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基股份:今年業績大概率超預期,但光伏行業高增長時代已過去

【海通電新】隆基股份年度業績說明會20200423

整理人:小啊小的土豆

一、經營情況回顧:

1、19年:產銷量情況請參見公司年報;單晶硅片國內市場銷售佔比86%;

產能:硅片42GW,組件14GW;

組件功率:60片365-375W,72片435-450W

單晶市場份額:2019年65%,預計2020年85%;

2、行業發展情況:2019年國內總體平穩,海外快速增長,2019年超過1GW國家超過16個國家,新增裝機量120GW;2019年光伏招標報價中出現1.6美分的水平;

2020年疫情對短期需求產生波動,但全球能源向低碳發展趨勢不變,光伏前景依然廣闊,2019-2050

光伏發展最為迅速,年均增速9.1%,2050年光伏發電佔比從現在2%提升到22%;

3、2020年經營目標:硅片產能75GW以上,組件產能30GW以上;出貨量硅片58GW(含自用),組件20GW(含自用),營業收入力爭496億元;

隆基股份:今年業績大概率超預期,但光伏行業高增長時代已過去

二、硅片業務:

1、非硅成本:每年都有降本計劃,每年保持10%以上的非硅成本降低作為基礎目標;19年成本降低速度比較快,長晶、切割方面都超過25%,目前硅片成本已經非常低了,未來更側重於出片方面節約成本,用更細的線,但是還是通過出片率來下降,長晶方面希望也可以下降10%;

出片率:細線化目前已經在50μm甚至以下了,繼續細線化難度在提高,但是硅片的良品率有還有提升空間,如果從93%提高到95%,會顯著提高出片率;

薄片化:175已經在市場上慢慢佔據主流,所以以主流規格來報這個價格,要看不同技術對厚度的容忍度,PERC目前看來最薄大概在160μm,再薄可能影響性能;175向160μm推進,需要整個產業鏈配合推進,如果跨度太大可能會導致碎片、良率等風險加大,逐漸推進風險就會比較低;

2、產品結構:158:166,目前大概7:3,每個月都在變化,166比例在提升,預計到年底今年Q4 166佔比可能會超過158;156和158長晶上是一樣的直徑,主要是切片的變化,生產沒有難度;

規格變化:156在快速退出市場,新上電池產能基本上都是166的,高功率更受到客戶接受;

定價:根據成本來的,166的成本比158貴幾分錢,售價稍微貴一點,兩者毛利率相近;

3、大硅片:硅片尺寸不重要,最重要的是客戶要什麼樣的組件,根據組件的尺寸倒推最合理的硅片尺寸,還要具有非常好的性價比;硅片尺寸並不是核心技術問題,並不會因為尺寸變化對技術造成太大影響;

166、210的未來有很長的探索過程,不同地區、環境對載荷要求不一樣,組件大小也是有區別的,目前觀點166是非常好的尺寸,在組件最佳尺寸、硅片最佳尺寸都劃一個合理性價比區間,166都在這兩個區間內,具有相當長的生命力;未來硅片尺寸會不斷隨著組件尺寸調整;
4、硅片價格:前期降價主要是供需變化,Q2情況短期雜多變,長期市場能看清楚,這一輪降價之後還在觀察競爭者的擴產進度,目前還在跟蹤調查中,市場需要消化反應;隆基自己的擴產計劃沒有太大的變化;

溢價能力:客戶生產出來的一致性更好、良率更高,品質上一直在做更好的提升;另外積極導入有價值產品,全面導入摻鎵產品,降低衰減;其他品質指標上也在收窄,對客戶產線幫助非常大,看上去硅片雖然是相近產品,但是對電池來講,穩定性和一致性對生產影響很大,隆基在這方面受到客戶認可;

5、合理利潤水平:毛利率主要還是由供需和競爭格局決定,不同的投資收益率會得出不同的毛利率,無法定義合理毛利率,要看對硅片廠的投資收益率如何界定,隆基認可市場導向競爭結果,沒有預設合理毛利率;

6、摻鎵硅片:隆基推出這個產品之後非常受歡迎,目前幾乎全部都是摻鎵的產品了,快速切換並且高度認可,摻鎵硅片成本更高只是傳言,不一定準確;

新產能可能更容易滲透摻鎵,但是老產能尤其熱場比較小的,摻鎵性價比可能會很差,這部分產能有望被市場淘汰;

