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岂曰无衣?与子同袍”——浅析边塞诗的意象和情感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浅析边塞诗的意象和情感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出自《诗经·秦风·无衣》,这是我国第一篇边塞诗。边塞诗,从广义上讲是指汉民族与北方少数民族多年来由于战争和文化融合而出现的文学现象;狭义而言,边塞诗是特指唐代边塞诗,尤其是盛唐边塞诗。

边塞诗早期留下的作品不多,从先秦到魏晋南北朝时期主要作品有:诗经《秦风·无衣》、《小雅·采薇》,汉乐府《战城南》、《十五从军征》,曹植的《白马篇》,鲍照的《代出自蓟北门行》等。盛唐时期是边塞诗的爆发期,留下了大量诗篇。著名的有李白的《关山月》、高适的《燕歌行》、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王昌龄的《出塞》、王维的《使至塞上》、王瀚的《凉州曲》、李贺的《雁门太守行》。边塞诗在意象和情感上有独特鲜明的特征。

边塞诗常见的意象

一、自然景物意象

大漠、秋月、长烟、落日、孤烟、云海、黄沙、雨雪、孤城、雁飞、沙碛等。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浅析边塞诗的意象和情感

李白的《关山月》“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诗人选取明月、天山、云海这些意象,营造出雄浑开阔的意境。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诗人选取千嶂、长烟、落日、孤城这些意象描绘了一幅庄严的边塞日暮图。王昌龄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青海、长云、雪山、孤城写出了边塞苍茫壮阔的意境,描绘了一幅玉门关浩渺远阔的画面,为将士从军作了铺垫。

二、战事器具意象

金鼓、旌旗、烽火、羌笛、胡笳、琵琶、辕门、刁斗、画角、剑、戟、刀等。

刁斗是边塞诗常见的意象,在军中白天来烧饭,晚上用来敲击巡更,有时象征着紧急军情。比如刘克庄的《军中乐》“行营面面设刁斗,帐门深深万人守。”陆游的《关山月》“戍楼刁斗催落月,三十从军今白发。”

羌笛、胡笳、琵琶常用来鼓舞士气、迎接宾朋。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羌笛、胡笳、琵琶齐奏出一份隆重的迎宾礼,也奏响了一曲豪迈的铿锵之声。

三、地域关隘意象

雁门关、玉门关、轮台、瀚海、夜郎、楼兰、阴山、天山、凉州、古道、荒城、阳关等。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浅析边塞诗的意象和情感

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轮台是古西域都护府所在地,朋友从轮台离去,诗人站在漫漫雪地含情送别。

王昌龄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玉门关以西就是古人常说的西域,诗人来到玉门关看到雄雄关隘、皑皑雪山,大多戍守边关的将军很有才华,才子将士不免心生感慨。

边塞诗常见的情感

一、对祖国雄奇壮丽的边塞风光的赞美

王维的《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大漠黄沙,日暮四垂,天空没有丝毫的云烟,境寂的沙漠只有一缕孤烟映着红日的天际缓缓升腾。意境开阔,气象雄浑,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壮美河山的赞美之情。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浅析边塞诗的意象和情感

李贺的《马诗·其五》“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平沙万里,月光的皎洁洒在地上铺了一层霜雪。一弯新月挂在上空,留下了燕山的剪影,流露出诗人对边塞风光的无尽喜爱。不过边塞诗一般不都是单纯的写景,很多都是借景抒情,抒发自己的人生抱负和理想。

二、征人思乡的浓浓情愁

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这是流传最早的边塞思乡诗。王之涣的《凉州词》”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戍边将士吹着羌笛,寄托着对亲人的思念,多想把着带着思念的笛声借着春风传递给家人,但是玉门关一带本来就没有春风,又何须抱怨。这是一首典型的边塞思乡诗,思乡却不入怨,豁达开阔。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浅析边塞诗的意象和情感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诗人在边塞的秋夜,不得入眠,想起今天是白露的时节,露珠增添了夜的寒意,看见天上的月亮无限思乡之情油然而生。

三、渴望建功立业、保家卫国的的豪情壮志

诗经《秦风·无衣》“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这也是再早的一篇爱国主义诗歌,写出了古代战士英勇无畏、保家卫国的豪迈气概。李贺的《南园·其五》“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吴钩,吴地的一种佩剑,大丈夫为什么不腰带佩剑,去收复被割据的五十州呢?“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大丈夫更应该积极报效祖国,争取国家早日和平。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浅析边塞诗的意象和情感

王昌龄的《从军行》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的《出塞》“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古代诗人满腹才华,渴望建功立业,报效国家。中华儿女自古以来都是满腔热血,他们奋勇杀敌、不惜为国捐躯。边塞诗记录了古代英雄们强烈的爱国精神和豪迈的英雄气概。

小结

边塞诗作为古代诗歌题材之一,常常成为诗人们抒发情感的载体,诗人不论仕途失意还是人生得意,走在苍茫浩渺的边塞不免生发感慨,抒发对边塞风光的喜爱,对家乡的思念亦或是渴望报效国家的理想。



分享到:


相關文章: