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語文就應該知道這個文學獎

學習語文就需要知道這個文學獎

2019年諾貝爾文學獎發佈得獎者名單之前,中國作家殘雪、餘華、楊煉都在期待排行榜上,也一度引起了國人的熱切關注。最終公佈2018年和2019年諾貝爾文學獎的獲得者分別是波蘭作家奧爾加·託卡爾丘克(Olga Tokarczuk)和奧地利作家彼得·漢德克(Peter Handke)。漢德克有本書的名字叫《痛苦的中國人》,雖然是其想象的一個陌生人,從命名上也許他想從中國人那裡獲得某些啟迪。

學語文就應該知道這個文學獎

10月14日晚,四年一屆的文學界盛世“第十屆茅盾文學獎頒獎典禮”在北京舉辦,中國眾多知名作家齊聚一堂。我們可以當做一則新聞來看待,學習者更需要去了解茅盾文學獎,不但要知道茅盾,更要閱讀茅盾文學獎的相關作品。

背景:

1981年,根據茅盾先生遺願,將其25萬元稿費捐獻出來,設立了茅盾文學獎,當時決定由巴金擔任評委會主任。此獎項的設立旨在推出和褒獎長篇小說作家和作品。當時規定每三年評選一次,參與首評而未獲獎的作品,在下一屆以至將來歷屆評選中仍可獲獎。首屆評選在1982年確定,評選範圍限於1977年至1981年的長篇小說。“茅盾文學獎”是中國第一個以個人名字命名的文學獎,是中國長篇小說的最高獎項之一。

學語文就應該知道這個文學獎

評選標準:

1、堅持思想性與藝術性完美統一的原則,所選作品應有利於倡導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的思想和精神,有利於倡導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思想和精神,有利於倡導民族團結、社會進步、人民幸福的思想和精神,有利於倡導用誠實勞動爭取美好生活的思想和精神;對於深刻反映現實生活,塑造社會主義新人形象,較好地體現時代精神和歷史發展趨勢的作品,尤應重點關注;要兼顧題材、主題、風格的多樣化。

2、要重視作品的藝術品位,鼓勵在繼承我國優秀傳統文化和借鑑外國優秀文化基礎上的探索和創新,鼓勵那些具有中國作風和中國氣派,為人民大眾所喜聞樂見,具有藝術感染力的佳作。

我們的語文課本中似乎選取這些獲獎作者的文章篇幅不多,所以通過閱讀,我們可以瞭解這些作家的不同風格與創作特點,也可以為自己的文學素養提供借鑑和學習的營養。語文考試中涉及的最多的作家大約要數梁曉聲先生了。我們來了解他的獲獎感言。

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閻晶明代表評委會宣讀梁曉聲授獎詞:

在《人世間》中,梁曉聲講述了一代人在偉大歷史進程中的奮鬥、成長和相濡以沫的溫情,塑造了有情有義、堅韌擔當、善良正直的中國人形象群體,具有時代的、生活的和心靈的史詩品質。他堅持和光大現實主義傳統,重申理想主義價值,氣象正大而情感深沉,顯示了審美與歷史的統一、藝術性與人民性的統一。

學語文就應該知道這個文學獎

梁曉聲獲獎感言:

正如大家所明瞭的,文化不論對於個人好心性的養成,還是對於國家乃至全人類可持續的發展,都發揮著重要作用。

經濟決定人類有能力做什麼,科技決定人類可以做到什麼水平,文化省思哪些事應該做,而哪些事不應該做。

故所以然,從黨中央到國務院,一向特別重視文化建設工作。文學只不過是文學,並不等同於文化,也不約等於。

但文學是其它各藝術門類的酵母,“文藝”二字註釋了此種關係。

若將文藝從文化內涵中剝離出來,文化便很容易成為束之高閣的學問,結果對於最廣大的人們失去了感染力。用時下流行的說法那就是“不接地氣”了。

中國的文化在影響世道人心方面,責任格外沉重。正如張載所說:“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這是多麼莊嚴正大的信念。

中國文化的責任如此長路漫漫而求索不易,靠什麼助其一臂之力呢?

