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世界上最大的航母,因偷工減料,首航17個小時就讓四個魚雷KO

1944年11月29日凌晨3點,日本東京灣海面上一片寧靜,但是突然一個奇怪的現象發生了,黑暗中一座巨大的小島像幽靈一樣在海上快速的移動,突然間6條火蛇飛速衝向這座移動的幽靈島,幾聲巨響後“幽靈島”開始了劇烈的爆炸。這座發生劇烈爆炸的物體其實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一艘航空母艦信濃號,而向著它飛速衝過去的6條火蛇是美軍潛艇射水魚號發射的6顆魚雷,其中4顆直接命中愣是把這艘當時世界上最大的超級航母擊沉了。

曾經世界上最大的航母,因偷工減料,首航17個小時就讓四個魚雷KO

超級航母“搬家”

信濃號的龐大在當時可以說是空前的,高達7萬噸的噸位,相當於當時兩艘大型航母的噸位總和,標準艦載機47架,最大可載機120架,為了有效防禦美軍的高空和俯衝轟炸,甲板上還鋪裝了75毫米厚的裝甲,同時還覆蓋了200毫米厚的鋼骨水泥層,加裝的防護裝甲就消耗鋼材1.7萬噸,可謂鋼筋鐵骨。

1943年末美國海軍的實力已經遠超日本,美軍航空母艦的數量猛增到50艘,潛艇的數量也增加到77艘,更重要的是菲律賓群島已被美軍攻陷,日軍佔領的東印度群島的戰略物資無法運送回日本本土,日本的石油和橡膠等重要戰略物資都已經枯竭,根本無法像1942年一樣維持一支強大的艦隊。

日軍的聯合艦隊在太平洋上連連受挫,士氣一落千丈。在這種情況下信濃號被趕造出來了,對於這艘航母日本軍界的要求很單純,一個是越快越好,另一個是越大越好,要造就造一艘世界上最大的航空母艦。可是這艘世界上最大的航空母艦,不僅沒有讓他們能夠再次挺直腰板,反而讓日本成為了全世界的笑料。

曾經世界上最大的航母,因偷工減料,首航17個小時就讓四個魚雷KO

其實信濃號在第1次試水的時候就已經暴露出了嚴重的問題,豆腐渣工程加上沒有完工,再加上菜鳥兵團,可以說信濃號佔據了導致沉沒的各大要素 。因為當時美軍已經開始大量使用B29戰略轟炸機轟炸日本本土,東京灣附近是美軍重點的轟炸目標。雖然B29的高空轟炸不能擊沉重型戰艦,但是重創還是沒有問題的,而橫須賀海軍工廠就在東京灣附近,所以日本海軍方面考慮到這一點,命令信濃號開往相對安全的五港造船廠躲避美軍的轟炸,同時完成收尾和艦員訓練的工作。

但令日本軍界沒有想到的是,信濃號的這次搬家就再也沒回來。當時信濃號搬家的航線有兩種選擇,一是黃昏出港取道外海航行,二是黎明出港沿海岸線航行。信濃號艇長阿部俊雄認為白天航行容易被美國空軍空襲,應該在夜晚繞道外海航行,而他手下的兩名驅逐艦艦長卻持不同意見,認為夜晚航行容易在外海受到美軍潛艇的襲擊,必須沿著海岸線航行,才能在緊急的情況下搶灘擱淺避免沉沒。可是阿部俊雄堅持己見,他的盲目自信以及一個接一個的錯誤判斷,直接導致了信濃號成為史上最短命的航空母艦。

意料外的偶遇

信濃號的建造是日軍的頭號機密,為了避開間諜的目光,日本特意花了6年的時間在位置比較隱蔽的橫須賀海軍工廠,挖了一個長336米,寬48.5米,深達13.4米的船塢,單是建造這個船塢所花的費用就相當於現在的10億美金。另外造船的工人在信濃號整個建造期間不得走出工廠半步,以至於當時日本軍界都很少有人知道它的存在。

其實擊沉信濃號的美軍潛艇射水魚號的任務是負責在東京灣海域巡航,搜救被日軍擊落後選擇在海上跳傘的B29機組人員。來到東京灣後卻突然接到了搜救取消的命令,可以自行尋找攻擊目標,正在射水魚號的艇長恩萊特還在發愁沒有獵物的時候,信濃號這塊肥肉送上門來了。

1944年11月28日晚20:34,美國潛艇射水魚號正在海上執行任務,突然艇長恩萊特從潛望鏡中看到了一個他從來沒有見過的小島,便叫雷達員查一下海圖,雷達員找遍了海圖也沒有在該海域中找到這個小島。

曾經世界上最大的航母,因偷工減料,首航17個小時就讓四個魚雷KO

突然更奇怪的事情發生了,這座小島居然會移動,當他趴在雷達屏幕上仔細查看後,不由得大吃一驚,這根本就是一艘大型的艦船。不過恩萊特當時判斷這是一艘日本油輪,正是這個誤判開啟了信濃號的厄運之門,因為潛艇要想拿下一艘油輪那簡直是小意思,於是他馬上下令追上去。當時那艘油輪雖然在以25節以上的高速在前進,但是由於走的是為了躲避潛艇發射的魚雷而慣用的z字型路線,所以很快就被以18節速度前進的射水魚號追趕上了。

距離近了以後恩萊特這才清楚,這並不是什麼油輪而是一艘巨型航空母艦,並且身邊還帶著保鏢三艘驅逐艦。看到這一幕恩萊特猶豫了,就算要孤注一擲,充其量自己也就是跟一兩艘驅逐艦較量一下,要想在三艘驅逐艦的眼皮子底下撼動一艘航空母艦,純屬是白日做夢。

