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糖的時空旅行

人們對糖的生活依存度比較適中,既不像麵粉和大米那般不可或缺,也不像姜和蒜那般可有可無。然而,人類漫長的食糖史,早已讓血糖和糖元進化成為了人體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為什麼劇烈運動可以起到減肥的作用呢?因為各細胞中的血糖在劇烈運動後,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與此同時釋放能量,供給人體消耗。儲存於肝臟中的糖元不得不同步釋放,支持血糖的供給。當存量糖元消耗殆盡時,脂肪和糖元具有互轉功能,此時的脂肪會轉化為糖元供給人體能量所需。從而消耗脂肪,達到減肥的效果。

紅糖的時空旅行

優質的傳統工藝製作的紅糖


《詩經.大雅》中有“周原膴膴,堇荼如飴”的詩句,主要是為了歌頌周人的居所——周原這個地方好,不惜誇張地說,周原的荼(苦菜)也是甜的,直接顛覆味蕾的感受,把苦的說成甜的。現在不少前往周原旅遊的遊客,個個要親嘗當地苦菜的滋味,求證“堇荼如飴”的原始真偽,結果顯然是令人失望的。當然詩句的出發點是好的,積極向上,原意可能不是指物理學上的苦和甜,而是精神層面的苦中作樂,成語甘之如飴如出一轍,也是這個意思,不能較真。據此可知,糖最早是以飴的稱呼出現在史籍中,時間大概是三千年前左右的西周,糖無疑是眾多現代食品中的年長者。

在甜食日趨成為食品添加必需品漫長曆史長河中,伴隨著的人類對於含糖植物的不斷髮現和甄別。同時也不斷更新著植物糖類提純的工藝。僅全球甘蔗的種類就多達近百種,還有各種甜菜,不斷地優勝劣汰後一些高產高含糖的 品種,佔據了各個甘蔗盛產區的田間地頭。

依靠現代農業的高科技和基因技術、充沛的雨量、充足的光照,讓南美大地的甘蔗像這片土地的其他植物一樣豐茂茁壯,南美亞馬遜流域的甘蔗畝產已經達到7噸左右。印度撣邦的暖熱氣候讓這片土地同樣上演著甘蔗盛產的故事。我國的兩廣(廣西和廣東)地區也是非常適合甘蔗生長的 區域。然而,這些高產區基本都是直接服務於現代工業用糖,產業化程度較高,性質無異於大型養豬場的豬。而其他低產區種植的甘蔗,大多是作為滿足各地區糖類自給自足的種植和傳統紅糖製作工藝的傳承。比如江西的甘蔗紅糖,雲南的黑糖,先把甘蔗脫衣清洗——再物理壓榨取原汁——大鍋盛裝原汁——大火加溫蒸發原汁水分——水分揮發殆盡後冷卻。無添加、無摻雜的正宗紅糖就此成型,通過市場流通抵達千家萬戶。在缺醫少藥的漫長曆史歲月裡,充當著一些適應症的祛除先鋒,例,寒涼體質者、緩解改善婦女宮寒痛症,清理產後宮內淤血,促進骨髓造血功能等。當然也可以作為白糖的替代品。

至於白糖的取材、製作工藝、以及為了取悅顧客的各種增白手段、為了提高熔點便於轉運的各種添加,儼然是一部揭黑史。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