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高院召开全省法院“基本解决执行难”工作暨执行长效机制建设情况新闻发布会

今日上午,四川高院召开了全省法院“基本解决执行难”工作暨执行长效机制建设情况新闻发布会。会上,四川高院党组成员,执行局局长赵勇对全省法院“基本解决执行难”工作暨执行长效机制建设情况进行了发布。

四川高院召开全省法院“基本解决执行难”工作暨执行长效机制建设情况新闻发布会

“基本解决执行难”工作成效如何?

执行长效机制建设情况如何?

下一步工作打算是什么?

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四川高院召开全省法院“基本解决执行难”工作暨执行长效机制建设情况新闻发布会
四川高院召开全省法院“基本解决执行难”工作暨执行长效机制建设情况新闻发布会

“基本解决执行难”工作相关数据

  • 2016年至2018年“基本解决执行难”工作期间,全省法院共受理各类执行案件98.13万件,结案93.09万件,执行到位1495.7亿元。


  • 三年累计发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53.89万例,限制消费85.52万例,限制228.74万人次购买机票,限制18.19万人次购买动车、高铁票。


  • 三年间,网络查控系统共为205.62万件(次)案件提供查询冻结服务,查询到存款1156.24亿元,提起金融机构、不动产登记、工商股权、民政婚姻、公安户籍、公积金账户查控1989万次,收到各类反馈信息1448万条。


  • 严格按照“网络拍卖为原则、传统拍卖为例外”的司法拍卖新模式,开展网络司法拍卖14.34万件,成交额388.46亿元,溢价率239.07%,为当事人节约佣金13.46亿元。


  • 在编执行干警三年翻一番,达到3552人,占比在编干警的18.14%。执行员额法官达到938人,基本实现“1+1+1”【即 “1+1+1”:指执行团队配备上实行1名员额法官+1名法官助理+1名书记员(法警)的搭配模式。】的标准配备。


  • 坚持刀刃向内,保持对“消极执行、选择性执行、乱执行”行为的高压态势,开展3次全省巡查,检查案件9400件,促使执行程序、执行行为更加规范。

执行长效机制建设情况

2019年是完成“基本解决执行难”目标后巩固成效的第一年,同时也是长效机制建设开篇布局的第一年。四川法院执行长效机制建设情况如何呢?

一是坚持法院主办、内外联动,巩固综合治理大格局。推动全面依法治省委员会出台《关于加强综合治理 从源头切实解决执行难问题的实施意见》,近期将下发全省。推动省人大、省政协深入调研执行工作,对执行难综合治理提出意见建议。区域联合惩戒措施运用力度不断加大,“点对点”查控系统进一步完善,2019年,全省执行联动部门共为22.44万件执行案件提供查询冻结服务,反馈各类信息465.9万条,协助惩戒失信被执行人40余万人次。

二是围绕工作主题、把牢抓手,实现指挥中心实质化。贯彻“实”的工作主题,在诉讼服务大厅建立执行窗口,有效解决当事人会见法官难、递交材料难等问题,实现前后台合理分工。绝大部分法院实现每周通报、每月分析,启动预警提示工作,较好解决 “三统一”管理不深入问题。全省法院按照案件繁简比例、事务分段责任,科学配备执行力量,用约20%的执行人员办理了约60%的案件,案件办理繁简堵车的问题明显改善,执行案件办结周期缩短1/3。

三是聚焦办案主业、持续攻坚,打赢案件质效翻身仗。受理执行案件46.31万件,在案件总量中占比首次超过1/3。“3个90%、1个80%”核心指标持续高位运行,终本案件合格率、执行信访办结率两项指标并列全国第1位;有财产可供执行案件法定审限内执结率排全国第7位。全省执行整体质效也进入全国前列。

