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皇帝的厕所用品真能拉动GDP?

要论明朝里崇尚节俭的皇帝,那么明孝宗朱祐樘必定在内。他宽厚仁慈,躬行节俭,勤于政事,任用王恕、刘大夏等为人正直的大臣,努力扭转朝政的腐败状况。

在位初期,由于地方灾害不断,黄河决堤,流寇此起披伏,地震、飓风、雨雪冰雹接连奏报,确实让这位新皇帝耗费心神。但他以身作则,躬行节俭,裁撤抑制织造、土木、法事、传奉等事,对官吏的居室、车马、服食之类超出规定、过于奢靡的进行禁止。其中,有一件关于擦屁股的事就让后人津津乐道。

明朝皇帝的厕所用品真能拉动GDP?

明孝宗绘图

当时,皇宫里面供给皇帝上厕所擦屁股用的物品,是四川野蚕所吐的丝、织成的丝织品,大小如同纸张。每次皇帝使用完就丢弃了。结果一名宫人把皇帝丢弃的擦屁股丝织品进行回收,清洗缝纫、做成了门帘。大概也是这名宫人觉得丝织品就这样丢弃太过可惜,想废物利用。

明朝皇帝的厕所用品真能拉动GDP?

有一天,皇帝看到门帘后询问情况,八成是没想明白擦屁股的怎么变成了门帘。宫人据实回答,皇帝不由感叹道,“如此丢弃,确实可惜!”,便下诏用纸张代替,要求四川停止进贡此物。

过了一年多,四川官员上奏表示,野蚕近年来不再吐丝结茧,依靠织造此物为生的村民,没有生计来源、流离失所。皇帝只好下诏恢复进贡,第二年野蚕又恢复如初。

这事放在当时,绝对是爱民如子的典范,明孝宗此举出发点也绝对是为了节俭,甚至在原先网络的流传中,成为了拉动当地GDP的工具。

但是他没想到,此举却断了当时不少太监和官员的财路。从奏表中就可以看到,为了让宽厚仁慈的孝宗继续使用,官员谎称百姓因此流离失所,那么这用来擦屁股的丝织品,官员在其中又到底有多少空间可以进行盘剥呢?

明朝皇帝的厕所用品真能拉动GDP?

下面我就结合一些历史记录来进行推敲,推敲之前,先说下桑蚕织造一事的背景。

大约在3300年前,古蜀王就推崇栽桑养蚕,到了南宋时期,由于皇室南移,南方的桑蚕织造就比北方的重要性提高了不少,四川一带和江南一带并驾齐驱。到了明朝,四川的成都府、嘉定府(乐山)、顺治府(南充)是比较著名的织造产地。

明朝皇帝的厕所用品真能拉动GDP?

桑蚕业

那用来擦屁股的丝织品价值多少?

万历年间,人文地理学家王士性喜欢游历,在记录见闻的《广志绎·卷五·西南诸省》中提到,“蜀锦一缣五十金,厚数分,织作工致,然不司衣服,仅充裀褥之用。只王宫可,非民间所宜也。”意思,一匹上好的蜀锦,售价50两黄金,仅作为织造坐卧垫具的材料,只有王室贵族所用。那兑换成银子值多少?

从《明史食货二》“於是户部定:钞一锭,折米一石;金一两,十石;银一两,二石。” 看,朱元璋时期,金银比价在1比5;从《十六至十八世纪国际间白银流动及其输入中国之考察》看,1580年(万历年间)的金银为1比5.5。说明这段期间内金银兑换比例较为稳定,一匹上好的蜀锦也就售价在250两白银左右。

明朝皇帝的厕所用品真能拉动GDP?

蜀锦

那同时期,其他织造产品价格呢?孝宗时期的没找见,先看看万历年间的潞绸,当时朝廷坐派潞绸15000匹,用银80064两,一匹潞绸的官方采购价5.3两左右;《宛署杂记》记载的万历年间各类苏杭丝织品民间售价基本在0.4~1.3两白银之间,高档丝织品会有浮动,中低档基本持平。

为何两者差距如此之大?我推测是孝宗年间,四川和山西一样还是女工织造,到了万历年间,丝织业中心在苏杭确立,织造手工场的开设、织机的推广让丝织品的成本降低。

再看毛织品,孝宗年期,西安府知府严永浚上奏称,“原先彩色毛织品任务总共49匹,先加派生产了二十五匹,买办物料及雇佣巧匠,各类费用耗银二千余两”,说明毛织品当时1匹官方采购价至少在80两以上。

由上,我只能大致推断孝宗时期,四川在没有手工工场的情况下,一匹丝织品的官方采购价在5~80两之间,至于250两的蜀锦应该算是奢侈品一类,有价无市。而孝宗皇帝擦屁股的可能更低,因为野蚕丝和家蚕丝不同,家蚕丝细腻、吸色能力强,野蚕丝粗糙,吸色能力差。

明朝皇帝的厕所用品真能拉动GDP?

