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夫人身為正妻嫡母,有什麼理由要讓著庶女一二分?

王夫人身為正妻嫡母,有什麼理由要讓著庶女一二分?


正妻嫡母王夫人,她和趙姨娘的親生女兒到底關係怎麼樣,成了眾多紅迷關注的重點。

鳳姐曾說過,王夫人心裡疼探春就跟疼寶玉一樣。探春也曾說過王夫人滿心裡疼她,就連趙姨娘也未曾否認這一點。這是否說明,王夫人真得把探春完全當做親生的來看待,完全把她當做元春、寶玉一樣,可以毫無顧忌地疼愛或責備?

那些主子們在人前說話,固然是要顧忌王夫人的顏面的,畢竟她才是榮國府真正的管家人。而奴才們背地裡說的,卻反而更具有客觀性,也更加真實可信。

比如在第五十五回中,平兒剛剛平息了探春的怒火,轉頭兒出來就被管家媳婦們圍了起來,都在打聽著自己是否闖了大禍。

平兒因指眾媳婦們說道:“你們太鬧的不像了。他(探春)是個姑娘家,不肯發威動怒,這是他尊重,你們就藐視欺負他。果然招他動了大氣,不過說他個粗糙就完了,你們就現吃不了的虧。他撒個嬌,太太也得讓他一二分,二奶奶也不敢怎樣。你們就這麼大膽子小看他,可是雞蛋往石頭上碰。”

從平兒的一段話裡,我們能夠發現,如果探春真犯了什麼錯,跟王夫人撒嬌即可。然而,也並非完全因為她撒嬌,才能把事情忽略,還須得王夫人“讓他一二分”,這卻像王夫人對探春有所顧忌似的。鳳姐怕探春,更多的是因為探春是這家的姑娘,是鳳姐的小姑子,且口齒才能都不讓鳳姐。王夫人是探春的長輩,又是她嫡母,為何王夫人還要反過來讓著她呢?

若要猜測,還真有這麼兩三種可能性,會讓王夫人怕一怕探春。可是這些可能性,卻並非都是真正的原因。如果真要探尋其中因由,還必須得對各種可能性討論考量一番。

王夫人身為正妻嫡母,有什麼理由要讓著庶女一二分?


1王夫人怕探春,不是是因為怕得罪她周邊的人

探春雖然是庶女,卻還是豪門貴族的千金,疼愛顧惜她的人必然不少。比如她的父親賈政、她的祖母賈母、她的生母趙姨娘,以及她同父同母的弟弟賈環,這些都是和她密切相關的人。如果王夫人因為探春犯錯而責備她,是否這些人就會成為探春的支柱靠山,成為王夫人的威脅?

曾經聽人說過,探春屋子裡那麼多名貴擺設,必然都是她父親賈政送她的。如此一來,就證明了探春是賈政非常重視的子女之一,且關係密切。既然探春有親父撐腰,王夫人怕她兩分,也是在所難免。但是我們在得出這個結論之前,還得看看探春是否真的和她父親能夠親密到這種程度。

賈母曾帶著劉姥姥遊覽大觀園,每到一個屋子,就要坐下品評一番。直到到了寶釵的蘅蕪苑,真是雪洞一樣。賈母當即回頭責備所有人,說鳳姐等人怎麼不給送擺件兒過來。由此可見,大觀園裡所有院子的擺設,基本上都是賈府府裡面給弄的,都是按照每個主子的喜好,送了擺件過來。若非如此,那賈政如何能送給探春許多精緻、有趣味,又符合她喜好的東西?賈家的庫房裡又不是供不起這些姑娘的屋子,沒大必要讓賈政特意送什麼過去。

所以,僅從探春房裡的擺設,根本探究不出賈政和她的父女關係如何。且不說他倆平日裡互動是否親密寵愛,而從賈政作為一家之主的視角來看待這些事情。如果他的妻子和庶女之間發生了矛盾,以他那樣崇尚孝道的態度,以及他寧可心痛也要把兒子往死裡打的為人,他肯定會教育庶女,要她聽嫡母的話。他又怎麼可能為庶女撐腰呢?

賈政在王夫人那裡,自然是做不了探春的靠山的。如果王夫人不是顧及丈夫而讓著探春,那她是否是因為賈母?