四是把握为民主线、克难攻坚,保持专项行动常态化。认真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常态化开展“司法大拜年”“失信大曝光”“执行大会战”“拒执大打击” 等专项行动,顺利执结一大批涉民生案件;对一批典型失信被执行人坚决予以公开曝光、罚款等惩戒措施,拘留5216人,移交公安追究刑事责任389人,判决84人。全省执行信访率由3.61‰下降到1.92‰,最高法院挂网督办涉执行信访案件数由177件减少为95件,人民群众满意度切实提升。

五是突出管理主责、刀刃向内,推动纪律作风再提升。压实局庭长抓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一岗双责”,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锤炼忠诚干净担当的执行队伍。严厉打击消极执行、选择性执行和乱执行等情形,对违规传统司法拍卖案件进行“一案双查”,专项督查长期未结、违规终本、案款发放拖延等案件,确保执行工作风清气正。全省法院主动梳理执行工作廉政风险点,筑牢预防为主、强化监管、坚决处理的拒腐防变防线。

四川高院召开全省法院“基本解决执行难”工作暨执行长效机制建设情况新闻发布会

下一步工作打算

四川高院召开全省法院“基本解决执行难”工作暨执行长效机制建设情况新闻发布会

一是深化综合治理执行难工作大格局,不断完善信息联查、失信联惩、共防共建的联动机制。进一步整合党政主导的大格局力量,构建联查联控信息网,积极对接公安、国土、住建、工商等部门,尽快完善共享查控系统和联合惩戒体系。进一步汇聚政法系统的大格局力量,体现执行工作强制性,疏通解决与公安、检察机关的配合问题,统一立案标准,建立常态化打击拒执犯罪工作机制。进一步凝聚法院内部的大格局力量,促成全院工作一盘棋,积极引导当事人申请财产保全,大力推进“保险+保全”模式,为顺利执行打好基础。强化司法程序内部诉源治理,将矛盾化解在庭审程序。

二是深推执行指挥中心实质化运行,全面构建上下一体、内外联动、优质高效的管理体系。科学配置执行力量,优化要素投入结构,彻底将执行法官从繁琐的事务性工作解放出来,专人专事、各司其职、提高效率。切实发挥“移动执行”作用,做好外网与内网数据交互,节约执行办案的时间成本、人力成本、经济成本。科学制定真正有别于审判条线、如实反映各个岗位工作量的执行单独考核机制。统筹安排、指挥调度辖区执行力量,协同处置执行办案中暴力抗法等突发事件,组织开展协同执行、提级执行、指定执行,集中开展拘留、腾退、搜查等大型执行活动。

三是深谋“三分”办案机制落地,巩固健全繁简分流、流程分段、规范阳光的长效机制。坚决杜绝执行干警同时参与执行实施案件和执行审查案件合议庭的现象。因地制宜组建繁简办案团队,在集约查控后对案件情况进行全面分析,根据财产信息、关联案件信息对案件科学分流、规范办理,通过提升执行效率来检验繁简分流成效。全面试点执行指挥中心实质化运行支撑系统,给予分段办案技术支撑和系统支持。重视财产评估、议价询价、网络司法拍卖、案款管理发放等事关人民群众权益的重点工作。

四是深植司法为民理念,努力建设一支党和人民信得过、靠得住、能放心的执行队伍。深入开展“坚持党对司法工作的绝对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专题教育。针对全省法院推动工作暴露出的问题短板和薄弱环节,定期推出培训资料。遴选有拼劲、有能力、愿学习的业务骨干到上级法院帮助工作。严格落实“三非”机制,认真开展“一案双查”工作。拓展执行公开的广度和深度,主动引导当事人使用“阳光执行”小程序,接受监督。邀请代表委员参与见证执行等方式,实现代表委员联络工作全覆盖。通过各级主流媒体、新媒体、自媒体多频次、多角度、大范围的宣传和法院自身对典型案件、先进人物的宣传,营造了较为宽松、相对良好的社会氛围。

新浪微博:@四川高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