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性電子第一股弘信電子:逆勢擴張,佈局未來

作為國內柔性電子第一股的弘信電子,2020年上半年業績並不如預期。位於湖北的兩個工廠長時間無法復產,沿海省份工廠因外地工人無法及時復工,生產也受到影響。產能稼動不足導致收入下降,加之疫情帶來的運營成本高企、前期產能擴張增加的固定成本一時難以消化。

儘管如此,董事長李強對企業仍非常有信心。他形象地比喻道,“身體強健的人,即便環境忽冷忽熱,也能夠扛得住。相反,身體虛弱的人,突遇大冷大熱,就很容易感冒生病。很多中小企業就處於這種狀態,企業競爭力不足,產品附加值不高,疫情對於這些企業的打擊是致命的。”李強認為,作為業內擁有資源優勢與技術優勢的龍頭企業,弘信電子具備很強的抗風險能力與競爭力,這讓他對未來充滿信心。

柔性電子第一股弘信電子:逆勢擴張,佈局未來

協同產業鏈,堅持創新研發

柔性電子是新興電子技術,相對於傳統電子,具有更大的靈活性,廣泛應用於信息、能源、醫療、國防等領域。市場上嶄露頭角、引發追捧的摺疊屏手機,就大量運用柔性電子技術。根據權威機構預測,到2028年,柔性電子產業的市場將超過2萬億人民幣。

2019年,廈門將柔性電子列為未來十大產業之首,提出打造“柔性電子強市”目標,致力於培育百億產值企業,形成覆蓋新材料研發、設備製造、產品開發的柔性電子產業鏈,力爭到2021年實現產值200億元。

作為廈門本土企業,弘信電子緊跟時代趨勢和政策機遇,在柔性電子領域加速佈局。

2019年弘信電子牽頭成立廈門柔性電子研究院,聘請柔性電子之父——黃維院士擔任總顧問,與廈門市政府、廈門大學、西北工業大學等頂尖高校及上下游企業共同協作,整合更多資源,圍繞柔性電子領域進行深度合作。

在李強看來,“國際經濟形勢錯綜複雜。作為國內柔性電子第一股,弘信電子的發展不僅要站在企業的角度,更要站在產業鏈安全的角度上來思考,這也是弘信電子發起設立柔性電子研究院的初衷。”

柔性電子第一股弘信電子:逆勢擴張,佈局未來

據瞭解,柔性電子涉及的產業鏈條長,供應商多。作為產業龍頭,弘信電子一直致力於構建新型的供應鏈合作伙伴關係。李強介紹道,弘信電子與供應商不是簡單的買賣關係,而是聚集上下游供應商,為他們提供更優惠的政策、更低的融資成本與更好的經營環境,從而帶領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共同成長、抱團發展。他將這一模式命名為“協同產業鏈”模式。疫情發生後,這一模式發揮重要作用,上下游企業迅速聯動,保障產業鏈供應順暢,這是弘信電子在二季度強勢反彈並迅速走出疫情的重要原因,而弘信電子的反彈也帶動供應商的共同發展。

除“協同產業鏈”模式以外,科技創新是弘信電子蓬勃發展的另一張王牌。“科技創新的收益最終將體現在企業模式的創新和競爭力的提升,”李強如是說。

作為國內少數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及核心研發能力的柔板企業,弘信電子在研發上相當捨得,2019年研發投入就達到9693萬元。此外,弘信電子以市場為導向,協同上下游企業進行產學研合作,推動研究成果迅速轉化,孵化出大量中小企業,打造了柔性電子產業集群。產業鏈上下游企業抱團發展,擴大市場份額,降低生產成本,優勢技術互補,進一步提升柔性電子產業集群的核心競爭力與抗風險能力。

目前,弘信電子產品已直供國內幾家手機大廠商,並應用到摺疊屏手機、OLED屏手機上。

柔性電子第一股弘信電子:逆勢擴張,佈局未來

逆勢擴張,佈局未來

在順利復工復產的同時,弘信電子決定逆勢擴張。“今年,我們不但扛住了疫情,還逆勢擴產數個廠區!”許多人對弘信電子的逆勢擴張憂心忡忡,畢竟疫情未完全過去,市場還存在不確定性,而擴產需要大量的資金,這對於企業來說無疑是個巨大的挑戰。但李強卻擲地有聲地表示——“我是堅定不移地要擴產。”

李強的堅定不僅來自於對弘信電子自身實力的堅信,更是對市場的看好。他認為,市場份額向頭部企業集中的趨勢不會因疫情而改變,反而會加劇,優秀的企業終將脫穎而出。

李強認為,“柔性電子產品實際上是疫情之下‘宅經濟’的受益者。現在國外疫情反覆,在線辦公、在線教育、在線娛樂等大行其道,這些在線服務都需要我們的產品。而柔性電子全球最大的生產基地在中國,作為龍頭企業,我們將迎來新的發展機遇期。”

談到後疫情時代實體經濟的發展,李強強調, “今年實體經濟受到廣泛關注,銀行融資成本明顯下降,現在銀行追著我們跑,這對於我們來說意義重大。”

柔性電子第一股弘信電子:逆勢擴張,佈局未來

實體經濟是我國經濟發展的命脈所在。今年實體經濟受疫情衝擊嚴重,製造企業遭遇諸多困難,一系列對實體經濟特別是中小微企業的支持政策紛紛出臺。根據人民銀行10月14日最新公佈的金融統計數據顯示,9月末對實體經濟發放的人民幣貸款餘額為168.26萬億元,同比增長13.2%,可以看出金融對實體經濟支持力度在不斷增強。

當前國內發展環境正經歷著深刻變化,我國已進入經濟高質量發展階段。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中,柔性電子是我國自主創新引領未來的重要戰略機遇。無論是對於弘信電子,還是整個柔性電子產業,今年都是挑戰與機遇並存的一年。

面對後疫情時代,李強說,“中國政治穩定,社會安全,後疫情時代國際熱錢更是不斷流入中國,全世界都將看好中國的未來。我對未來充滿信心。”(鄒錫蘭 劉佳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