我們雖然難以判定賈母和王夫人的婆媳關係到底怎樣,不過有一點是可以確定的,那就是賈母非常尊重當時的禮教制度。比如孝道,她就曾用母親身份來壓制兒子;比如尊卑,她雖然允許孩子或奴僕們一起說笑,卻始終認為不能壞了尊卑次序。況且,賈母和王夫人之間總有著一層紗布,誰都自覺地主動讓著對方。如此說來,如果王夫人真和探春有什麼矛盾,恐怕賈母也不會冒著得罪王夫人的風險,去理會她和探春之間的小事,

況且探春說到底還是王夫人屋裡的孩子。

探春的父親和祖母都不能在她開罪王夫人的時候幫她,難道趙姨娘和賈環就能夠幫到她嗎?賈環向來懼怕探春,說不定除了鳳姐,他最怕的就是他這位三姐姐了。以他那懦弱怕事的處事態度,是沒什麼可能替姐姐強出頭的。趙姨娘雖然很得賈政愛護,卻畢竟還是奴才的身份。她若真以奴才之身份,明面上替探春出頭,別說賈政,就是賈母也會幫著王夫人,打消她這種不分尊卑的念頭。

如果說王夫人是懼怕趙姨娘暗地裡使壞,卻也不是沒可能。只是那趙姨娘沒什麼事情的時候,都要給王夫人搗搗亂,王夫人難道還會為了讓她別搗更多亂,而選擇讓著探春?怕是趁這個機會順便教訓教訓趙姨娘,還差不多。所以說,以趙姨娘的為人,她並非能夠作為王夫人顧忌探春的真實原因。

王夫人身為正妻嫡母,有什麼理由要讓著庶女一二分?


2王夫人顧忌探春,不是因為她的才能和她的未來夫婿

探春確實很有才幹,從王夫人讓她協助管理大觀園來看,我們就知道王夫人也已經看出來了她的精明與才能。可是,在一個“女子無才便是德”的年代裡,一個女孩的才能頂多只能讓人欽佩,卻不足夠讓人忌憚。畢竟探春是要出嫁的,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王夫人沒必要去忌憚一盆馬上就要潑出去的水。

如果將來探春嫁了個好夫君,王夫人是否會因為這些未出嫁時的矛盾,間接得罪女婿,從而致使賈家少了一層助力,讓她的女兒兒子都得不到妹夫的關照?可是這層原因,卻也說不通。

正如鳳姐所言,探春只是家中庶女,若是有人家挑正庶,恐怕探春都嫁不到好人家。那麼,就做一個加減法,假設用探春的美貌和才能來補足她出身上的缺陷,她是否就可以和元春這類嫡出的女兒做比較?那麼她的婚姻,是否也和元春的婚姻一樣,更多的是政治聯姻,事關兩個家族或兩個權力團體的結合

當然王夫人並不知道什麼判詞、花箋讖語什麼的,她必然不知探春將來是否會做王妃。以此作為前提,探春未來的夫婿也有著兩三種可能性。

第一種情況,探春高嫁,嫁給王爺或是皇帝為妃。賈家本來是“四王八公”裡的“八公”之一,再往上就是那些“王”,再再往上就是皇帝。如果探春嫁的是比賈家門第還高的,這種可能性是否就會成為王夫人忌憚的事情?

且拿元春做比較。元春是嫁給的皇帝,做了元妃。然而皇帝真得喜歡她嗎?即使她美麗端莊、賢孝無雙,可是皇帝卻對她並沒有多親熱。帝王選擇妃子,無非就兩個原因:這個妃子能夠給他帶來外戚勢力作為輔助,或者這個妃子讓他愛得可以不要江山。元春到底是因為哪個原因被選中的?如果探春也做了皇妃,或者王妃,她又會因為哪個原因被選中呢?

高嫁的原因,絕不可能是賈家想要攀附,因為賈政就不是那樣的人。可是娶探春的人,就一定會想要賈家輔助自己,想要用上賈家的實力。

如此一來,他們會為了探春的小恩怨,就和賈家產生矛盾嗎?顯然不可能。既然不可能,王夫人就不用顧忌什麼探春了。


王夫人身為正妻嫡母,有什麼理由要讓著庶女一二分?


第二種情況,如果探春將來低嫁

,就如同迎春一樣。那麼娶探春的人家,多少就會想要藉助賈家的勢力,就算不借勢,也多少會忌憚賈家的勢力。那麼他們就更加不會因為探春而與賈家鬧矛盾了。

所以說,無論探春將來嫁的是什麼樣的人家,她本人和王夫人是否有矛盾,都完全不會影響到賈家和未來女婿家的關係。再者,那個時代的女性出嫁之後,多半都會感到孤獨,都會希望得到孃家助力。在這種情況下,探春就是再怎麼和王夫人有矛盾,她都不會跟夫家說。畢竟,王夫人才是她正兒八經的孃家母親,才是她未來在夫家的靠山。

既然探春身邊的人以及探春本人,都不能做到讓王夫人真正“讓她一二分”,那麼其中原因就只剩最後一種可能了,這也是真正的原因所在。


王夫人身為正妻嫡母,有什麼理由要讓著庶女一二分?


