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南宁夜经济“亮”起来

南宁市政协为“做大做强南宁市夜间经济以消费拉动疫后经济发展”建言献策

□广西法治日报记者 黄世钊 通讯员 夏云

夜间经济是城市的一张名片,代表着一座城市的品位和形象。

4月16日,政协第十一届南宁市委员会召开第20次双月协商座谈会,围绕“做大做强南宁市夜间经济以消费拉动疫后经济发展”建言献策。

参加会议的南宁市民主党派和市政协委员就发展首府夜间经济提出了相关意见和建议。南宁市副市长伍娟表示,将积极采纳、充分吸收会议成果,让南宁夜经济“亮”起来。

建言一:加强夜间治安防范和规范管理

发展夜间旅游、夜间消费,必须稳妥有效解决好公共卫生、市政管理、食品安全、社会治安等问题。南宁市政协委员,市市政园林局副局长、党组成员李军建议,进一步强化夜间治安防范网络建设,强调多警种协作,将警力投向夜间经济街区等重点地段,推行网格化巡逻机制,加强技防建设,明确责任归属,提高街面见警率、盘查率、管事率。组织开展“夜间经济”专项执法检查,加强商户活动诚信建设,杜绝扰民、破坏环境等不良行为,保护合法经营者。维护夜间市场经营秩序,依法打击销售假冒伪劣商品行为。

李军提出,鼓励企业开展商品质量、服务水平、购物环境等内容的消费体验评价并公开评价结果,推动建立消费维权社会共治格局,畅通消费者投诉渠道,完善“谁监管、谁受理、谁维权”的消费维权机制,提高消费者权益保护的能力、效率和精准度。进一步完善食品安全、治安、消防等公共安全应急救援预案,有效应对各类突发事件。

建言二:增加夜间消费的安全管理

南宁市政协委员、广西盛天水泥制品有限公司董事长范广建议,增加夜间消费的安全管理。

范广说,很多“夜经济”的消费模式与酒关联,这既带动了出租车和代驾业务,也存在一定的治安隐患,需要公安等部门加强巡查,建立安全街区认证机制,增设监控设施,完善公共安全保障措施,维护好夜经济街区晚间的秩序,增强群众安全感,让群众放心在夜间外出消费。

范广说,夜经济商家的员工下班时间晚,市政规划的电动自行车停放区域看守人员只值班到21时,导致一些员工车辆在下半夜被盗或电瓶被偷。建议延长看守人员的上班时间,民警加强巡查,解决夜经济商家招人用人的后顾之忧。

建言三:培育建设“夜南宁·夜美丽”城市品牌

民盟南宁市委建议,通过打造夜间消费特色体验活动,构建多元化夜间消费模式,培育建设常态、亲民、特色的“夜南宁·夜美丽”城市品牌。

──培育建设“夜南宁·夜文娱”夜间文化娱乐特色品牌。建立“不打烊图书馆”“24小时书店”,开展夜间文化论坛、艺术沙龙、朗读会、亲子读吧等活动;鼓励社会资本进入旅游演出市场创作精品剧目,扶持传统戏曲进剧场;在“三街两巷”等地探索夜间街头表演,允许经过相关部门审批的团体或个人在规定区域、规定时间进行公益表演。

──培育建设“夜南宁·夜邕江”夜间旅游特色品牌。重新组织串联邕江两岸旅游景点、人文景观,增加带有壮族元素、城市标志性建筑的创意景观小品;优化邕江夜景灯光布置,推出讲述邕城故事的灯光展示;丰富百里秀美邕江游船服务内容,带动江上与岸上的旅游资源互动。

──培育建设“夜南宁·夜生活”夜间便利服务品牌。根据各城区、步行街、商圈实际情况,可选择“三街两巷”、朝阳步行街等通过升级改造,打造成环境良好、特色突出的全天候步行街;推动购物中心、大型百货商场适当延长营业时间至23时,推出“夜间出行地铁、公交车票价折扣”“夜间购物折扣惠”活动,吸引市民在夜间消费。

──培育建设“夜南宁·夜运动”夜间运动健身品牌。加快推进城市绿道建设,丰富城市绿道游览、健身、骑行等功能,打造青环路、南湖公园等地夜间慢跑城市绿道,打造邕江两岸、人民公园等地的夜间休闲散步绿道;推动体育场馆适当延长运营时间,财政给予相应的资金补助;鼓励体育场馆、体育运营企业定期开展夜间各类专项体育比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