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同桌是画家

是线条与色彩的世界

是阳光灿烂明丽神奇的美妙家园

线是他的琴弦

色彩是他的音符

弹奏出的是现代艺术的美妙旋律……

——作者题记


在平凉,画画的人不少,但是被中国美术家协会吸纳为会员的不多,我知道的好像只有三个:蒋志鑫、陈龙、王永福。在他们三个人当中,王永福我是最熟悉并了解的画家,因为他是我初中同班同学,还是同桌。

我的同桌是画家

王永福竹海写生

我的同桌是画家

王永福

我的同桌是画家

王永福画作

因为就在我们同桌那会儿,他已经开始喜欢并画画了。那时候,喜欢画画的同学不多,我们的梦想大多是考上大学离开农村。当然,能考上大学的实在是凤毛麟角,能考上中专的也就十多个人,我有幸被平凉师范录取,而我的同桌永福则走向社会,我还是学生,他已经是县地毯厂的美工了,给地毯设计图案,在我看来这也是画画,在纯羊毛的地毯上“画画”。

我师范毕业后回到灵台乡下教书,和永福联系不多,几年后我调到文化馆,他也到电影院了,每天都能从电影海报上“见”到他。除了电影海报出自他之手外,小县城繁华街区的宣传橱窗里,我也常常见到他的“作品”,准确地说他画的那些宣传画不叫作品,因为那是工作,是谋生的一种手段。

人的一生总有许多的后来,我和永福也一样。后来,永福离开了小城灵台,到兰州去发展,我也到了平凉。这期间我们有好长一段时间很少联系,等到频繁联系的时候,永福已经让我刮目相看了,他不但把生意做得风生水起,彻底解决了为生活奔波的问题,更让我敬佩的是他竟然成了一个艺术人,一个画家,一个在省城甚至国内工笔画坛占据一席之地的画家。于是,我的心中充满了疑问,我问他鱼和熊掌是怎么兼得的?他笑着告诉我,刚到兰州那会儿生意上的事操心多,后来方方面面理顺了,生意主要由老婆打理,他的全部精力就放在了画画上。

我的同桌是画家

王永福画作

事实上也是,每次我到兰州和他联系,几乎大量的时间他都在画画。为了画好画,他很少应酬,他说要把画画好,必须以时间做保证。永福还说从我们同桌那时候开始算起,无论是从事什么工作,他从来没有放下画笔。为了不断提升自己,他还在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学习,每年都要安排一月左右的时间在西双版纳的竹林里写生,他先后12次走进云南西双版纳热带雨林写生、创作、体悟。他坦承西双版纳那茂盛而富饶的热带雨林所特有的神秘气象感染着他,也撞击着他的心灵。那里的一花一草,一树一木都使他心旷神怡,那些为自独秀的热带雨林景色,便成为他笔下线条的世界和色彩的海洋。在密林深处,芭蕉园地,直入蓝天的榕树和千纠百缠的藤蔓间,尤其是那一眼望不到边的竹林深深吸引了他,使他流连忘返。

为了开阔眼界,全国各地只要有他感兴趣的画展,他都去看。在他的生活中,除了画画还是画画,他已经很少操心生意的事了。

对画我不懂,而王永福的工笔画我只是看着好,这种好以我的理解就是不俗,看上去很美。因为工笔画是很容易俗气的,在工笔画中,很难展现出一个画家的才情,但王永福偏偏就在工笔画中展现出了他的才情,尤其是他画的竹子,其中《竹林映霞》《寻根》《和谐曲》《竹林映霞2》等作品都拿了全国大奖,都是中美协举办的展览。这些以竹子为题材的作品之所以能拿大奖,能获得业界的认可,以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博士生导师、中国画学会会长、当代花鸟画大家郭怡孮的话说,就是竹子那伟大的气节和高尚的品质让永福动之于真情了。永福痴迷竹子,在竹林写生一呆一整天,一画一个月,他热爱竹子,崇尚竹子,才能把竹子画好。郭怡孮还说,永福的作品以骨法用笔,造型上追求线于面之间的疏与密,虚与实,藏与露,曲与直的多重对比手法,在强调大画面营造的同时,细致刻画于细枝末节,充分表达了永福热爱自然,热爱生命和对大自然的憧憬及物我两忘的情怀。近年来,永福的作品在全国大展中屡屡获得各项大奖,可喜可贺,相信他必将成为中国花鸟画坛一颗耀眼的明星。

为了形成自我鲜明的艺术风格,在构图上永福的竹子采用满构图大场景,疏密相间,虚实互映,色彩设计则采用光影结合的手法,诙谐高雅,明快清新,用极具丰富内涵的线条和绚烂的色彩来表现物象,传达感情。

我的同桌是画家

王永福画作

其实这些年永福的作品拿奖不少,他几乎一两年或者三两年就有新的作品入围全国美展,每次看他的作品,感觉都有新的变化,这也说明他在不断地探索。中央民族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线描艺术研究会会长、中国工笔画协会副主席、中国现代没骨画派创始人李魁正先生,是这样评价永福的画作:自云南写生归来,王永福的作品面貌焕然一新,在注重写生的基础上赋予了花鸟画的一种现代绘画新语境,作品中不难看出他精工瑰丽中显精神,笔线婉转内见功夫,作品中花卉造型完美丰富,物象立意高洁雅趣。他的工笔花鸟画作品,是线条与色彩的世界,是阳光灿烂明丽神奇的美妙家园,线是他的琴弦,色彩是他的音符,弹奏出的是现代艺术的美妙旋律,他对中国绘画艺术的执著和悟性,终将成为当代优秀的实力派名家。

花鸟画大家的评价当然不乏溢美之词,但永福显然已经走出了“小我”,通过自己的努力引起了名家的重视。作为从黄土沟沟里走出来的画家,他已经很成功了。

一个人一生能干成的事情不多,永福不但把生意做成了,过上了无忧无虑的日子,更让我羡慕的是他成了画家,一个越画越好的画家。如今的他也有了许多“头衔”: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笔画协会会员、甘肃省工笔画协会副主席、甘肃省美协理事,甘肃画院、兰州画院特聘画家,平凉市美协副主席。

我的同桌是画家

王永福画作

作为他的中学同学和同桌,我还是挺自豪的。一些朋友们知道我和他是同桌后,就有人说那你能不能给我求一幅画,这说明永福的画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喜欢了。

就在前几天晚上,我喝完酒回家的路上,打电话问他干什么,他说在画室里画画。

一个画家,首先要把画画好,而要画好画,是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和心血精力的。这是永福常说的一句话,也是他不折不扣落实在行动上的一句话。

我很庆幸我有这样一位同桌,把爱好当成一生的事业去做。

来源:本文转自《平凉日报》(有删节),作者 李凡(平凉日报副总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