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细节,不是证据,大家都忽略了性侵案中,最关键的是什么?

证据和细节都会慢慢浮出水面,而镌刻在受害者身上的,不仅是身体的痛苦,更是来自精神被控制后的思维崩塌。

从受伤害程度上来看,儿童性侵造成的创伤是要远远高于猥琐甚至强奸等性犯罪的。

因为前者不单在肉体上受到折磨,更要经历一系列精心布置的精神控制。后果就是她(他)们对人际关系,亲密关系甚至对世界的接受程度都会被人为的进行篡改,未来就像是无法攀爬的黑洞,只能独自生活在深渊之中。

而在鲍某性侵事件中,就毫无例外的发生了这样的情况。其中最让我感到毛骨悚然,脊梁发冷的是,李星星说她自己有时候会“发病”,按照鲍某明的要求去说一些话,但清醒过来后,又感到痛苦万分。

不是细节,不是证据,大家都忽略了性侵案中,最关键的是什么?

儿童性侵是一个漫长而隐蔽的犯罪过程,施暴者会绞尽脑汁对受害者进行思想控制,使其犯罪行为更加的隐蔽和所谓“便捷”。

网上有一段对实施儿童性侵的施暴者的采访,虽然只有两分钟,却赤裸裸的表达了,肉体痛苦背后的精神折磨。他们实施犯罪并非一时,背后是严密到骇人的逻辑。

不是细节,不是证据,大家都忽略了性侵案中,最关键的是什么?

1. 评估犯罪成本

在最初,他们会进行观察,以选择“合适”的目标。比如孩子的穿着是否得体,以判断其家庭的经济情况。也就是孩子背后有多大的隐含能量,其父母是不是一个有保护力的人,是否超出了犯罪者的控制能力。

之后会继续观察儿童的社交情况,如果孩子的交际广泛,经常和其他小朋友互动,这样的“目标”就会有很大的潜在风险。会把被性侵的事情透露出来,从而使施暴者暴露。

2. 接近

施暴者会找机会单独接触孩子,过程中会制造各种理由支开其监护人或家人。然后表现出超乎寻常的关心和帮助,尤其是针对生活中相对弱小的个体,这样“超人”一般的存在,会让受害儿童萌生感激之情。

这样,施暴者种种不合理的要求,就会让受害儿童产生矛盾。一方面本能不愿意这么做,但是既然你帮助过我,那么我也会有所“付出”,就慢慢掉进了这个早已设计好的陷阱。

不是细节,不是证据,大家都忽略了性侵案中,最关键的是什么?

而所谓熟人作案,就是如此。据“女童保护”基金会数据统计,2017年媒体上公开的猥亵儿童的案件中,同受害者有明确社会关系的,比如亲戚,父母的朋友,甚至继父,祖父等,非陌生关系的儿童性侵案件占据了总数的60%。

3. 彻底的精神控制

通过言语和行动对受害儿童进行洗脑,进而达到控制的目的,就像在鲍某明事件中那样:

“鲍某在开始时会说,“我们做的事是很正常的,和电影里的一样。”后来说,“你不能秘密说出去,说出去你就不干净了,所有人会讨厌你。”最后进一步说,“这个世界上,只有我是对你最好的人。别人都是坏人,都想害你。”

并且他反复纠正李星星的说话方式,不准说难受、痛苦,要说“伤心”,不准说“被爸爸按在床上”,要说“你喜欢爸爸,爸爸也喜欢你”。”

不是细节,不是证据,大家都忽略了性侵案中,最关键的是什么?

这样极端的矛盾和痛苦,会彻底打破自我认知的框架。就像李星星在日记中描述的那样:“我逐渐感觉自己病了,我对一切都不再相信,甚至觉得我最在乎的身体的各种器官,我所珍爱的各种爱好和特长,都不在我身上,而在他身上。”

一个刚刚心智逐渐成熟,世界观慢慢建立起来的年龄,正是对这个五彩缤纷的世界充满好奇的黄金期。她的精神世界却彻底的崩塌了,这比直接要一个人的命,残忍万倍。

“选择原谅是为了同自己和解,继续生活。

而我们不能原谅,是为了保护其他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