7、隆基戰略:過去2個市場,1個是替代市場(替代多晶),1個是增量市場(行業增長);未來隨著多晶退出,隆基的增速可能不會向前幾年一樣,可能更多隨著光伏市場增長,以及單晶之間的競爭有關;公司認為需要有長期可持續發展能力,這種能力可以讓公司更長期的長跑;

三、組件業務:

1、價格走勢:

疫情影響海外光伏市場,包括印度、美國、歐洲,收貨收到限制,物流不夠通暢,人員無法施工,國內有些出口訂單在目前無法快速運到的情況下,需要找消化的市場,中國市場成為大家爭奪的重要市場,組件市場出現階段性過剩,產出大於消納,企業通過價格競爭拿到訂單保證正常生產經營活動

價格是否止跌和2個因素有關,1個是疫情發展情況,另一個是全球市場啟動時間,具體並不好判斷;

2、組件增長目標:

19年:是組件的調整年度,年初目標9.5GW,19Q1末-Q2初對目標做出調整,不追求銷量,更多聚焦於針對未來的能力建設,銷售結果與年初目標有一定差距;

20年:能力有所提升後製定的目標,受疫情影響光伏的形式發生比較大的變化,內部做了研討,20GW目標還是有很大概率、有信心實現,公告的目標和年初商定的目標沒有調整,看好國內和海外市場,現有訂單達到年度目標的40%(

推送可知約8GW),還有些確定性比較大的訂單在洽談中,大概有15、6個GW

通過去年的能力建設,有2個最重要的優勢,1個是產品領先,隆基440-445W產品非常受市場歡迎,組件產能還在快速提升爬坡,產品優勢全年都將有所體現,另1個是渠道和客戶認可的優勢,全球佈局非常均衡,在主要市場有比較大的客戶群體,觀念被認可,通過這兩個方面優勢,今年可以實現目標;

HI-MO 4產品佔比:60-70%;

組件國內外比例:去年有4.99GW的出口,國內自建+外銷大概3.2GW,出口佔到65%左右;今年計劃也是國內35%,海外65%,但是疫情變化後,更加側重國內市場,希望提升國內市場佔比;

3、疫情對下游市場影響:

美國、歐洲、日本、韓國總體疫情受控,影響不會太大;印度和中東是主要關注市場,其他新興地區今年風險比較大,疫情影響下國家匯率不一定穩定,風險加大;所以美歐日韓、印度澳大利亞是今年的重點市場;美國近期疫情惡化,分佈式開始停止,美國市場價格也出現下跌;

Q3歐美地區影響大概率會消除,但是拉美、印度、中東等地還需要進一步評估;

疫情導致一些地區的貨幣,對美元大幅貶值,表示了當地外匯不足,這種情況下購買中國產品難度會增加;

另外各國市場出的刺激政策更多的是促進就業,哪些政策有利,哪些政策不利,還需要評估,對就業來說,集中電站就業拉動不大,分佈式對就業幫助會更大,政策細節會不會關注到這些細節目前還不好評估;

長期來看光伏還是越來越有競爭力的產品,不管疫情對影響多大,長期發展趨勢不會變,各國不會長期開倒車,各國更好的進行全球化佈局,所以疫情對光伏的影響只是短期過程;

4、全球化產能佈局:

越南生產成本與中國接近,在貿易衝突局面下,不同國家地區設置產能消解企業經營風險;越南光伏3GW電池+6.5GW組件,古晉到今年底3GW電池,隆基海外產能就有6-6.5GW的電池和組件,在產能體系中佔20%;

5、BIPV:

目前已經有一條產線建成試生產,下一代產線也在研發之中,下半年將推出來新一代BIPV產品;


BIPV模式:公司整體做方案交付,與業主溝通,建築建設過程中將BIPV直接置入建設,交付時候是完整方案,隆基與建築公司合作交方案;

成長性:公司抱有很高期望,希望在5年內做到年收入100億;

6、技術路線:

電池技術路線:公司對太陽能技術高度關注,對PERC+、TOPCON、異質結都有深入研究目前看PERC技術是現實條件下最有競爭力的技術,其他電池技術路線還需要完善與突破,有突破之後來跟PERC對比,如果有性價比才可以替代;

組件技術路線:公司疊片18年就開始做,去年建了500MW技術領跑者,用的都是自產疊片產品,目前有不大的疊片產能保持正常生產,沒有擴張疊片計劃;拼片目前也沒有計劃,無縫焊接也是在18年就發佈過產品,但是沒有投入量產,主要還是性價比上沒有看到顯著的價值,所以還在繼續評估,但是無縫焊接是可以跟現有產線兼容的,升級這種產品非常容易;