3王夫人讓著探春,是因為懼怕“人言”

第七十四回,王夫人一見他(晴雯)釵散鬢松,衫垂帶褪,有春誰捧心之遺風,而且形容面貌恰是上月的那人,不覺勾起方才的火來。王夫人原是天真爛漫之人,喜怒出於心臆,不比那些詞飾掩意之人,今既真怒攻心,又勾起往事……

曹雪芹不僅以全能視角介紹了一回王夫人的為人,還通過她的言行來刻畫了一回她的性格特點。

(晴雯解釋說,自己不怎麼理會寶玉的事)王夫人信以為實了,忙說:“阿彌陀佛!你不近寶玉,是我的造化,竟不勞你費心。”

王夫人真是別人說什麼就是什麼,別人攛掇什麼就做什麼。以她這麼思慮不全、做事衝動,且還是個實心眼兒的為人,她要是忌憚別人,多半也不會是因為什麼複雜多變的原因,而是更加直接淺顯的原因。

比如,人們對她這位正妻嫡母的評價。

王夫人在乎別人對她的評價,這是事實。拿鳳姐納不納妾來說,就能反映出王夫人懼怕人言的心態。

第六十九回,賈母依允,遂使二人帶(尤二姐)去見了邢夫人等。王夫人正因他(鳳姐)風聲不雅,深為憂慮,見他今行此事,豈有不樂之理。於是尤二姐自此見了天日,挪到廂房居住。

原來,鳳姐在內不許賈璉納妾,在外自然就有了善妒的名號。鳳姐自己倒不十分介懷,只要丈夫不給惹風流事,也就睜隻眼閉隻眼了。然而,作為鳳姐的姑媽,王夫人卻替她擔心起來。她擔心,僅僅是因為鳳姐沒給丈夫娶妾所得來的“風聲不雅”。可見,王夫人本就比鳳姐更加在乎他人的評價,在乎名聲。


王夫人身為正妻嫡母,有什麼理由要讓著庶女一二分?


這也就難怪了,當襲人勸說王夫人,要她把寶玉挪出園子時,一說到下人們那搬弄是非、顛倒黑白的嘴,王夫人就馬上一口一個“我的兒”這樣喚著。顯然,襲人真是點到了王夫人的痛處。

就拿賈政納趙姨娘來說,按孩子們的年紀推算,須得是王夫人婚後許多年,才納的趙氏。她很大可能也和鳳姐一樣,被迫於所謂的“風聲”,不得不低頭給丈夫納妾。只是她沒有鳳姐的歹毒,也沒有鳳姐的能耐,做不到在周全口聲的同時還能約束趙姨娘,她就只能忍耐著。

他人的評價如何,要是論到根上,那都是別人嘴裡面的事,和本人有什麼關係?然而,眾口鑠金,積毀銷骨。在賈家那個大家族裡,百千口兒人的地方,別人嘴裡的事,就是他們背地裡的笑話,更加是一個人在外的名聲和形象,這自然就和事主本人有關了。探春管家,趙姨娘想來多要點喪葬銀子,那些管事媳婦們都要攛掇著看上好一頓笑話。若是王夫人責怪探春什麼,即使王夫人再怎麼有理,探春再怎麼該罰,下人們也都會把這件事說成“嫡母不容庶女好過”的話。

與其讓人說她刻薄,王夫人還不如讓她一二分,起碼名聲上能好聽些。

王夫人身為正妻嫡母,有什麼理由要讓著庶女一二分?


所以真相最終只有一個:王夫人有些讓著探春,並非是因為賈政、賈母、趙姨娘等人的關係,更非為了巴結將來的女婿家,而

僅僅是因為她避忌著他人給予的負面評價。一個身在重重矛盾之中的女性,想要得到所有人的好評,要多難有多難。王夫人也是犧牲了許多,委屈了自己許多之後,才能得趙姨娘在公開場合說她一句好話的。這樣的成果非一日之忍耐,更不容絲毫摧毀。這一點,精明如探春,她心裡再明白不過。

細數名著,共話人間——關注 不做惆悵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