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禅:你到底是真傻还是假傻?

上一次鸮胖讲吕布,后台收到了不少朋友的私信,还想了解有关三国时期的人物。今天趁着愚人节,鸮胖就来讲讲三国时期的愚人。你们心目中排名第一的愚人,是谁呢?鸮胖觉得,非刘禅莫属。在这多说一句啊,如果你们还想听哪位名人的故事,欢迎给鸮胖留言,我会尽我所能安排。

咱们来说说刘禅。咱们之所以认为刘禅是愚笨的,主要还是受到《三国演义》的影响,而且不论是老版《三国》的电视剧,还是新版的,刘禅的形象都给鸮胖一种蠢萌蠢萌的感觉。但实际上,鸮胖觉得,刘禅的“愚”,是一种假愚,不能说大智若愚,但至少不是个铁憨憨。重申一下啊,这是鸮胖的一家之言,毕竟品评人物,观点和角度不同,得出的结论也不同,所以还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

刘禅:你到底是真傻还是假傻?

刘禅:是真愚还是假愚

书中记载的,刘备有三个儿子,长子刘禅、次子刘永、三子刘理。刘永和刘理在史书中记载不是很多,只是知道刘永是鲁王,后改封为甘陵王,刘理是梁王,后改封为安平王。要说这三个儿子谁最像刘备,确实不好分析,但刘备选择刘禅,除了嫡长子继承的不成文规定外,他还应该有自己的一番考量。

章武元年,刘备建立蜀汉政权时,在册封皇太子的时候,有这样一句:“使使持节丞相亮授印绶,敬听师傅。”其实就是给刘禅安排了一个教导他的老师。偏巧的时候,这个老师,是大权在握的丞相。君权和相权,是一对儿很难调和的矛盾。深谙政治之道的刘备,不会不知道。但刘禅是个仁厚之人,攻击力不会很强,所以不会和诸葛亮造成很强烈的矛盾冲突。这也是蜀汉政权能够延续下去最重要的一点。咱们且不说别人对刘禅这一点的评价,单说当事人之一的诸葛亮,他在劝名士杜微出山的时候,曾写过两封信,其中一封信,是这样说刘禅的:“天资仁敏,爱德下士”。如果没有任何语境,或者不是通读《三国志》之人,可能不会把这样的评价与刘禅联系在一起。像诸葛亮这样的人才,相信不会看错人,如果不是刘禅的仁敏,诸葛亮也不会倾尽一生,用一身的才学错付一个蠢笨之人。也正是因为刘禅的仁厚,所以咱们可以看到,刘备死后到蜀汉政权灭亡,中间没有出现过很强烈的政治斗争。同一时期,曹魏有高平陵事变,孙吴有诸葛恪三族被夷灭。如果非要算的话,那魏延反叛应该是蜀汉政权内的白热化的政治斗争。但刘禅对这件事却没有放大化的处理,而是:

“既已名正其罪,仍念前功,赐棺椁葬之。”还让魏延入土为安。

刘禅:你到底是真傻还是假傻?

央视版《三国演义》的魏延

如果说仁敏不足以证明他不愚蠢的话,那对诸葛亮的态度,应该是他手段高明的体现。咱们先来看看,17岁的刘禅,接手蜀汉政权的时候,是个什么摊子。外部,宿敌魏国一直虎视眈眈;盟友东吴因为夷陵之战,成了势不两立的仇人。内部,精兵良将已所剩无几,雪上加霜的是,朱褒、雍闿、高定等数郡又先后叛乱。别说是几乎没有政治经验的刘禅,就是让刘备来处理,也不能得心应手。刘禅是否审时度势,鸮胖我不能肯定,但此刻他能做的,不是窝里斗,而是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最重要的力量,就是诸葛亮。所以他刚一继位,便公开谕下:“政由葛氏,祭则寡人。”在《三国志》的《诸葛亮传》中,也写道:“事无巨细,咸决于亮。”

虽然得到刘禅的支持,但诸葛亮也知道自己所处的尴尬位置,有王莽、曹操的例子在先,诸葛亮除了鞠躬尽瘁之外,也得考虑自己如何避免被推上风口浪尖。所以他犹如置身于深渊中的细钢索之上,每一步都战战兢兢,走错一步,万劫不复是小,身败名裂是大。所以诸葛亮也高明。他选择远离政治中心,朝政自己不全权把控,选择北伐。如果将北伐看成兴复汉室之举,不如将它视为君臣之间的默契大考验,看看刘禅能否明白诸葛亮的一番苦心。历史告诉我们,刘禅看懂了。要钱给钱,要粮给粮,全力支持相父的北伐事业,几乎没有不满的神色。