7、電池片自供比例規劃:電池技術不斷變化,與組件聯繫越來越緊密,比如SUNPOWER的IBC技術,電池和組件無法分割,依賴與電池與組件的融合度,融合度高的技術路線,電池與組件難以分割,現在的電池組件是可以分割的;

隆基在電池組件配比結構上,堅持不領先不擴產的原則安排計劃,現在電池大概佔組件的2/3,現有項目推進中,之後還沒有計劃;

8、管理模式:事業部制,嘗試團隊獨立管理,但由於業務不是很寬,管理層也都參與到事業部中,隨著規模擴大,希望加強事業部的獨立性,從管理者向經營者轉變,產生更多的經營性幹部;

四、其他問題:

1、資本開支:正在準備發債,希望今年收入可以增加50%,價格下跌過程中,銷量增速要大幅超過50%,因此必然進行資本開支,一方面在進行發債,另一方面還有個預案,如果發債不順利,將調整資本開支節奏,保證公司穩健發展;

20年計劃資本開支包括雲南3期、西安電池、咸陽嘉興組件等,預計支出130億;

2、應收票據:根據新的會計準則,應收票據用於背書轉讓部份要重新分類到應收票據融資單獨列出來,年初應收票據43億,年末分出來8.29億應收票據融資,應收票據裡有45億;

3、存貨管理:Q1存貨增加比較多,和目前發展狀態相關,隆基在3月份1個月的生產量達到1.5GW,組件發出還沒有確認收貨,確認到存貨當中;產能快速提升,銷量增加,天數不變的話,存貨也跟銷量同比例增加,疫情影響一些客戶訂單延遲提貨,所以天數也增加了;改善原則還是需求變化、生產變化、供應鏈變化做更細化的匹配管理,對市場做出更快速反應,產線做出更優化的生產排布,採取了一些信息化手段,會很快找到辦法最大限度降低存貨,總體來講進入組件業務之後、包括海外佔比提升,存貨增加是不可避免的,海上物流就有40天;

4、現金流:供應商賬款,組件業務的BOM材料,在成本中佔比非常高,上下游之間的賬期會導致應付款變大,組件佔比越高,應付款就會越大,反應了企業的規模與地位;

19年現金流改善:18年現金流差,不管是地面還是分佈式,都沒有去融資,拿自己組件去建電站,現金流壓到了固定資產中了,雖然現金流不好看,但是資金成本非常低;19年開始就沒有建電站了,18年電站陸續出售,現金流陸續回收;另外在19Q4經營現金流增加41億,包括前期賣出去的電站回款,還有一部分是海外EPC回款也有8億,所以19年現金流比較好看;未來電站模式依然不會自投,做方案解決商與承包商,保持目前業務模式;

5、應付賬款:給供應商的賬期是60-90天,賬期到了銀行存兌匯票形式支付,應付賬款19年年末比年初增加13億,跟公司業務規模的擴大是相符合的,沒有把供應商賬期延長;

6、Q1增加合同資產項目:合同資產主要是由於會計準則變化,對履約有風險的應收賬款調整至合同賬款;對公司來說首先是電站補貼,如果沒有進入國補目錄,會計上認為存在風險,電費有11億從應收賬款中調至合同資產;第二部分EPC質保金,調至合同,有2.5億;第三組件銷售質保金,有3.1億調至合同資產,合計16.7億;

7、研發費用與研發投入差異:對研發費用、研發開支兩個科目存在歧義,核算上,所有研發的支出都會在研發投入科目歸集,之後再分入不同科目,第一類有的費用化,第二類如果是中試線,則是成本歸集,研發中試出來形成產品,賣掉之後,就計入營業成本,第三類如果形成無形資產,則最後資本化了;

8、回款情況與賬期:國外組件分2部分,1是分佈式,回款賬期短,基本沒有賬期,先款後貨;2是地面電站平均賬期45天;國內平均90天;硅片一般10-15天賬期比較短;

9、大股東股權質押率29%:從質押數量上看,佔總股本10%多點,在上市公司中比較小,李總也沒有其他投資項目,不需要太擔心;

10、現金分紅方案:10股派發2元,目前光伏行業特點技術進步產業升級快,全球化推廣快,單晶份額還在快速份額中,企業處於快速發展階段,前期也公告過投資協議、擴產計劃,2020年還在重點推進,分紅方案符合發展方向,並且比較穩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