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房迎來“金九銀十”!房價又將上漲?有市場的可能是這類房子

商品房迎來“金九銀十”!房價迎來新一輪上漲?

按照農業的時令規律,九月、十月是收穫的季節,在舊時普通大眾這個階段閒錢普遍增多,消費指數也會在這一階段明顯上升。隨著經濟的發展,我國普通百姓的收入早已不僅僅侷限於農業勞作,而善於營銷的開發商並未因此放棄“金九銀十”這張“情感牌”。


商品房迎來“金九銀十”!房價又將上漲?有市場的可能是這類房子

不得不承認,在過去“眾人皆知有錢就投資房產”的十幾年,開發商的情感促銷有效的帶動了普通百姓的消費節奏,“金九銀十”也成了多數開發商開盤銷售的首選時間段。據統計,歷年的九月、十月幾乎都會迎來房價上漲小高潮,今年樓市走向是否依舊如此呢?

2020年的九月已悄悄走過一半,毋庸置疑開發商的銷售套路仍然是“金九銀十”的感情牌,與往年不同的是今年九月的總體房價並未出現明顯的大幅上漲,這其中的原因主要有兩個方面。

一、樓市調控成效逐漸顯現。

自今年初以來,國家一再重申“房住不炒”,各地不斷的調整限價、限購等政策來加持房價平穩發展。特別是今年7月中央約談十城之後,釋放了極強的關於加大樓市調控力度和決心的信號,誰也不敢做“冒頭就被敲”先行者,“因城施策”的調控措施相繼發揮了應有的作用。


商品房迎來“金九銀十”!房價又將上漲?有市場的可能是這類房子


二、百姓已經無力消費房產。

將各大權威部門這些年統計的商品房存量及閒置房數量與目前房價作對比,房地產“泡沫”顯而易見。一方面房價上漲幅度已遠超普通百姓收入增長速度,因房價而超前消費的現象普遍存在,多數普通百姓十年甚至二十年內很難有多餘的閒錢。另一方面商品房的存量過於飽和,剛需群體逐漸縮減,不斷上漲的房價很可能將樓市帶入“有價無市”境地,“聰明”的投資者誰都不願意做最後的“接盤俠”。


商品房迎來“金九銀十”!房價又將上漲?有市場的可能是這類房子


結合以上因素是否意味著房價有望下跌呢?

事實上,自今年第三季度開始全國各地樓市走向已然出現明顯的兩極分化,不同城市出現了不同幅度的上漲與下跌,相同城市不同地段也同樣出現了不同幅度的上漲與下跌。因此,房價下跌的城市和地段的百姓叫好聲一片,而上漲的城市和地段仍受“詬病”調控不力。

這樣的理解其實是不對的,就目前來看,幾乎看不到全國樓市同時上漲的現象,城市之間、區域之間漲、跌共存,這就意味著樓市正走向擠“泡沫”階段。而上漲的城市與區域並不代表都無“泡沫”,只是近階段的需求量與銷售量足以保證開發商的正常運營,因此房價略微的上漲或保持現狀仍是開發商銷售策略的首選。


商品房迎來“金九銀十”!房價又將上漲?有市場的可能是這類房子


理論上,商品的價格高低都取決於市場,而一旦有外因的參入就會在短時間內擾亂市場走向,“炒房”因此也成了國家打擊重點,並一再強調確保樓市健康平穩發展。值得關注的是消費者要正確理解一再強調的“確保樓市健康平穩發展”的意義,健康平穩發展並不代表一味的調價降價,而是保證每一套商品房都承載著合理的成本、利潤空間,因此最終房價的漲、跌關鍵仍取決於開發成本。開發商與消費者既是共存體也是對立體,消費者希望房價越低越好,開發商希望房價再漲或持平,因此短時間內房價全面下跌的可能性很小。


商品房迎來“金九銀十”!房價又將上漲?有市場的可能是這類房子


從國家調控樓市的力度和長遠發展來看,樓市“泡沫”被大幅擠掉是遲早的事,而除了“泡沫”之外,房子實際上還承載著其它許多附加價值,即使哪一天商品房真正走到“有價無市”的地步,這類房子可能仍有市場。

1、小戶型房

房價讓多數普通百姓無力承擔已是不爭的事實,而剛需群體住房保障需求仍不可避免,基於工作、生活的便利性,城區中心地段依然是多數消費者首選之地,退而求其次,小戶型房很容易滿足消費者的承受能力及生活需求,市場前景也更可觀。


商品房迎來“金九銀十”!房價又將上漲?有市場的可能是這類房子


2、學區房

“舊改”接替“棚改”後,許多老舊小區已煥然一新,從外觀到配套設施都有了明顯的提升,而這些老舊小區往往都戶型較小並且處在城市中心位置,同時擁有學區房的光環。在“就近入學”原則不變的情況下,這類學區房既滿足剛需群體購買小戶型減輕經濟負擔,也滿足部分家庭選擇教育資源而購買二套房需求。

小結:這些年房價上漲一直被百姓喚作“泡沫經濟”,實際上“泡沫”最多仍是學區房。不得不承認中國家長對子女教育的重視程度之高,多數家庭承擔了二套房的經濟壓力都是因為購買學區房,因此無論是剛需居住還是教育投資,“學區房”仍可能是近些年內緊俏的房源。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財經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