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老电影《巴士奇遇结良缘》:年轻些的人可能没看过

这是香港长城电影制片有限公司于1978年摄制出品的一部喜剧故事片,由"千面小生"方平携手"小燕子大美人"李燕燕,演绎的平实温馨的爱。1978年2月6日香港首映,两周半后票房累计收入已超过100万元,以当时物价指数来说,这数字已相当惊人。

引进内地放映后,当时很轰动,甚至有人将这个电影的剧名编了谜语:巴士奇遇结良缘 (打一“工业词语”)我把答案放在这篇文章的最后了,您如果有兴趣,可以猜一猜。


香港老电影《巴士奇遇结良缘》:年轻些的人可能没看过

电影故事的梗概是:巴士售票员阿义见义勇为,在巴士上救援了受扒手欺侮的少女阿珍。阿珍活泼美丽,两人不久坠入爱河。婚后,他们共创幸福生活,有了可爱的儿子。阿义在家和在工作岗位上勤勤恳恳,但是,巴士售票员的工作很辛苦,生活也无规律,阿义亲眼目睹一位老售票员因为胃出血而惨死。不久,公司为了节约开支,实行无人售票,阿义失去了工作。


香港老电影《巴士奇遇结良缘》:年轻些的人可能没看过

为了生活,他拼命学习驾驶技术,在阿珍的支持下,他总算当了司机,保住了饭碗。

香港老电影《巴士奇遇结良缘》:年轻些的人可能没看过

《巴士奇遇结良缘》见证了上世纪70年代的香港社会问题和真正实拍街景--"脏乱差"的市容、乱窜的电动车、林立的走鬼、无敌的"城管"、旧式的双层公巴,以及公巴如何从古老的乘务员走动售票,演变为现代上车自行投币的司乘合一。

香港老电影《巴士奇遇结良缘》:年轻些的人可能没看过

内地人对于香港的认知,始于80、90年代的流行文化,对于70年代香港经济起飞前夕,许多人则感到陌生。这部故事平淡率真、让人笑中带泪的老电影,所描绘的就是那个时期香港人的众生相。

电影中的男主角阿义,一家三口挤在寮屋区的小单间里,白天在巴士上买票,下班还要去扛水泥、搬猪肉,全年无休地奔波劳碌,不过是为家人“搵两餐”。这看起来相当旧社会的生存环境,恰恰是那时候香港底层市民的真实写照,但即便是再艰苦的生存环境,仍有一丝希望支撑着这样的低下阶层活下去——他们始终相信,“肯捱肯搏”就一定会有出头的一天。

电影中还有一个情节始终贯穿,就是工业自动化之后对传统工人的冲击,也反映出那时候的香港人顺应时势、灵活多变的特质。无论是这个时期香港人“肯捱肯搏”的精神,还是顺应时势的特质,都深深烙印在这座城市的肌理中,成为几代人的精神图腾。果然,在经历了60年代艰苦岁月和70年代经济起飞的准备后,香港和所有打工仔终于迎来了80、90年代的光辉岁月。

“千面小生”方平是香港著名演员鲍起静的丈夫,鲍方的女婿,最佳摄影鲍德熹是他的妻弟。

答案:合成车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