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諮詢個例——我為什麼只好一直做基層?

一大早,之前在地產集團時的小同事發來微信:我這些年,為什麼一直沒有得到升職和漲薪機會,我算不算遇到職業瓶頸了?

對於小同事的回憶閃現腦海,那是6年前,當時我是某地產集團人力總監,一個晨會時間,一位乖巧的學生模樣的女孩敲門進入我的辦公室,說是設計總監讓她給我送一份材料來。突然想起這正是一個月前複試通過的設計部門的資料員小王。小王很乖巧的模樣,這是她最明顯的特點,也是設計總監錄用她是最關鍵的理由之一,她的服從性和執行力一定不錯!

四年前,我離開這家集團公司,當時小同事已經在職近4年,她一直是設計部資料員,總監對她的評價是很適合做資料員,細緻、認真、聽話。我也很認同這個評價。


職業諮詢個例——我為什麼只好一直做基層?

我很驚訝於她的沒有任何變化,因為我知道6年期間,設計總監已經換了三屆。

那麼為什麼會出現這樣一個局面呢?

首先,我認為小同事缺乏職業規劃,她本來是建築學專業畢業,進入設計部門很對口。但是,小同事求職並沒有深度思考,只是海投簡歷,哪家先錄用就去哪家,然後對於資料員為起點,下一步的職業目標並不清晰。

正確的職業發展路徑應該是:資料員-助理設計師-設計師,同時在工作中要刻意學習設計技能,掌握設計技術,向著設計崗發展,爭取參與設計工作。

但是,小同事沒有這樣去想、去做。經過與她溝通,小同事認為我先做好資料員工作,等上級主動安排我去助理設計崗,然後我再逐步學習相應技能,所以這些年,她只是兢兢業業地完成好她資料員的職責和工作,能力方面沒有做任何拓展和提升。

所以,我告訴小同事,這種局面,不屬於職業瓶頸,也不是上級的問題,問題是你自己缺乏職業規劃,缺少自我管理,沒有明白自己想要什麼,怎麼去實現它,如何去付諸行動,一步一步達成。

如果想要得到升職或加薪的機會,不是等待,而是自己努力、爭取。

而且還有一個誤區,許多學生從象牙塔走出來,習慣了從小父母監管、老師管教,一旦步入職場,沒有了家長和老師的引導和管理,自己不懂得管理自己,所以,日復一日,處於一種停滯狀態,所以,幸運者一直做著基層工作,處於一個舒服區,更多的人被替代、被淘汰。

最終,這兩類人其實都是職場的失敗者,沒有任何核心競爭力。

其實,身邊小同事這樣的人數不勝數,他們職場幾十年一直從事基層工作,接納自己的不成長,每天完成一些事務性工作,拿著微薄的收入,心甘情願地做著小螺釘。

但願,小同事聽過我的分析和建議,可以打破自我,可以給自己設定目標,可以從困惑中成長起來,祝福她職業發展順遂,正如她所言:職業經歷不至於那麼蒼白。

但願,年輕人步入職場後,要有爬樓梯思維,不斷設定目標,不斷達成目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