一些符合實際、各具特色的精準扶貧路子。


在吳忠市利通區同利村,人武部援助的養殖合作社惠及277戶養殖社成員,每戶每年增收9600元。


在紅寺堡區麻黃溝村,人武部出資修建的3000米長的“引水渠”,使1300畝旱地變良田,被老百姓稱為“富民渠”。


喜看塞上村落換新顏


在同心縣三山井村,人武部投入近20萬元發展掃帚加工產業,形成集原料收割、加工、銷售一體的產業扶貧鏈,年收益可達15.8萬元。在該村採訪時,筆者正好碰到人武部駐村工作隊隊長陳澤乾,儘管戴著口罩但仍能看出被曬得發紅的臉,他笑著說:“雖然條件苦了點,但每次來到這裡就感覺回到了自己的家,看到老鄉們的日子越過越好,心裡特別高興。”


在青銅峽市同興村,一棟棟溫棚整齊排列,溫棚內,西紅柿碩果累累,辣椒鬱鬱蔥蔥,已經進入收穫季節。辛苦了一個冬天的貧困戶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建檔立卡戶白少文說:“溫棚真是我們的聚寶盆。前期人武部提供了5000元資金,自己又投入3200元,西紅柿已經採摘了3次,共賣出5000元,再採摘一次,就回本了,真心感謝黨和國家。”


在鹽池縣沙邊子村,20座特色種植拱棚內各種蔬菜長勢喜人。隨行的鹽池縣人武部政委張飛指著不遠處正在平整的一大片土地說,“今年我們打算再建8座拱棚,發展特色農業種植,切實讓老百姓過上更幸福的生活。”


據吳忠軍分區司令員李志新介紹,近年來,軍分區部隊共投入280餘萬元,協調愛心企業和社會資金800餘萬元開展定點幫扶。為鞏固脫貧成效,今年計劃再投入300萬元,重點用於壯大村集體經濟,加大產業幫扶力度,推進定點幫扶工作從“脫貧”到“致富”。


固本強基

培樹“領頭雁”,夯實戰鬥堡壘


“給錢給物不如建個好支部。幫建基層黨組織,既是在打造脫貧致富的戰鬥堡壘,更是在鞏固黨的基層政權,部隊在這方面有優勢,可以大有作為。”這是吳忠軍分區政委李敏在脫貧攻堅推進會上的肺腑之言。


見到紅寺堡區麻黃溝村63歲的老黨員、退役軍人吳常善時,他正紮在黃花菜種植合作社裡,向幾位村民講授種植技術。談及致富的經歷,老吳坦言,自己以前靠打零工維持生計,2017年在人武部的幫扶下種植黃花菜,第二年不僅脫了貧,他還定點收購貧困群眾的黃花菜,幫助群眾脫貧。“有這一百多畝黃花菜,咱村致富有希望。”指著地裡剛剛抽出嫩芽的成片菜地,已是村黃花菜種植合作社主任的老吳臉上掛滿了笑容。


喜看塞上村落換新顏


近年來,該軍分區按照“黨委幫支部、書記幫支書、常委幫支委、委員幫黨員”的思路,開展“聯學創新理論、聯創先進組織、聯促文明建設”等多種形式的軍地基層黨組織互學互幫互助互促活動。組織6個村的201名村幹部和普通黨員,深入部隊營連、國防教育基地參觀見學,探討解決黨建、發展難題;投入50萬餘元購贈黨建資料和辦公桌椅,幫助完善村“兩委”制度,修訂日常議事流程,規範事務公開管理,將18名素質全面的復轉軍人推薦到村“兩委”任職;定期到村委會開展主題黨日活動,對廣大黨員進行生產技能和致富能力培訓,指導他們與貧困戶一對一掛鉤幫帶,充分發揮黨員隊伍引領示範作用,通過幫扶真正把黨支部打造成團結一方、安定一方、富裕一方的“戰鬥堡壘”。幫扶村中3個黨支部被縣(區)以上黨委評為先進基層黨組織。


喜看塞上村落換新顏


說起去年9月27日軍分區機關與馮記溝村村委聯合組織的“訪民情、解民憂”主題黨日活動,駐村第一書記賈強記憶猶新,“軍分區領導與全村40名黨員召開座談會,軍民並肩話扶貧,幹群齊力謀攻堅,原計劃40分鐘的活動,硬是被熱情的村黨員‘拖延’了兩個半小時,部隊領導的一課,頂上我們3年的課。”


