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鳴字澤民解讀陰符經

神仙抱一演道章

觀天之道,執天之行,盡矣

“觀天之道”是第一步,“萬物靜觀皆自得”,下面就要按照天行來決定我們人生的奮鬥。“執天之行”,要謹守天道、天則來行事。人生就是“觀天之道,執天之行”這八個字,沒有別的,真的是“盡矣”,人的成敗、是非、禍福全在這其中。中國文化源頭就是天在做,人在看。觀天之道就是天在做,執天之行就是人所做所為要按照天道而執行。上古時代,人人知天道,今天的人對天道已經視而不見。

一、天行健,自強不息 地球、月球晝夜四時交替,寒暑往來,日復一日,年復一年,週而復始,始終如一,不知疲倦,永不間斷,永不停息勇往直前地運轉,其間沒有懈怠,沒有情緒,沒有條件,默默無聞的運動。正因其能自強不息、一絲不苟、始終專一有規律地穩健運行,才成就了自身恆久的存在。

二、好生之德,無私無畏地奉獻 天地循道興無為自然生髮的體性,日月長明普照萬物,天地覆載萬物,沒有親疏貴賤香臭之別,不私愛偏愛一物,公平平等一視同仁地對待萬物。白天太陽普照萬物,夜間月亮滋養萬物,一陰一陽以合道。日月將自身的光明和熱能釋放奉獻給萬物,哺育萬物生髮蓬勃茁壯成長。 大地萬物皆載,並將自身營養毫不保留地輸送給萬物。 日月之德普照萬物,天地之德生髮滋養萬物。 日月天地之德,親和萬物,無親無疏,至公至慈,無私無畏奉獻,與萬物為一體。它們把自身最美好的精華能量毫不吝惜地奉獻給萬物,卻對萬物“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它們對萬物的養育不是為了佔有和主宰萬物,也不因此而自恃其功,沒有任何私圖酬勞回報之意,完全是無私無我無畏的奉獻! 天地覆載奉獻哺育萬物,無意主宰和佔有萬物,卻擁有萬物和迴歸萬物,保持天地萬物平衡和諧為一體,使自然界永遠生生不息,充滿無限的生機和活力。 日月把自身的光芒熱能奉獻出來,普照萬物;萬物之精華也返歸於日月,日月以消耗而舍,又以聚合新能量而得。日月普照萬物是舍,萬物精華返歸日月是得,只有先舍方後自得。大自然所做所為就是天道善良。