诸葛亮辅佐了刘禅十余年,这段时间,刘禅也算是成长起来了。在诸葛亮死后,他逐步执掌用人的权利。在这之后,蜀汉暂时进入蒋琬、费祎时期。蒋琬,也可以算是诸葛亮的举荐。他曾对刘禅这样说:“臣若不幸,后事宜以付琬。”刘禅也没有完全托付,而是慢慢尝试。先拜蒋琬为尚书令,尚书令本为主管宫中秘书班子的主要负责人,看似实权很大,但西汉旧制,尚书令之上还有“录尚书事”一职,只有加封这个职位,才算掌握实权。蒋琬没有一下获得“录尚书事”的职位,所以可以算是试用期,试用期期间,让他试着管理全国军务,可以说是名不正。大约三个月之后,又封他为“行都护、假节、领益州刺史”。注意这些词,首先,行,就是行动的行,是代理的意思,都护,是管理军队。“领”,就是“兼领”,用较大的官职兼领另一个较小的官职。这其实是蒋琬的“名”在逐渐符实,但也在试用期。又过了三四个月,正式封他为“大将军、录尚书事”,算是彻底地将全国军务交给了他。

刘禅:你到底是真傻还是假傻?

央视版《三国演义》中的蒋琬

后来,蒋琬身体不适,主动提出要把部分职权让与费祎、董允,刘禅表示支持。咱们暂且不受董允,就说费祎。他早些年是刘禅太子府的官员之一,可以说是刘禅的亲支近派。但就算亲信,也没有完全交托,在蒋琬生病期间,他让费祎暂代尚书令一职,后来逐渐放权。

刘禅也真的能做到用人不疑,放心大胆地让蒋琬和费祎主持朝政。蒋琬当政期间,诛杀魏延有功的长史杨仪,跃跃欲试想接替诸葛亮的位置。刘禅抉择再三,选择了蒋琬。后来杨仪多次口出怨言,被削职流放至汉嘉郡。但他仍不自省,又上书诽谤,言辞激烈,最后下狱,自杀身亡。

其实刘禅形象最为人诟病的,当属乐不思蜀。这个故事《三国演义》中已经描述的绘声绘色了,鸮胖就不在这里多加赘述。但咱们如果站在刘禅明哲保身、保护臣民的角度来看,是不是又是另一种解释了?刘禅明白蜀国的地位和他自己的处境,所以他选择了装疯卖傻,保全自身,尤其是保全了一帮追随他的臣民。《三国志集解》中,引明代文学家于慎行对乐不思蜀的评价,鸮胖觉得比较中肯:“刘禅之对司马昭,未为失策也……思蜀之心,昭之所不欲闻也……左右虽笑,不知禅之免死,正以是矣。”

700多年后,类似的事件也在上演,只不过结果却是大相径庭。这一次的主人公,是咱们熟悉的词人,李煜。一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断送了卿卿性命。如果用忍辱负重来形容刘禅此举,是否能淡化一些投降导致的亡国的阴霾呢?

刘禅:你到底是真傻还是假傻?

乐不思蜀漫画

其实对于刘禅的评价,陈寿所说比较中肯:“素丝无常,唯所染之”。

用“素丝”来评价,较为贴切。所谓“素丝”,就是没有任何加工的丝织物,那就可以说近朱则赤,近墨则黑了。在诸葛亮、蒋琬、费祎时期,他还能做到亲贤臣,远小人,但蜀国人才逐渐凋零,身边多剩小人,姜维也难堪大任,他自然也会成为昏暗之君。所以,与其说刘禅愚,不如说他生不逢时。他本不负秦皇汉武、唐宗宋祖的政治才华,再加上形势紧迫,刘禅能延续蜀国40年的国祚,最后还能保全境内臣民,已经算超额完成刘备的嘱托了。可能是罗贯中的尊刘抑曹的理想破灭,也可能是君子恶居下流的思想作祟,让刘禅的形象,蒙上一层阴影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