思想通了,覺悟高了,責任感強了。大家既感到脫貧工作的艱鉅,也看到了光明前景,更加堅定地意識到脫貧要靠更多的黨員帶著幹。


“原先是黨員幹村民看,這幾年多虧了吳忠軍分區的黨建幫扶,激發了村裡黨員的幹勁,現在村民跟著支部幹、黨員帶著村民賺,在他們的帶領下,村民的日子越來越紅火。”該村黨支部書記楊芳感慨地說,“現在整個村子面貌一新,不但村民收入增加,工作運行也更加正規,村裡無論大事小事,都按制度辦。”


志智雙扶

提振“精氣神”,激發內生動力


授人以魚,更要授人以漁。在巨大困難面前,信心比黃金重要。無論何種方式扶貧,最終要看貧困群體自身脫貧的意志、決心與能力,促進扶貧由輸血向造血轉變。


8點15分,經過近2個小時的顛簸,車子停在馮記溝中心小學門口,這是軍分區機關第8次向這個小學運送幫扶物資。卸下滿滿一車物資,回望因“疫”情影響顯得有些空落但卻充滿希望的校園,馬錦濤疲憊的面龐露出欣慰的笑容。


喜看塞上村落換新顏


捐資助學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為阻斷貧困代際傳遞,軍分區採取設立助學金、“1+1”結對助學等形式資助貧困高中生、大學生,組織定點幫扶村中小學教師到川區學校開闊眼界、互動交流;投入110萬元下大力改善教學、文體和生活設施,為幫扶的6所學校更新桌椅黑板、捐贈電腦圖書、配齊文體器材等基本保障。


文化扶貧幫助困難群眾富腦袋、提心氣,成千上萬貧困群眾同心同德、團結奮鬥,努力創造脫貧攻堅的更大奇蹟。行走在馮記溝村乾淨整潔的村道上,村道兩側的各類宣傳櫥窗格外醒目,去年落成的村部門口的“軍民共建文化廣場”如今成為一道新的文化景觀。截至目前,已組織20餘次圍繞脫貧攻堅的文藝採風活動,開展文藝演出60餘場,惠及群眾2000餘人次。


喜看塞上村落換新顏


“依託文藝匯演,助推文化扶貧,目的就是要激發貧困群眾脫貧的信心,從文化層面解決貧困群眾思想觀念的問題,讓貧困群眾在思想上實現從‘要我脫貧’到‘我要脫貧’的轉變。”軍分區政治工作處主任薛昌固坦言。


如今,吳忠軍分區和所屬人武部根據各村實際情況,在幫扶的6個村建成具有鄉村特色的文化活動室,為村級活動陣地建設增添了一抹亮色。同時,還將“國防元素”融入文化扶貧全過程,大力宣傳國防知識和徵兵政策,先後有36名幫扶家庭子女踴躍報名參軍,8名村民被地方政府表彰為脫貧攻堅先進個人。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精準扶貧,如春雨般滋潤著吳忠大地,成百上千個貧困戶的命運得到根本性改變。馮記溝村曾經因病致貧的村民馮勝章,得知村裡要成立業餘文化演出隊時,把自己省吃儉用的5000元現金交給村委會。富裕起來的老馮給筆者算了一筆賬,“部隊為俺買了6頭豬、40多隻雞,流轉土地5畝多,俺和媳婦在外打小工,一家五口人均年收入過萬;還享受了大病醫療救助。我們雖然脫了貧,部隊還在幫,政策還沒少,我們自己也要加油幹,讓日子越過越好。”


“幾年來的幫扶帶來深層次改變,變在自強不息的發展能力上,變在直面未來的信心勇氣上。”軍分區副司令員馬玉山說。


幫扶雖苦,使命如山。採訪結束時,這個軍分區官兵把對人民的大愛寫在田間地頭,他們用青春和熱血努力踐行我軍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一直在筆者的腦海裡閃現,久久不能平靜……