家蚕(左)、野蚕(右)对比

要不是野蚕丝吸湿、韧性方面优于家蚕丝,我估计这种质地粗糙的都不会用于进贡。毕竟皇帝使用时,万一手指捅个窟窿、或者拉稀浸透了沾了一手,不得大发雷霆才怪。

那换成纸张又是多少成本呢?

宋代以后,造纸基本2尺见方,厕纸在明朝由宝钞司负责印制,不是宝钞提举司,虽然只差两个字,但一个印厕纸、一个印钞票,谁让别人能举呢!

明朝皇帝的厕所用品真能拉动GDP?

厕纸示意图

宝钞司主要向各地收购稻草、石灰和木柴,然后再用特殊秘法制成晾干,厕纸呈淡黄色,绵软细厚,裁剪后长宽三寸左右。对于这个厕纸的成本,没找到历史记载,我只能再次翻阅《宛署杂记》了,万历年间各类纸张(100张)民间售价基本在0.2~0.7两之间。由于造纸业在明朝已相当发达,所以推测售价上浮动不大。

换算对比:现在开始换算,一尺丝织品(约13米长、1.4米宽)约18.2平米,每平米0.2~4.4两,即200~4400文;一张纸(约0.67米见方)约0.45平米,每平米4~16文。可见丝织品的官方采购价远远高于纸张,低则10倍,高则1000倍。厕纸是个好东西啊,要不然丝绸我可用不起。

那谁又在其中层层盘剥?

当时,孝宗的内库叫内承运库,主要用于皇帝的日常花销,结果支用银两累积数百万,而且没有账簿,期间转运国库400余万两到内库使用,负责管理的人随意支取,如此之多的白银用在何处?

太监:明朝管理皇宫中一应日常生活所需的采办机构是内官监,内官监采购设立名目,皇帝又会派出太监到各地监督采办事宜。加上明宪宗开始,皇帝任命传奉官进献财务,弥补财政不足,不少太监从中揩油。孝宗时的太监李广,蛊惑孝宗,假借诏旨授予自已传奉官,各地争着向他进献财物;万历年间的山西巡抚吕坤在《陈天下安定疏》也提到,内监孙朝到山西监督,结果“捆打平民,索取绸缎毡绒”,导致县官乞求休假躲避。

明朝皇帝的厕所用品真能拉动GDP?

宗亲贵族:历来帝王在日常用度方面都比较奢靡,其实自身消耗不多,主要用于赏赐。光是土地方面,各类宗亲贵族基本上百顷,可见一斑。为了满足宗亲贵族的日常需求,大规模采购压任务给地方。

地方官员:为了敛财和官位,明朝中期开始,官场逐渐成为贪污的根源和权权交易、权钱交易的市场。明孝宗和李东阳的一段对话,也可以管中窥豹,李东阳当时去山东祭祀孔子,结果当地大旱,流民众多、军员空虚、粮食见底,明孝宗大感吃惊,刘大夏谈到,地方征敛无常,广东香药、广西木材采购都是数以万计的白银,军队将领克扣一半以上的军粮。

所以,擦屁股这事推测是太监以皇室御用为名,大肆提高官府采购价,实际以次充好,地方官员在采购的基础上再“加派”任务,用于进献贿赂采办太监和各级官员,层层叠加之下,也许成本不到1两银子野蚕丝帛,摇身一变成为数十两的上等佳品。

如果换成纸张,百余文再怎么也不会到数十两之多,毕竟没有丝织品那般精致、盘剥空间大;采购价要是定低了,量又不够多,岂不是亏本的买卖,最终,在太监、官员的窜通下,上好的皇家御用擦屁股丝帛又回来了。

现在想想10两银子的鸡蛋和3000两银子的补丁,也算是清朝内廷的效仿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