正在恩萊特盤算著下一步該怎麼辦的時候,突然一艘驅逐艦以35節的高速向著射水魚號駛來,就在射水魚號上的美軍膽戰心驚時,蹊蹺的事情發生了,遠處的信濃號突然紅色航行燈閃了起來,看到這一幕的驅逐艦趕緊折返,回到信濃號的身邊,4艘艦船取消z字路線,以直線高速開走,留下了一頭霧水的射水魚號。

意外造就了奇蹟

下達這一取消指令的人就是信濃號的艦長阿部俊雄,他曾擔任日本聯合艦隊第十驅逐艦分隊司令,參加過包括中途島海戰在內的許多重大戰役,作戰經驗十分豐富,深得日本軍界的信任,所以才能夠放心的把信濃號交到他的手上。當時信濃號的檢測官向阿部俊雄報告,發現了美軍艦船的雷達信號,從脈衝頻率上判斷應該是一艘潛艇。阿部俊雄立刻判斷美軍很可能已經通過情報部門得知了搬家計劃,並集中了一定數量的潛艇準備進行攻擊,因為東京灣是在日本的家門口,對於美軍來說屬於極其危險的區域。

在這裡航行按照基本戰鬥常識是絕對不會隨意使用雷達的,所以阿部俊雄斷定這個雷達波多半是美軍潛艇故意採用的詭計,目的是想引開為信濃號護航的驅逐艦,然後由另外的潛艇進行攻擊,這也是二戰多艇攻擊的常用策略。

曾經世界上最大的航母,因偷工減料,首航17個小時就讓四個魚雷KO

阿部俊雄自認為是識破了美軍的雕蟲小技,他下令繼續高速前進,不要理睬射水魚號。其實有些歷史謎題一旦解開,真相往往很簡單,射水魚號壓根就不是在使用什麼計策,原因僅僅是因為它的雷達壞了。因為潛艇身處危險的東京灣,白天浮出水面無疑是自殺,於是恩萊特命令等到天黑再浮出水面進行修理,修理過程中多次進行雷達開機測試時被信濃號發現。

看著信濃號編隊遠去的身影恩萊特沮喪不已,他一方面向珍珠港報告著日軍航空母艦編隊的座標以及航向,希望該海域能有位置更好的潛艇,完成他沒能完成的工作。另一方面恩萊特也下令射水魚號繼續跟蹤著日軍的航母編隊,希望日軍艦隊的速度能夠自己減慢下來。幾個小時後信濃號的航速明顯降了下來,而且越來越慢,航速最終降到了15節,而射水魚號則始終在全速航行,終於在11月29日凌晨再次發現了信濃號的身影。在已經發現敵軍的情況下信濃號為什麼速度突然會降這麼多,其原因居然跟射水魚號之前雷達壞了暴露了自己一樣,信濃號也壞了。

史上最短命航母

信濃號剛開出來十幾個小時,它的一根主軸就發生了故障,這讓它的航速一度下降到了15節,所以射水魚號第2次才追上來了。這次為了保險起見,恩萊特再次向珍珠港發出了電報,希望能夠得到支援,可是周圍的100海里之內沒有其他的美軍潛艇了。

雖然這封電報沒有讓恩萊特等來他想要的支援,但是恰恰這封電報被信濃號偵測到,阿布俊雄不知道這就是之前發現的那艘美軍潛艇,以為是美軍攻擊潛艇群中的另一艘。他認為艦隊已經中了美軍潛艇群的埋伏,立即作出決定,艦隊緊急轉向,朝另一個方向行駛,逃離美軍潛艇群的附近,而這個方向正好是面對著射水魚號。

曾經世界上最大的航母,因偷工減料,首航17個小時就讓四個魚雷KO

面對迎面駛來的信濃號編隊,恩萊特決定冒險攻擊,隨即命令射水魚號潛艇下潛,同時準備魚雷等待伏擊信濃號。沒過多久日本艦隊駛來。在日本驅逐艦駛過以後,射水魚號立即上浮,此時信濃號巨大的身影已經近在咫尺。

射水魚號立即向該艦發射了6枚魚雷,其中的4枚準確擊中引起了巨大的爆炸。此時日本驅逐艦也發現了射水魚號並瘋狂的撲了過來,射水魚號緊急下潛到潛水極限躲避攻擊,神奇的是它竟然奇蹟般地躲過了20枚深水炸彈的近距離攻擊,隨即高速離開了戰場。

被魚雷擊中的信濃號,此時艙室被撕開了一道10米寬的口子,洶湧的海水灌了進來。當時信濃號距離伊士灣還不到100海里,如果搶灘的話即使救不了信濃號也能救人,但阿部俊雄認為幾顆魚雷不至於造成多大危險,因為在海戰中,航母被魚雷擊中進水是很正常的事情,只需要把其他的艙門都關上,再把進入隔艙中的水抽出來就可以了。可當阿部俊雄下令關閉水密門的時候,居然有兩釐米的縫隙是無法合上的。

實際上當時信濃號就是一個典型的豆腐渣工程,由於日本軍方一味的求快,就忽視掉了一些次要流程。艦上的12臺鍋爐中只有8臺能夠投入運行,沒有艦載飛機沒有防空火力,甚至連輪機都沒有安裝好。全艦2400名官兵,有三分之一的人從來沒有登上過軍艦。因此在信濃號剛剛進水時,他們還能在統一指揮下進行排水,可當船體傾斜時,他們就亂作一團只顧自己逃命,最後已經無法對信濃號進行有效的搶救了。

信濃號這艘當時世界上最大的航空母艦,被日本軍界視為救命稻草,從它誕生到覆滅沒有發射過一彈,沒有運載過一架飛機,在首度航行17個小時之後,就被美國4顆小小的魚雷徹底幹掉了,從某種程度上已經預言了日本在二戰中的必敗結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