下面給大家講個案例

文王問太公道:“聖人治理天下應該遵守什麼原則?” 太公回答說:“不要過於憂慮,也不要太謹小慎微,學習大自然,使萬物各得其所;既不須太節制,也不須太憂慮,用天道善良治理,萬物自然會生長繁榮。政令的推行,使人民自然而然的被感化;就如時間的運行,往往是在人們不知不覺的時候發生著。聖人遵循這種天道善良的原則,萬物為之潛移默化,如此週而復始,無有窮盡的時候。” “這種優遊自如的無為之治,人君必須反覆探索;既已探索到了,就不可不牢記在心;既已牢記在心,就不可不付諸實施;既已實施了,就無須誇耀於天下。因為天地不需誇耀自己的規律,萬物自然生長;聖人不需誇耀自己的思想,自然能顯示出他的功業。” “古代的聖人把人們聚集起來組成家庭,把無數的家庭聚集起來組成國家,把大小的國家聚集起來組成天下。分封賢人為各國諸侯,把這種制度叫作治理天下的綱紀。然後宣揚政教,順應民俗,改造邪僻的行為,形成正直的風氣;各國的習俗雖然不同,但都安居樂業,熱愛自己的生活,敬愛自己的君主,這就叫做平定天下。總之,聖人治理天下,務求天道善良;聖人教化百姓,務求移風易俗。愚人不懂潛移默化的方法,所以與民相爭。君主好事則政令繁多,政令繁多則刑罰繁多,刑罰繁多則百姓憂懼,百姓憂懼,就會流亡逃散。如此一來,上下都不能安其生業,難免長期動亂不安,這就叫做‘政令大失’。” “天下百姓心理的向背,就像流水一樣,阻塞它就停滯不行,引導它就流動不息,靜止就清明不濁。民心真是神妙莫測啊!只有聖人能見到它的萌芽,預見它的結果。” 文王又問:“怎樣才能使天下安定呢?” 太公回答說:“天有一定的運行規律,人民有自己正常從事的生意。人君能與百姓同其生活之理,天下自然就安定無事了。治理國家的方法,最高的境界是順乎民心,其次是以政治教化百姓,人民接受教化而服從政令。所以天道善良而萬物自然生長,百姓不需要施予而自然富足。這就是聖人的德政。” 文王說:“你的話和我的想法正好吻合,我會朝思夕念,永誌不忘,把它作為治理國家的常法。”周文王以文德教化啟示人民,以天道善良治理天下,是謂“大紀”和“大定”。文德教化是為了移風易俗,更新人民的精神面貌;天道善良是為了安定國家,繁榮社會的物質生產。這實際上講的是一個國家的精神文明建設和物質文明建設的問題。姜太公認為,精神文明建設要“有為而治”,物質文明建設要“無為而治”。有為而治”,就是要把人們組織起來,形成家庭、國家相統一的社會,使人們和諧相處、倫理有序,同時用賢德教化人民移風易俗,也就是要推動人類從野蠻向文明進化。這是人類脫離動物狀態以來不斷超越自己的一項艱鉅工作,任何時候都不能中斷、停止,否則人類就不可能發展、進步。正是這種“有為而治”的精神建設,才創造了中國古代燦爛的文化和藝術。 “無為而治”是古代道家的政治主張,意即學習大自然,用天道善良治理國家而使天下得到治理。 《史記·五帝本紀》中記載,帝堯的仁德普照萬物,他推算日月星辰的變化,教導人民何時播種、何時收成,並將朱鳥七宿(星名)出現在正南方的日子定為春(春分),白晝和夜晚等長。大火心宿(星名)在傍晚位於正南方的時候定為夏(夏至),此時晝夜最長。虛宿星(星名)在傍晚位於正南方且晝夜等長之時,定為秋(秋分);而晝短且昴宿星在傍晚位於正南方的時候,則定為冬(冬至)。此外還排定了1年有365日及3年有1個閏月。 在他的仁德之下,春天一到,年輕人便到戶外努力耕作,老人及小孩也都一起幫忙。在人們播種的同時,鳥獸也開始交配、繁殖後代。 到了夏天,不管老少都到戶外勞動,鳥獸羽毛也變薄。秋季收成後,人們心滿意足,鳥獸羽毛煥然一新,顯得舒暢。而冬天一來,人們都躲在屋內取暖,鳥獸也長出細柔的絨毛以保持體溫。堯的統治時期,不僅可以說是“仁政”的典範,也可以說是學習大自然、用天道善良治理的典型代表。 “無為而治”的統治謀略的具體實施,是在西漢時期。西漢初年,社會生產力遭到極大的破壞。據《史記》記載,其時“自天子不能具鈞駟,而將相或乘牛車,齊民無蓋藏”。為了恢復社會生產力,漢高祖實行“天道善良治理”、“與民休息”的政策,即實行“輕徭薄賦”、“約法省禁”,儘量不過度滋擾人民,不過度增加人民負擔的政策,從而使社會生產逐漸恢復和發展起來。 天道善良治理的實質,不是指統治者無所作為就能達到治的目的。姜太公所言者的真實意思乃是要指出,權謀者以天道善良的治理方式,使人們不會感到對自己構成威脅,人們對其就會採取容忍而不是警惕的態度。此時再推行某種既定的韜略,就能達到治的目的。天道善良其實是一種手段。治是通過天道善良這一個手段而要實現的目標。

高鳴字澤民解讀陰符經


高鳴字澤民解讀陰符經


高鳴字澤民解讀陰符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