觀 瀾

牢記領袖囑託 不負偉大時代

文丨寧夏吳忠軍分區政委 李 敏


到2020年現行標準下的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是黨中央向全國人民作出的鄭重承諾,必須如期實現。這是一場硬仗,越到最後越要緊繃這根弦,不能停頓、不能大意、不能放鬆。這是習主席向全黨全國全軍發出的脫貧攻堅總攻動員令。我們必須牢記領袖囑託,不負偉大時代,以更大決心、更強力度推進脫貧攻堅,確保取得最後勝利。


牢記領袖囑託、不負偉大時代,幫扶信心必須更加堅定。中華民族歷史上經歷過很多磨難,但從來沒有被壓垮過,而是愈挫愈勇,不斷在磨難中成長、從磨難中奮起。當前,脫貧攻堅進入最吃勁的關鍵時期。回望中華民族曾經的風風雨雨,我們應變局、戰洪水、防非典、抗地震、化危機,沒有任何困難能夠難倒英雄的中國人民。面對疫情防控和脫貧攻堅雙重任務、雙重挑戰,各級黨員幹部作為脫貧攻堅事業的發力者、生力軍,越到緊要關頭越要堅定必勝的信心,越要有一鼓作氣的決心。各級幹部特別是領導幹部要進一步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強化政治責任,堅持不懈做好脫貧攻堅工作。有黨中央、習主席的堅強領導和對人民的拳拳之心,只要各級迎難而上、頑強奮鬥,勇當先鋒、真抓實幹,精準施策、積極作為,就一定能夠打贏脫貧攻堅這場硬仗。


牢記領袖囑託、不負偉大時代,幫扶舉措必須更加有力。

脫貧攻堅本來就是一場硬仗,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更是這場硬仗中的硬仗,必須採取更加有效的舉措。寧夏吳忠市扶貧攻堅的主戰場是“鹽同紅”集中連片貧困地區。近年來,我們著眼在國家和自治區脫貧攻堅的大盤子中找準定位,在最能體現自身優勢和作用的領域中積極作為,打造民族地區、革命老區部隊扶貧的特色品牌,取得來之不易的成績。目前,脫貧攻堅進入決戰決勝階段,時間緊迫、任務艱鉅、責任重大。要進一步用習主席重要講話凝聚意志,增強思想定力、工作定力,慎終如始精準幫扶,著力在幫助定點幫扶村抓重點、補短板、壯大村集體經濟上狠下功夫,加大產業、就業扶貧力度,並注重長期培育和支持,在多措並舉鞏固成果中,確保如期完成脫貧攻堅目標任務。


牢記領袖囑託、不負偉大時代,幫扶工作必須更加精細。堅定不移打贏脫貧攻堅戰,要精準發力,一針一線如“繡花”般精細。繡花需要的是耐心、細心、恆心和毅力,精心雕琢,線線扣位,才能繡出精美秀麗、活色生香的花朵。當前,脫貧攻堅進入衝刺階段,對於必須跨越的“婁山關”“臘子口”,要有“箭在弦上”的緊迫感、“追兵踩到腳後跟”的危機感,採取正排工序、倒排工期的辦法,把各項工作抓緊現抓緊。要努力克服疫情影響,創新幫扶工作方式,繼續堅持分類施策、精準扶貧的基本方略,既要幫助解決扶貧項目開工復工中的矛盾困難,又要跟進抓好邊緣戶、監測戶的重點幫扶,及時將返貧人口和新發生貧困人口納入幫扶,努力將脫貧攻堅工作幹得更加務實,讓人民群眾普惠全面小康成果。


牢記領袖囑託、不負偉大時代,幫扶責任必須更加具體。黨中央向全國人民作出的鄭重承諾,必須如期實現,沒有任何退路和彈性。因此,我們一定要把脫貧攻堅的政治責任扛在肩上,立下“愚公志”,打出“組合拳”,形成“合圍勢”,以“咬定青山不放鬆”的韌勁、“不破樓蘭終不還”的拼勁,克服疫情帶來的不利影響,堅決打通脫貧攻堅“最後一公里”。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的戰鼓已經擂響,發力在需要一鼓作氣的關鍵點,落錘在需要下繡花功夫的細節處。我們必須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堅定信心、奮鬥拼搏,齊心協力奪取脫貧攻堅全面勝利,讓“留得住的幸福”成為永久的風景,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道路上留下永恆的輝煌一頁。


○ 值班編輯:劉廷英、蘇潤淇

中國民兵新媒體工作室出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