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态度营销分享」营销即战争——《战争论》的启示

市场是没有硝烟的战场,营销即战争。在这场战争中,敌人就是竞争对手,顾客就是要占领的阵地。战争思维无时不在影响着我们的营销之战。
 
「态度营销分享」营销即战争——《战争论》的启示

市场是没有硝烟的战场,营销即战争。在这场战争中,敌人就是竞争对手,顾客就是要占领的阵地。

正如我们之前文章中写到的那样,任正非的商业思维便是用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战争思维,并据此缔造了“华为模式”,任正非是用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企业家。

这里介绍一部外国的军事理论经典《战争论》,来看看《战争论》的军事理论如何应用于营销实践。

「态度营销分享」营销即战争——《战争论》的启示

《战争论》

《战争论》是普鲁士军事理论家卡尔·冯·克劳塞维茨创作的一部军事理论著作,首次出版于1832年。

《战争论》被誉为西方近代军事理论的经典之作,是军事思想史上自觉运用辩证法总结战争经验的战争理论经典,为近代西方军事思想体系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被誉为“战略学的《圣经》”。克劳塞维茨因此被视为西方近代军事理论的鼻祖。

在《战争论》中,克劳塞维茨揭示了战争从属于政治的根本性质,认为战争是政治通过另一种手段的继续;指明了人的因素尤其是精神力量对于战争胜负的作用,认为统帅的才能、军队的武德等是作战的关键;阐述了战争的性质有向民众战争转变的历史趋势,对民众战争的地位和作用作了充分的肯定;探讨了战略和战术、进攻和防御、战争的目的和手段之间的辩证关系,提出了集中优势兵力歼灭敌人等理论。

「态度营销分享」营销即战争——《战争论》的启示

【集中优势兵力原则】

卡尔.冯.克劳塞维茨:“集中优势兵力。不论在什么地方都是应该首先和尽量争取的。”“必须在决定性的地点把尽可能多的军队投入战斗。没有任何原则能象兵力原则这样处于根本地位。”

拿破仑说过:“数量上处于优势的部队的战争艺术在于,要在进攻点和防御点投入更多的兵力。”

应该讲,这是一种自然规律和法则。但国人历来喜欢“四两拨千斤”、喜欢唱“空城计”,其实这是一种投机取巧的思维。而西方思维尊重事实,更加倡导“千斤拨四两”和投入“范弗里特弹药量”,做饱和攻击。

一般来说,如果想进攻成功的话,应该在进攻地点至少投入敌方的3倍兵力以上。

「态度营销分享」营销即战争——《战争论》的启示

【战略决定成败原则】

卡尔.冯.克劳塞维茨:“政治家和指挥官做出的首要的、最高的和最有深远意义的判断,是确定他们正在进行的战争的战略形式;既不能做出错误判断,又不能试图使其同本质背道而驰。”

如果没有明确的战略,你就根本不知道如何配置资源,包括时间资源和精力资源的投入。没有资源的配置就根本没有可能做什么“计划”。也就没有实现计划的事项或路径,即“流程”。

