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条与火锅背后的文化密码(二)

作为一个中国人,可以选择的面食,实在太多了。

比如我们武汉人,嗜吃碱水面,在面条的制作过程中,加入碱来去除面条的酸味,改善口感。这一加不要紧,把碱水面拉抬到了灵魂伴侣的高度。我们武汉人,吃热干面炸酱面汤面牛肉面,无一例外的,要以碱水面打底。

面条与火锅背后的文化密码(二)

以热干面为例,这是武汉的知名小吃,也是武汉人过早(吃早点)必吃的面食之一。香浓的芝麻酱,佐以萝卜丁、葱花和花生米,或再加些虾米,辅以芝麻油、酱油、辣椒油和醋,浇洒在已经煮熟并过冷过油的面条上,搅拌后实用,面条的爽滑筋道,加上佐料的香浓刺激,口感油润鲜美,令人欲罢不能。

和武汉碱水面在造型上的平平无奇不同,广东人的黄面显得更加天马行空。

广式碱水面,又称黄面,造型比前者要细和卷,口感爽脆弹牙,代表作有云吞面和竹升面。

面条与火锅背后的文化密码(二)

我虽不是广东人,但也钟情于云吞面。和热干面不同,云吞面是一种汤面,主角自然是面条与云吞。面条小巧精细,爽口弹牙;云吞口感润滑,肉香浓郁。再加以熬制好的清汤,搭配上若干青菜,色泽清丽,汤清味鲜,吃起来十分舒适。

相较于前者,北京炸酱面则夸张得多,一如北京爷们的嘴皮子一样。老北京炸酱面的面条较粗,吃起来很考验筷子功夫,配上菜码和肉酱,搅拌好了,吃起来十分过瘾,面条的筋斗地道,加上肉末的酱香浓郁,咀嚼起来回味无穷。流行于北京、河北以及天津等地。

面条与火锅背后的文化密码(二)

作为苏式汤面的一种,阳春面是江南地区的传统面食,流行于上海、苏州、无锡、扬州、高邮及淮安等地。其中,上海阳春面、高邮酱油面以及扬州阳春面相对有名。

对于一碗合格的上海阳春面,高汤、猪油,以及葱是灵魂素材。

面条与火锅背后的文化密码(二)

好的阳春面,可以达到制作过程悄无声息,素材平实无华,成品面白汤净,素雅中品出一番精巧的效果,与热络的北京炸酱面相映成趣。

而这些面食之中,山西面食可能是最夸张的一个,素材方面,山西面食不拘一格,高粱面豆面糕面玉米面荞麦面全用,而品种也多到令人发指,刀削面拉面推窝窝等等,多达280种。

面条与火锅背后的文化密码(二)

刀削面是其中的代表作,这是一款把行为艺术和美食文化完美结合起来的作品,师傅手捧面团,拿起刀片上下切片,切好的面片在空中飞舞,妖娆出一道曲线就进了锅子,配上羊肉汤,味道极其鲜美。刀削面并不讲究面条的外观,口感上有些厚薄不匀,但胜在手法的奇特与口感的丰满。

总之,在中华大地的任何一个地方,都不乏面食的存在,千年的积淀使得面条的魅力无与伦比,将简单的东西点化成曼妙的美食,是中国人的智慧所赐,更是文化记忆上的皈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