身為作家,60歲以後我常想這個問題,並且首先想到的是文化的長子文學。我認為就中國的實際情況而言,文學對文化影響世道人心的使命,具有責無旁貸的義務。

但人們對文學的要求是多種多樣的。文學不可能也不應該自囿於某一種理念。囿於任何一種理念的文學,其結果必然是作繭自縛。

但文化的生態園不論何等的多種多樣,如果偏偏缺少為文化之沉重的使命而分擔一點兒作用的文學,則這樣文化的生態是遺憾顯然的。

我倍覺榮幸的是,與我同時獲獎的4位作家同行,不論是年長於我的前輩,還是年輕於我的新老朋友,都以自己的作品參與了為中國當代文化的“拾遺補缺”。我們的作品風格迥異,文學精神卻基本一致。

歷屆名單

第一屆茅盾文學獎獲獎篇目(1977—1981)

周克芹,《許茂和他的女兒們》,百花文藝出版社

魏巍,《東方》,人民文學出版社

莫應豐,《將軍吟》,人民文學出版社

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中國青年出版社

古華,《芙蓉鎮》,人民文學出版社

李國文,《冬天裡的春天》,人民文學出版社

第二屆茅盾文學獎獲獎篇目(1982—1984)

李準,《黃河東流去》,北京出版社

張潔,《沉重的翅膀》(修訂本),人民文學出版社

劉心武,《鐘鼓樓》,人民文學出版社

第三屆茅盾文學獎獲獎篇目(1985—1988)

路遙,《平凡的世界》,中國文聯出版公司

凌力,《少年天子》,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

孫力、餘小惠,《都市風流》,浙江文藝出版社

劉白羽,《第二個太陽》,人民文學出版社

霍達,《穆斯林的葬禮》,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

榮譽獎

蕭克,《浴血羅霄》,解放軍文藝出版社

徐興業,《金甌缺》,海峽文藝出版社

第四屆茅盾文學獎獲獎篇目(1989—1994)

王火,《戰爭和人》(一、二、三),人民文學出版社

陳忠實,《白鹿原》(修訂本),人民文學出版社

劉斯奮,《白門柳》(一、二),中國青年出版社

劉玉民,《騷動之秋》,人民文學出版社

第五屆茅盾文學獎獲獎篇目(1995—1998)

張平,《抉擇》

阿來,《塵埃落定》

王安憶,《長恨歌》

王旭烽,《茶人三部曲》(一、二)

第六屆茅盾文學獎獲獎篇目(1999—2002)

熊召政,《張居正》,長江文藝出版社

張潔,《無字》 ,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

徐貴祥,《歷史的天空》,人民文學出版社

柳建偉,《英雄時代》,人民文學出版社

宗璞,《東藏記》,人民文學出版社

第七屆茅盾文學獎獲獎篇目(2003—2006

賈平凹,《秦腔》,《收穫》雜誌、作家出版社

遲子建,《額爾古納河右岸》,《收穫》雜誌、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

周大新,《湖光山色》,《中國作家》雜誌、作家出版社

麥家,《暗算》,《鐘山》雜誌(發表篇名為《暗器》)、世界知識出版社、人民文學出版社

第八屆茅盾文學獎獲獎篇目(2007—2010)

張煒,《你在高原》

劉醒龍,《天行者》

莫言,《蛙》

畢飛宇,《推拿》

劉震雲,《一句頂一萬句》

第九屆茅盾文學獎獲獎篇目(2011—2014)

格非,《江南三部曲》

王蒙,《這邊風景》

李佩甫,《生命冊》

金宇澄,《繁花》

蘇童,《黃雀記》

(以得票多少為序)

第十屆茅盾文學獎獲獎篇目(2015—2018)

《人世間》(梁曉聲)

《牽風記》(徐懷中)

《北上》(徐則臣)

《主角》(陳彥)

《應物兄》(李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