在动手制定计划和流程之前,你必须首先审视战略是否正确、是否合适。必须弄清楚企业的资源和能力是否能够满足这种战略的要求。

否则,战略错了一切都是错。对于一家企业而言,没有什么比战略上的出错更危险了。

很多人说“细节决定成败”,“执行力决定成败”,这是误判。决定成败的是战略,细节也必须符合战略,合乎战略的细节决定成败。

「态度营销分享」营销即战争——《战争论》的启示

【营销战的四种战略形态】

如果把营销战比作进攻一座山的话,营销战场中你通常会有四种战略形态的选择,即进攻战、防御战、侧翼战和游击战。

如果你想穿越这座山,就得打一场营销进攻战。

假如停止进攻下山了,那你就需要打一场营销防御战。

如果你在山间迂回,不断从侧翼骚然,那么你在进行的是营销侧翼战。

如果你在山下盘桓,那么你打的就是营销游击战。

进攻战中你最好寻找一处山谷或山隘作为突破点。但是,战斗将会打得非常艰苦,付出的代价也会很高,因为领先者通常都有能力进行猛烈的反攻。

侧翼战通常也是最有效、代价最小的营销活动。

游击战中你需要找一处地带,既防守安全,又小得引不起市场领先者的兴趣。

「态度营销分享」营销即战争——《战争论》的启示

【营销防御战】

防御战仅适用于市场中的领先者。只有市场领先者才需要考虑如何进行防御。

防御战中最令人惊讶的一条原则是进攻自己,而不是进攻敌人。最好的防御策略是进攻自我的勇气。

公司的价值不在企业内部来源于企业外部,公司自己并不能成为领先者,只有顾客能让你成功。

防御者提高市场地位的最好方法,就是不断占领顾客的心智。防御者要不断开发出新产品和新服务,来取代已有的产品和服务,以此来巩固自己的市场地位。

竞争环境此消彼长,进攻自我可能会牺牲眼前的利益,却有一个最大的好处,就是保卫市场占有率,而这是打赢营销战的终极武器。

吉列公司就通过坚持挑战自我的策略,多年来一直统治着全球剃须刀市场,在很多国家,吉列已经成为“剃须刀”的代名词。

吉列的公司文化及其市场战略都是以其卓越的剃须技术为基础的。在其100多年的历史中,吉列开创了许许多多的行业第一:金·吉列于1895年发明了一次性剃须刀片,剃须刀架(1946年)、TracII双刀剃须刀(1971年)、Atra旋转头剃须刀(1977年)、Sensor弹簧剃须刀(1990年)以及“锋速3”3刀剃须刀。这些新产品的不断推出使吉列得以保持,绝对的市场占有率和较高的利润率。

「态度营销分享」营销即战争——《战争论》的启示

【营销进攻战】

进攻战适用于处于市场第二位和第三位的公司。其中最重要的原则是找到领先者的内在弱点,并向此弱点发起持续攻击,只攻击一点不及其余。

如果你没有获得绝对的优势,那就必须集中现有的资源,在决定性的关健环节创造相对优势。

进攻者要紧紧盯住领先者并弄明白,我要如何才能让他的市场份额减少呢?

营销战是心智资源的争夺战,人的头脑便是战场。一切进攻应在此基础上进行。你的武器应该是语言、文字、图象、声音、视频等,一切可以抢占心智的信息载体。

进攻战要尽可能在狭窄的阵地上发动进攻。只有在突破防线之后,进攻才能横向扩展,进而占领阵地。

任何强大的对手都存在着强势中的弱点,而且这个弱点往往是基因中带来的,无法消弭。

如当年占据统治地位的柯达,他的固有弱点是什么呢?那就是胶片都有固定的使用日期,而数码产品却可以永久保存。

「态度营销分享」营销即战争——《战争论》的启示

【营销侧翼战】

市场营销战中,最具创新性的形式是侧翼战。多年来,大多数重大的营销胜利都是侧翼战。

一次好的侧翼战应该在无人竞争的地区展开,即在蓝海市场展开进攻。

蓝海进攻,并不需要生产出现有市场上没有的新产品,只要你的产品中有创新或独特的部分即可。

营销理论把这叫做“市场细分”,即寻找市场空缺。侧翼战的要害在于,你必须第一个抢占某个细分市场。

假如一个山头尚无设防,一个班的兵力就可以把它打下来。但是假如对方已经设防,那么也许就需要一个团的兵力付出重大代价才行。

因此,侧翼战的关健在于策划和战术奇袭。

「态度营销分享」营销即战争——《战争论》的启示

【营销游击战】

营销战中,绝大多数的公司都应该打游击战。

一般来说一个市场中,每100家公司,只有1家应该打防御战,2家打进攻战,3家进行侧翼进攻,剩下的94家都应该打游击战。

毛主席说:“敌进我退,底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

游击战中你必须在市场上寻找一小块你足以防御的细分市场,要小得足以守得住。

这块细分市场应该大到足以生存和赢利,而又要小得不足以引起其他市场领先者的兴趣。

在CAD(电脑辅助设计)工作站市场,电脑视景(Computervision)公司比IBM 公司还强大。电脑视景在市场份额上以21∶19 领先于IBM 公司,这一优势成为电脑视景公司不惜一切代价必须保住的优势。这就是一种典型的游击战略。

正如战略一词在字典中的定义就是“针对敌人确立最有利的位置”,任何企业都应“先胜而后求战”。战争思维无时不在影响着我们的营销之战。

专注营销干货分享,欢迎关注、点赞、收藏、分享与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